第二百七十五章整出新高度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二百七十五章整出新高度

就在中国这边国内的宣传攻势开始的时候,苏联的真理报也跟着中国的宣传攻势一起发力。

还真别说,扎多罗夫虽然没有和李锐见过面,但是却对这位中国的同行神交已久。

别看苏联盟友国不少,但是论道文化宣传,那真是一帮废物点心。

扎多罗夫觉得一个能帮上手的都没有,一直到中国的横空出世才算是打破了苏联一家出力的局面。

军事和政治上的事情不归扎多罗夫管。

但是作为苏联的官方喉舌,掌握着真理报的扎多罗夫必须要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负责。

自从中国出现之后,为苏联贡献了大量用于文化输出的产品。

歌曲也好,电影也好,这些东西都非常有用。别小看文化输出,现如今的苏联别看架子大,实际上内部挺空的。

主要是二战过后元气损失的厉害,毕竟数以百万的年轻人阵亡,苏联几乎丧失了精锐一代。

至少还要十年的时间,苏联才能把人口拉回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战略威慑是建立在核武器上的。

而战略恫吓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战略欺诈上的。

现在苏联最大的武器是原子弹吗?其实不是,各国真正恐惧的是苏联的意识形态。

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老有所依、幼有所靠的社会。这是全人类有识之士共同的希望。

所以苏联需要对西方各国进行进攻的最重要的武器是什么?

不是一万台坦克装甲车,也不是数百万士兵。

而是无孔不入的意识渗透和文化输出。

原本苏联的文化输出和意识输出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就干的不错。

而有了中国的帮助,加入了更多流行文化后,苏联的意识形态输出文化输出变得更厉害了。

说是如虎添翼也不为过。单单是1950年一年,从西欧各国用各种方式进入苏联(或东德)的人的数量就增长了不少。

其中不少还是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

对于这些人,苏联自然是无比欢迎。斯大林也不傻,搞文宣工作的扎多罗夫也懂的给自己请功。

大家配合的这么好,扎多罗夫在文宣上面也就非常乐意配合李锐。

就像是之前中苏合拍搞出那么大的动静一样。

而现在,当李锐说手上有美军在朝鲜屠杀韩军盟友的铁证后。

扎多罗夫兴奋的几乎要蹦起来。再三向李锐确认真实后,他兴匆匆的去找了斯大林。

因为这要是宣传出去,可是一个重磅炸弹。这种可能会关乎到两国外交的宣传,必须要斯大林点头。

对于这个宣传,斯大林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可拒绝的。

他只是强调,这篇宣传要发出去之前,那个胶片要先到他这进行放映,他要亲自检查,确认没问题。

这自然不算什么难事。不过胶片送去苏联还需要一段时间。即便是使用飞机运送,莫斯科也距离北京太远了。

所以真理报联合其他苏联媒体一起刊发了中国的各种声明。

算是为中国入朝造势。

这几乎和李锐发号外的时间是同步的。

算上一些时差,当法国人从睡梦中醒来。给自己煮个咖啡,去街角的面包店买个牛角包,在顺便从报刊亭买一份报纸回家,喝着咖啡吃着牛角包打开新闻版面时,看见的头版头条就是《中国人准备入朝?》。

或者是《中国人准备在朝鲜和美国人决胜》。诸如此类的新闻标题到处都是,因为真理报发文了嘛。

欧洲其他报纸也会跟进,毕竟真理报的态度从某种方面也折射了苏联下面那个中国的态度。

现在十七国联军在朝鲜打仗呢,欧洲列强要说完全不关心朝鲜战争也不正常。

不过朝鲜战争的版面一直都不算是头版罢了。

倒是一个多星期前,麦克阿瑟在愚人节当天发表讲话,说是战争将在五月份结束。

孩子们五月份都可以回家。

当时全欧洲的报纸都引用了这篇讲话。

只有以太某报为首的花边小报群体抓着四月一日这个时间点不放,嘲笑麦克阿瑟是个撒谎大王。

在愚人节讲不可能兑现的事情等等。不过那是小报嘛,大家也就是一说一乐的事情罢了。

当然,这里的小报指的不是太某报的规模。

实际上太某报的发行规模在主编多次整活成功后,已经成为欧洲最畅销的报纸之一。

发行量碾压泰晤士报、镜报、法新社、西班牙人等。

说它是小报,主要是说它经常毫无底线的整活,搞狗仔花边,写王室绯闻,捕风捉影写名人风流韵事等等。

太某报在大家心里是没有权威性的,只是一本厕所读物。当全欧洲的媒体都在跟进朝鲜战场,中国准备入场的消息。

同时几乎所有权威媒体都站在联合国军这一边,并且想方设法的挖苦中国。

太某报适时的跳出来唱唱反调。

有太某报的小编问主编:“我们这么写会不会政治不正确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