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拍摄中国人的英雄
“我?等等,咱们的李大主任不是想让我去和上海的电影明星一样去拍电影唱歌吧?”
周总理愕然,然后摆摆手:“不行,不行。要是我年轻个三十几岁,你和我说这个,指不定还行。现在我的工作和我的年龄都不适合做这件事了。”
周总理对于李锐的提议连连拒绝。
毛主席到是不慌不忙,反而用手托着下巴笑眯眯的说到:“哎呀,李主任眼光好哦。我们周总理年轻的时候是演话剧反串女角的。好看的很呐!”
什么叫看热闹不嫌事大?诺这就是了。别以为领导人就天天板着脸皱着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或者是不苟言笑和个皇帝似的。
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乐子。朱老总再一次笑出声。“你们两个啊。”周总理指着毛主席和朱老总,食指连点,无奈摇头:“就知道看热闹。”
几人笑了一会儿后,毛主席收敛笑容认真的说到:“还是听听我们李大主任的说法吧。让我们的周总理去当明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不管是唱歌拍戏,还是做各种轻浮的宣传都不行。”
“第一,这影响周总理工作。第二也和我们党纪要求不符。第三,我们党内也严禁搞个人崇拜。”
毛主席这么说着,他是最反对个人崇拜的。
当初解放中国了,党内有人提议说在北京或者是什么地方给他盖一个大雕像,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
他在不伤害党内同志感情的情况下,说到:“你们现在好咯,进了北京城,你们都住到好屋子里头去咯。把我一个人丢在外面风吹雨打。”
以这种方式婉拒了给他搞雕像的请求。
李锐自然是知道这些的,所以面对毛主席他们的疑问,李锐说到:“当然不是让周总理去拍戏。实际上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宣传方式,不能轻浮的和后世搞爱豆偶像那样弄。”
李锐这话说得是没有错的。
实际上后世的政治人物都有自己的宣传公关团队。
他们不会用搞爱豆的方式去宣传政治人物。
但是会用言辞、行为、照片、发言等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对人物进行宣传。
“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宣传周总理的个人形象。”李锐指出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需要的是用周总理的形象,向外展现中国人的形象。而不是在美国话语权猖狂的时代,肆意的矮化丑化我们。”
“谎言说一千遍不一定会成真理,但必定会有一堆人受骗。试想一下,苏联不可能永远和美国毫不往来。中西方的绝对对立也不可能永久持续。过一些年,我们始终是要和西方做生意的。”
“到时候,西方的话语权以美国为首。他们向西方的盟友们灌输了十几二十年关于中国人的丑化信息。大家觉得我们到时候要和欧洲做生意,面对的阻力和困难会有多大?”李锐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形象所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人际交往,还会影响日后的生意,包括产品销路等等。
“所以,周总理你也不用急着拒绝。我们的拍摄不是以宣传个人形象为主,不是把人偶像化。
因为一旦偶像化神化,那是某些人最希望看到的。只有偶像化,你们才对他们无害了。”
“政治人物的宣传,与国家形象的宣传树立,是要小火慢烹的。以后我会派遣一批专门经过训练的摄影干事,为你们拍照拍摄。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是需要好好挑选的。”
说到这里,李锐忍不住想到了某个占据最好位置,拍摄最烂影片(照片)的机构了。
当然,这里就不提它了。无声的影像是可以传递力量的。“有句话说得好,那个谁在国际共产运动中的贡献,切·格瓦拉再干两辈子都赶不上。但是切·格瓦拉对国际共运的宣传作用,那个谁再来十个也不值一提。”
李锐这话说完,毛主席笑出声:“李锐同志,你说的那个谁,到底是谁啊。”
李锐挠头:“忘记了。但应该是个很重要的国际共产运动的同志。我就记得记切·格瓦拉了。之所以记住他,也是因为切·格瓦拉的形象确实很出色。”
“有能力,且有形象,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件很有用的事情。所以周总理,你也不用担心偶像化这件事。我也不会把你给偶像化。”
“我现在只需要您偶尔在战俘营的真人秀里偶尔露脸就好了。您就日常工作,我们进行拍摄,然后进行剪辑。”李锐如是说。
“当然,对于我们中国的正面宣传,除了领导人之外。其实还有到各行各业的,以及能让人感觉到有趣的故事一并宣传下去。
不要做教条主义式的宣传,在宣传上要肯定组织的作用和帮助,但也要肯定个人的主观作用。”
李锐这么说:“其实我心理也有很多觉得合适的想法。可以拍成电影,作为我们宣传使用。”
周总理问道:“比如什么?”
“比如说我们在战争年代涌现了那么多的英雄。电影拍摄不能总是宏观叙事,有时细致到个人才更能打动人。
让人哭,让人笑。《大决战》是宏观叙事系列,我们还需要更多在时代浪潮中的个体。”
毛主席听到李锐这话,他哈哈一笑道:“我猜我们的李主任已经有腹稿了。”
“确实有。反正我们军队里开一等功和特等功大会的时候,有那么多模范,取材取材就可以用了。我觉得里面那个被战友叫做吕布再世的吕俊生的故事就不错嘛。”
“美国人不是喜欢拍矮化我们的故事吗?我们就拍一个昂唐七尺男儿的故事。吕俊生的事迹我看了,拍成电影足够精彩好看。”
李锐所说的吕俊生,乃是解放军中真正的猛人。
一说到这人,毛主席都想起来了。
他说到:“吕俊生,我记得。五零年开表彰会,我给他授的勋章。我记得他一个人在一次战斗中用大刀打白刃战,一口气砍死了二十七个关东军鬼子。直接将对面的日军部队杀的仓皇而逃了。”
自动时代用白刃战作战要么是很蠢,要么是没有办法。
但如果真的有人在战场上用白刃战打出了气势和威严,那对敌军造成的伤害和士气损害将是成倍提升的。
中枪死的战友,和你在旁边看着战友被活生生砍死是不一样的。
李锐补充道:“不仅仅是正面战场一人砍死二十七个关东军鬼子。还带队武工队,在敌后搞破坏。只身进城,生擒当地日本情报头目小笠。
他之后敌后工作被擒,在被押送的路上挣脱绳索,赤手空拳打死七个鬼子。那些鬼子是来抓他的,结果成了他的缴获。”
“之后解放战争当连长,多次打出过几比几十的战绩。闫家庄一战,他带领连队向国军进攻,歼灭敌人一百零八人,连队内战友只有一人轻伤。”
“这样的军中吕布,我们不能放过这样的好题材。这可比美国人拍摄的各种英雄电影更接地气。因为我们的战士是人,不是超级英雄。”
毛主席等人听到这里都重重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