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宏伟蓝图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宏伟蓝图

苏联拍的出好电影吗?当然可以,不用否认。不管是《战争与和平》还是《解放》,亦或者是《飞向宇宙》还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好片。但是好片归好片,你一年就出四部电影,你在好片也不行啊。

五十年代前中期,苏联不仅仅是电影产出数量少,其他节目产出数量也一样少。

要知道,之前商务部和苏联签订了包括维生素、抗生素等一系列商品在内的合作销售协议。

中方以财务监管的名义派遣了大量的人员前往苏联和苏联加盟国的分销网点。

这群人出国,自然不是单纯的完全是监管维生素销售情况之类的。

他们也负责收集情报,不过他们收集的并不是什么机密情报。

他们收集的其实是民生状况,以在华沙销售点的中方人员为例。他会传回来华沙现在的物价如何,中方的销售产品情况如何,老百姓的娱乐如何。

1这些都是可以摆在台面上能直视的情况。

在苏联没有和中国决裂前,他们也并不会在意这些情况的传递。

因为这些销售人员传递这些情报回国后,中国方面会根据这些情报来制定对这些地区的商品销售。

做生意最可怕的就是信息的闭塞,你不知道对面需要什么,对面也不知道你手里有什么。

这群跟随着中国医药走出国门的销售代表们,用他们的方式为中国提供外界的信息。

所以李锐很清楚苏、东国家需要些什么。

他们已经基本摆脱了生存问题和基础生活问题。

要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精神生活当然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了。

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想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富饶的。

旧社会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鬼叫花子还会去戏楼外蹭戏听呢。

苏联并不是不清楚这一切,只是真的没办法。而这在李锐看来,就给了他一个操作机会了。

如果能把社会主义阵营的影视拍摄工作大量搬迁到中国来进行,行不行?有没有钱赚?

李锐估算了一下,行,而且有很多钱赚!因为苏联拍片的低谷就这么几年,过了56年,苏联又会进入一个高峰爆发期。

到六二年,苏联一年拍摄的电影数量超过一百零四部。

拍摄一部电影能花多少钱?

能带来多少工作岗位?

能创造多少外汇?而且李锐想的可不仅仅是让苏联人来中国拍电影。

而是想要通过手上的技术和超越这个时代的理念,将中国打造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影视传媒基地。

李锐有一个宏伟的蓝图,那便是让中国成为国际级影视制作中心。

打造一个从新闻资讯到娱乐综艺再到电影电视的全方位中心。

你们国家没有技术,但是又想要拍你们国家的故事?没问题,掏钱就好了,我们可以全部给你们搞定。

你说你们想拍摄关于你们国家的自然风光记录片和英雄人物传记片。

但是本国拍摄和后期制作实力不够?没问题,给钱,中国为你解决一切!

只要大家有需要,中国可以外包定制一切你们所需要的文娱产品,只有你们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

李锐管这个叫做“资讯信息中心化”。

如果能够达成他的战略意图,那么中国不仅仅将在世界话语权上达到碾压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国带来海量的外汇。

别说李锐掌握着网咖为什么不全力发展重工业。

因为重工业他娘的一个两个都是吸血大户。

一个大型钢厂,从建厂到投产,十年的时间内不要说做到超额盈利了,能回本都算是厉害。

更多时候对这种厂子的要求是十年内能做到运营上的盈亏平衡。

其他的重工业厂子也是如此。

李锐没有搞重工业吗?当然搞了。基地里那么多科学家呢,都搞出了很多提议和建厂技术了。

现在全中国境内,大庆在开发、招远在开发、百色在开发、新疆、山西都在开发。

钢铁厂、化工厂、石油厂、拖拉机厂都在建设。

李锐搞了那么多轻工业企业,利用跨时代的技术搞来了那么多超额利润的外汇,几乎都被这些重型企业给吸光了。

而这些企业想要回本不在吸血,时间那都是五年打底。想要他们反向输血,那估计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行。

李锐和基地里的专家们已经把新中国工业化1.0的时间推导到了1960年。

在1960年新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完成工业自主,能生产制造满足中国所需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业产品。

如果不想彻底依赖老大哥的话,话那李锐为首的这批人,就要薅光头发的想办法给新中国找投资资本。

李锐是不想再用阿依果孜矿洞里珍贵的不可再生矿资源换外汇了。

所以他才会想尽办法来弄钱,而现在不过是宏大计划的第一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