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预热的美食节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三百四十一章 预热的美食节

东柏林的街头最近有一些不太寻常的气氛。

不要多疑,并不是作为东西桥头堡的柏林要打仗了,或者是要做什么热战的事情了。

而是因为东柏林一处原本废弃了一段时间的大楼现在正在焕发全新的生机。

那栋大楼原本是纳粹时期盖世太保的一个办公地点,有六层楼高,面积非常大还带一个自己的小广场(大院子)。

在二战结束后,这个地方就差不多处于半废弃的状态。

之前苏联军队在这里驻扎过一段时间。

自从苏联军队搬离之后,这里就空了下来。这栋六层楼的建筑其实位置不错,算是位于东柏林比较靠近核心的区域。

空下来也可惜,但是当局也一时不知道怎么利用它。

所以就让它在那儿空置了差不多两年。

而最近几个月,东柏林的市民们可以看见大量来自于中国的工人在这栋楼里干活。

很明显,他们在翻修这栋楼房。

因为他们不断的从里面拆除一些东西,然后又安装一些东西。这群中国工人的数量不少,人手充沛到几乎可以三班倒的在干活。

这群中国工人异乎寻常的勤奋,他们似乎下班以后完全不出来娱乐。要么是待在他们的宿舍区,要么就是睡觉。

只有很少的人会结伴在东柏林的街头闲逛,到是有好奇的东柏林市民上前去和这些中国工人聊过天。

但是发现这群中国人中只有极少数几个人会德语或英语。

所以交流也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德国人好奇他们,但是也没有什么交流的办法。

在德国人看来,这群中国人太无趣了。因为他们既不去咖啡厅喝咖啡,晚上也不去酒吧喝啤酒。

他们颇有些无聊。不过这群中国人干活是真的很快,东柏林的市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那幢老旧还有些破败的房子,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给收拾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而且还把那栋大楼刷上了色彩鲜艳的外墙漆,中国红的颜色在柏林这样满城冷色调的城市里显得尤为醒目。

就连西柏林的群众站在高楼上向东柏林眺望时,都能一眼认出那栋红色的建筑。

对于这栋大楼的用途,柏林的居民们也纷纷猜测。

因为他们这几个月就看着中国工人在这装修干活了,但是也不知道这是干嘛的啊。

有人猜测是中国的大使馆。但是被人驳斥了,因为中国的大使馆不是有了吗。

被反驳的人不服气,说:要是中国人要换新的大使馆呢?这点又被人否了,因为苏联的大使馆都没这么大。

这栋建筑大的足够当一个大型学校了,之前苏联军队几千人驻扎在里面都有富裕。

大使馆要这么大的地方干什么。甚至还有人说,这里要修建一个很大的兵营。

因为这里从前是盖世太保的地盘,所以修建兵营好像也是正常。但是这又被人给驳斥了,因为之前苏联在这驻扎的士兵都迁走了。

怎么可能还会在这。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栋中国红建筑引起了许多柏林市民的猜想,他们都在猜测,这建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个年头大家没什么玩的,所以八卦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手段。柏林的居民,不论东西都在讨论这栋建筑到底是做什么的。

一直到了五月底的一天,这栋中国红建筑前飘来阵阵令人着迷的香味。

孙师傅这辈子做菜没这么心虚过。

因为他就是天津街头一个做小吃的师傅。

这辈子也没有登上过什么大雅之堂,就在街边炸炸麻花炸糖糕。

但是现在他却和一众其他的街头小吃师傅被国家派来柏林,给一群外国大胡子展示中国小吃。

孙师傅和其他绝大多数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都一样,有着一种对外国人的莫名不自信。

这种不自信还真不能怪孙师傅,说他没有骨气。

毕竟想当年天津卫有多少洋人在那儿耀武扬威啊。

孙师傅今年48岁了,他人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可都得对洋人低头哈腰。

中国人民在那时洋大人的面前,连条狗都不如。在那个时候,孙师傅就已经学会了向洋人低头。

不然的话,你要他这样一个小老百姓,如何在那纷乱的时局中活下去。

新中国解放了,国家提倡人人平等,像孙师傅这种,从前在街头做小吃被各种369等人欺负的小商贩也算是能堂堂正正做人了。

不会被黑警察或者是天津街头的地痞流氓收保护费砸摊子。

新中国的志愿军也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国佬打的屁滚尿流。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孙师傅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街头小商贩所能够切实感受到的。

虽然他和其他老百姓都一样,都会夸夸报纸里面志愿军打美国佬打的好,扬眉吐气,觉得中国人的腰杆子挺直了。

但是真的让他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孙师傅多少还是有点虚的。“胡翻译,你说咱这东西他真的有人爱吃吗?都说外国人嘴刁的很呢。”

孙师傅非常没有底气的向旁边的一名年轻翻译,这么问道。

胡翻译是大使馆安排在这的工作人员。

胡翻译其实心里也不是特别没底,因为上面这次说是要给中国百货展览造势。

所以提前一个星期在东柏林搞什么中国小吃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