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值得与抄袭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值得与抄袭

(注:本章所有价格都换算成美元,这样比较不容易把物价和汇率搞混。)

闪电摩托的展台上,不仅仅有摩托的展车,还有和摩托搭配的整套东西。要知道做摩托生意,可是李锐提出来的一个方针。制造汽车,现在的中国并不具备这个水平。但是制造摩托,只要能解决引擎问题。那么剩下的问题其实都不大。

北京的炼钢厂已经得到了基地的技术支持。很多技术都在升级。能符合闪电摩托的车架钢管,最晚两年后就能大面积生产。

南洋方面已经通过当地华商达成了进口橡胶的贸易。广西和海南的橡胶厂也已经破土动工。海南当地的油棕树和橡胶树林也早已种下。通过南洋贸易,广西和海南的橡胶厂在一年半后可以生产出第一批橡胶件。

在基地的技术支持下,他们能少走十年的弯路。

闪电的引擎技术很老旧,是原神时空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款引擎。

在2020年,这款引擎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早就吃透了。只要首都钢厂的技术升级达到指标,生产出合格的钢材,其他问题都不大。少部分的精密配件,比如说公差配合极其严格的齿轮组和顶置凸轮轴,如果现阶段的新中国还没有一家机加工厂可以吃下来的话。那么曙光厂的数控机床可以先生产一批顶上,等着其他机加工厂的生产技术上来后,再将这部分产能移交出去。

毕竟李锐带着网咖来到了这个时空,那就是开了一个黑箱科技。

曙光厂里跨时代的技术储备,就要用在这种高附加值的领域。

在关键时刻曙光厂的高科技产能要搭一把手,把一个产业推上路。

因为李锐很清楚,在五十年后中期之后,欧美国家将进入很长时间的享乐主义时光中。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单又不那么准确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冷战压力下大家想要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态度中,催生出了一大堆享乐主义的产品。包括浮夸的旅行房车、强行缩小的便携式电视、还有各种享乐型摩托车等等。

莫要小看摩托车,这玩意儿从50年代一直到2020年都是单品利润率很高的一种机械产品。不论它的总价,仅仅看它的利润比,它是非常惊人的。一台汽车能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就很不错了,而一台摩托往往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部分车型达到百分之百的利润。因为它的定位就是玩具。

而摩托车这玩意儿除了摩托可以赚钱外,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生产一系列周边。

从摩托车本身的工具、改装件等。再到骑手的衣服鞋袜、头盔等等。

这是一整条完整的流水线,也是现在阶段世界上其他厂商还没有想到的发展之路。但是李锐早就知道了,所以闪电的展台上除了摩托车外,还有和摩托车搭配的各种骑行夹克、牛仔裤、骑行靴。当然还少不了骑这种复古摩托车最需要的墨镜和闪亮亮的半盔(不做全盔是因为技术不够,半盔取巧)。威廉很幸运的成为了闪电摩托的第一批欧洲试驾用户。

他兴奋的跨上摩托,戴上一顶亮黑色印着闪电标志的半盔。试驾的场地不算很大,他只能沿着官方规定的场地骑行。但是当他上手这辆摩托之后,他立刻感觉到和从前骑的摩托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没有哈雷那么暴躁不好操控,也不像现在的R24那样的软绵绵,它给威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实际上【闪电】这台车李锐自己也试驾过。

李锐给的结论是:按照后世车的标准,它不是复古,它是真古!骑起来和七十年代的车简直一模一样,就是外形好看卖个范儿。真要论骑行品质,还不如满大街的摩的师傅骑的125摩托。

但就是李锐疯狂吐槽的骑行品质放在这1951年,已经是嘎嘎乱杀了。威廉感觉自己油门一拧,这车就能轻松上60公里的时速,比现在很多车提速快多了,而且操控也非常灵活,自己轻松变向都很舒服啊!还有排气声也很好听,低沉有力,不暴躁。

当威廉恋恋不舍的从试驾车上下来的时候,他脸上只有欢喜。

他的这模样被一旁的记者抓拍到了,然后咔嚓一声按下快门记录下来。

实际上不仅仅是威廉,现场抽出来的幸运观众们在体验了闪电之后,他们一个个都惊呼不可思议。

对于李锐来说这是一台非常一般,除了好看来说一无是处的车,但是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非常棒的好车了。

台上的中方人员,有一位穿着改良版立领中山装。

他是被中央任命为牵头组建【闪电】摩托车厂的第一任厂长孙洪波。

他和今天来着开百货展览的大多数领导一样,在出国前或者是牵头搞厂子前,都被集中起来听过中央里那位负责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的李部长讲课。大家是真的没有想到,李部长除了文宣做得好,关于经营也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孙洪波很佩服李部长,当真是能者无所不能。这【闪电】摩托车的经销方式就是李部长给他写了一本小册子教给他的。

孙洪波本来来德国前还是心怀揣测,因为都听说德国的工业强大,德国人还有自己的摩托车产业,自己这中国品牌行吗?还真没想到,这李部长带人在曙光厂手工篡出来的摩托车,在德国居然这么受欢迎。看现场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

“孙厂长,看见那个德国人了吗?我知道他,他是德国宝马摩托车在柏林地区的销售总经理。”有人在孙洪波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同时用手悄悄一指大卫。

孙洪波点点头。

随后他便带着翻译笑呵呵的走下展台,一路向着大卫走去。“这位大卫先生,听说您是宝马摩托在柏林地区的销售总经理。今天来看咱们中国的摩托车感觉怎样啊?”孙洪波笑呵呵的说着。这倒是把大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他是悄悄地来的,他也没想到会被中国人给认出来。

大卫打了个哈哈,准备搪塞过去。但是孙洪波却道:“来都来了。大卫先生试驾一下我们的摩托,给我们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吧!”孙洪波让人推了一辆闪电摩托过来。

现场的人,和拍照的记者都注意到了这边。大卫有些赶鸭子上架,但是他还是跨上了摩托。因为他想亲身感受一下,这台看上去很炫酷的摩托到底怎样,能不能成为宝马的对手。而当他骑着摩托绕了一圈之后,他脸上的表情显得很僵硬。

因为这台引擎太顺滑了,力气也够大(在后世,闪电使用的引擎以力气小而著称)。

骑行品质比想象的要好很多。现在唯一让大卫感觉到宽心的是,中国人并不是现在立刻发售这台摩托。

如果他们现在就在德国全面铺开销售这台摩托的话,那么宝马的市场份额必然受到挤压。就在大卫闷闷不乐的时候,那个中国人孙洪波还凑了上来。在大卫看来他非常不知好歹,居然还敢开口提问道:“怎么样,大卫先生,这车比你们宝马的如何?”

大卫抬头看了眼孙洪波,并且看了许久,然后强撑道:“我依旧坚持,目前宝马R24依旧是德国最棒的摩托!”说完他转身挤入人群就走。

孙洪波笑呵呵的,也不生气,只是转头对身边的人问道:“刚刚照片都拍下来了?

“拍下来了。”

“嗯,发给德国和苏联的报纸。”就在大卫刚刚走出人群,还未走远的时候,他就听到摩托展台那儿传来一片巨大的欢呼声。因为中国人终于公布了这台车的售价,约合699美元一台。这个价钱在这个年代自然不算便宜。

如今美国纽约平均工资在180美元一个月,但是俄赫拉马洲的工人一个月只有110美元一个月。

如今的德国经济刚刚恢复到战前,699美元是很多德国人一年或者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收入了。

但是它这个价格依旧便宜,因为宝马R24现在一台卖价约合799美元。闪电直接便宜了整整一百美元。

它更帅,骑行更好,引擎更有力。

除了需要等三年,它现在几乎没有缺点。

它甚至还有官方推出的搭配骑行服和骑行头盔!大卫狠狠地回头盯着展台,中国人这明显是盯着宝马的定价咬啊!

这台摩托三年后陆续交付,全款预订的可以先交车,半款预订的要在排在后面。

而且全款预订的,现在送一套骑行夹克和一顶半盔!

699美元的价格自然不算便宜,但是很多德国年轻人依旧趋之若骛。

因为宝马R24还要贵呢,还没这好看,还没骑行服和头盔送。威廉拥挤上去,把自己几年的存款全都缴了,搞了个全款预订。

中方人员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并且笑着说:“我们会实时通知您,您摩托车的交付情况。请每三个月注意检查邮箱哦。”威廉笑了笑:“好的!”德鲁看着儿子傻笑着拿着购物凭条,他摇摇头:“值得等三年吗?”威廉点头:“值得!大卫叔叔是嘴硬而已。R24比这台闪电差太远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