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为自己而战
光宗耀祖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大概不言自明。
当志愿军的参谋长张文舟再次找到张海和他的战友们,将志愿军司令部的期望说给他们听的时候,张海和他的战友们都沉默了。
“那个,长官这事儿我们要商量一下。”张海说到:“这事儿不是我一人能决定的。”
张文舟道:"不急,这事儿你们要是能做,那么就做。不做我们也不强迫。
要是不想做,过几天你们随着我们的伤员部队一起向后方转移。"“回了东北会有人对接你们,到时候具体怎么安排,你们听他们的。你们想回家也是可以的,我们也是会给你们买车票的。”张文舟说罢先行离开。
张海在张文舟离开后,转身去找他的战友去了。“排长,那个共军的大官和你说什么啊?”?“对啊,那个共军大官是不是特别大啊。我看见负责看我们的那个共军指导员和连长都要给他敬礼。”
张海的战友们七嘴八舌的说着。
他们投降之后就被安置到了后方一个营地附近,由一个连队看守。说是看守,其实也算是比较松的。
就是限定一个区域不许他们出来,吃的喝的都有志愿军战士送进来。"张海他们也不闹腾,只要能回家,在这里多待一会儿也没什么。
而且志愿军也没虐待他们,吃的喝的也是不错的。刚刚张文舟把张海叫出去,张海的战友都在远远的看着。
他们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这共军的大官会怎么处置自己这些人。
他们最怕的就是共军也就是现在的志愿军不放他们回家。
张海知道战友们怕什么,所以他先开口说到:“那个是志愿军在朝鲜的总参谋长。”
“总参谋长有多大啊?”有个大头兵的战友问道。“很大,志愿军在朝鲜最大的是彭德怀司令。下面就是总参谋长和各军的将军了。”
“哎呀!那是个大官啊。排长,这总参谋长怎么说的,我们能不能回去啊?”张海皱着眉头走进他们居住的营房,找了张床坐下说道:“弟兄们,这志愿军的参谋长是说,我们回去没问题,他给我们安排车票。让我们直接回老家。"张海这话说完,战友们发出了一阵欢呼。
“可以回家了!”“可以见我媳妇和孩子了!”“我老娘明年过六十大寿哩!”一众人等高兴的很,不过也有人看出张海面色不好。
所以有人开口道:“排长,你咋不高兴呢?”“那个志愿军的参谋长又说了,如果我们可以的话,能不能帮他们做些事?”大家安静了下来。
“啥事啊,排长?”“他们希望我们能带几个他们人回去。他们知道咱们有好多弟兄都不想打仗。所以他们想要我们搞串联,把整个五十四军都调动起来。
让美军侧翼全部暴露出来。"这话一说,大家伙惊呆了。许多人愣了几秒,然后大家头摇的拨浪鼓一样。
“不行,不行!好容易跑出来可以回家,再回去?要是出不来呢?"“这是拿头别再裤腰带上的事情。不干,我就想回去看老娘。"“好家伙,这事儿九死一生啊!"张海也早就知道大家伙是这么个想法了,因为他也是这么个想法。
但是他想了想,还是把张文舟所说的条件和大家伙说了。
“那志愿军大官也说了,不让咱们兄弟白帮忙。如果这事儿成了,我们全部记一等功一次。"不过这个条件很显然并不能打动这群国军的士兵。
一个打了几年仗的老兵不屑道:"一等功有啥用啊。咱是国军,还能给咱升官不成?他要收买咱,还不如说给咱几百个大洋实在。”
另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也附和道:"就是,这共军大官真的是小气,小气得很。
让咱们把命卖出去,就不痛不痒的记功,记功有啥用啊?!"张海道:“话也不说这么说。我问过那个参谋长了。他说这一等功虽然不是大洋,但是很高的荣誉。
到时候咱老家市县乡三级领导都要鼓掌欢迎,还会给咱家送牌匾,这牌匾都是市级领导亲自来送。"“而且咱们立了一等功,以后就是按他们解放军一等功战士的待遇走,家属也按解放军一等功家属的待遇。
要是咱愿意,回国可以给咱们安排工作啥的。"张海把所有的条件和好处都说了,排里有几个人意动了。
因为对一些人来说,光宗耀祖这四个字的吸引力真的太大了。
市领导来送牌匾,十里八乡都要敲锣打鼓,自己带着大红花。自己这辈子也没这么风光过啊。
而且回去还能安排工作,听起来也不错啊。就是这些人在估算,这些条件和自己要豁出命相比到底值不值得。
而这群士兵里有个名叫张集的士兵,是从43年抗战打到现在的老兵油子了,他往床上一趟身子一侧,冷哼的说道:“大官就会画饼。咱们兄弟卖命多少次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哪次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什么时候见过有好处落在咱兄弟身上啊。最后不都是当官的领了吗。现在说好了给你一等功,给你这个那个,等到事成了就一推二五六,把咱当夜壶。这事儿还少吗?”张集这话一说,大家伙的心也就冷了。
因为他说的话没错,反正国民党这么干确实不少。就像是抗日战争,有大官战前许诺,打下XX就奖励多少大洋。
大家伙好不容易拼死拼活的把据点的鬼子打死了,拔掉了钉子。可是长官许诺的奖励却是缩水的。
一次是这样,两次也是这样。抗日战如此,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人就是有些热血都被摩没了。
张集说的话让大家觉得很有道理,国民党的大官不可信,共军的大官就可信了吗?大家伙还是洗洗睡吧,准备回家看老娘才是真的。
营帐里陷入一片沉默。这时一阵香味飘来,同时伴随着一个听着就喜庆的中年人的声音传来:“鸡汤面来咯,来帮忙拿哦!”这话一出,刚刚还沉默的营帐内,大家伙都动了起来变得热闹了许多。
原来是炊事班长给他们送吃的来了。
大家伙七手八脚的帮着炊事班长把东西搬进营帐,刚刚讨论的那些不快都被抛到脑后去了。
现在大家伙眼里都只有鸡汤面了。还真别说,现在志愿军的后勤伙食比历史上中强太多太多了。
因为李锐搞出各种轻工业产品,又是预售又是众筹,还有哈尔滨食品厂掌握的领先这个世界六十五年的制糖技术等等。
来来回回的各种折腾,在李锐和一众科研人员以及在国外的销售人员和国内的工人农民的一致努力下现在志愿军的伙食补给好太多了。
就以现在二线修整部队为例吧。方便食品已经配发到了每个连队。因为外汇收入颇丰,以及和赫鲁晓夫的关系极好。
所以国内现在从苏联大规模的采购了一批油脂。
这些油脂专供抗美援朝前线使用。
所以现在方便调味包里多出了油酱包,配合着之前就大规模配发的粉包,成为了前线最受欢迎的一种调味品。,还真别小看了这种预制半成品调味料,粉包调味料可以为战士提供足够多的盐分,油酱包能补充脂肪。
关键是这玩意儿好携带,而且制作出来的食物不受限于炊事班长的手艺。
实在是不会做菜的,煮一锅水下调味包和油料包,弄些面疙瘩总是会的吧。
做菜实在不会做,拿这玩意儿和菜一起煮总可以吧。当然,进口了一批油脂当然不仅仅是弄些油料包出来。
更重要的是制作了大量的压缩饼干送到前线。
给一线作战的战士使用。相比于大地牌花生糖,压缩饼干显然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