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无耻之尤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无耻之尤

张艺林死的非常草率,最后警察给他定了一个酒醉后失足落入西湖被淹死的结论。

因为从各种检查来看,这就是张艺林真实的死法了。没有谋杀的痕迹,也没有查到他最近有什么仇家的可能。

虽然张艺林的老婆信誓旦旦的对来调查的警察同志说:“肯定是那个叫李锐的杀了我丈夫!”

来调查的队长觉得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继续追问道:“你知道那个李锐和你丈夫有什么过节吗?”

来的小队长都掏出小本本和钢笔准备记入可能会出现的线索了。

只听张艺林的老婆说道:“我丈夫最近每天回家都念叨,说是那个叫李锐的败坏了杂志的销量。是他从中作祟,李锐一直想要他死什么的。所以警察同志你们要好好调查那个李锐啊。”

队长问道:“那个李锐是做什么的?你有更明确的信息吗?”

张艺林的老婆想了想后道:“那我不知道,就听我丈夫说,李锐好像办了什么《朝闻》还有什么《进步文摘》什么的。肯定是他,挤兑我们《艺林文摘》还不够,还要杀了艺林,就怕艺林对他有威胁!”

来调查的警察都懵了。过了好一会儿队长才收起本子和笔,什么线索都没记。因为《朝闻》和《进步文摘》是派出所每期都会订阅的。从创刊号开始,队长就开始看了。

要说其他的李锐,他肯定不知道。但是要说办《朝闻》的李锐,他就知道了。因为《朝闻》的创刊词写作人和挂职的总编可都是写着李锐的大名呢。

有的警员还打算问,队长直接打断道:“小李,别问了。不会是李锐。”

“怎么不会是李锐啊。警察同志,你是不是认识他,要包庇他啊?!”张艺林的妻子急了。

队长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帽子,一本正经的说道:“女同志,我们不会包庇任何一个坏人。但是你说的这个李锐不可能。他现在还在北京呢。”

“你怎么知道他在北京呢?你是不是认识他?!”

“嗨,不光我认识。很多人都认识呢,你丈夫回家和你念叨的这个李锐啊,是现在文化宣传部长李锐,《朝闻》、《曙光文摘》、《进步文摘》这些都是他创办的。”

队长把笔记本放回手包里,钢笔插回胸口的口袋说道:“一个在北京的中央级部长跑来杭州杀你丈夫,为什么啊?今天我还听了广播,李部长在中央之声广播电台做了现场直播呢。”

“啊?!”张艺林的妻子也懵了:“可我丈夫明明说李锐想要置他于死地啊!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好好查他,他一定有问题啊!”

…………

带队的小队长好不容易从张艺林家里出来,想到张艺林老婆那有些疯癫的样子就心有余悸。

他回过头对队员小陈说道:“小陈,你刚刚最后对那个女同志骂了粗话啊。我这里口头批评你一次,我们民警要注意干群关系。我不在派出所里通报批评你了,但是在我们小队里你要做检查,明天交一篇检查给我。不得打骂群众的条例在罚你抄写一百遍。”

“啊?!”小陈也懵了:“队长,明明是刚刚那女……同志非要说什么是李部长杀了她丈夫。那模样简直和疯了一样,都差点对着我咬过来了,我就无意骂了她一句…………”

小陈觉得很委屈。

队长却道:“纪律就是纪律。她发疯,你可以制服她,但是不能对她进行语言上的侮辱,或者是蓄意的打击报复。不过你的问题不严重,所以我们小队内检讨一下就算了。她刚死了丈夫,情绪有波动很正常。”

“我们这些民警需要在处理群众关系的时候更加有弹性。不能死背规章制度,但是也不能违反基本原则。”

队长从前是部队里的指导员,退下来后就回杭州老家当警察了。能力是很不错的,而且相比于留用的民国老警察,队长更有原则性。

老警察劳力笑道:“队长,要我说啊。你在咱们这派出所两年半了,办了不少案子。又会舞文弄墨,所里的报告都是你写的。我看你不如把咱们所里发生的大事小情都写成文章,发到《朝闻》去。”

“一来呢,可以把咱们遇到的稀奇事都说一说。二来呢,咱们基层民警也要向上面倒倒苦水吧,基层有什么事情都是咱做,一句话的事情能把咱们两条腿跑断。三来呢,也可以给普通老百姓科普一下什么是违法行为。”

另外队员也凑过来说道:“对啊,对啊!队长你写吧。”

“我们肯定买来看。”

“是啊,队长你写,我连名字都帮你想好了,就叫《西湖警事》怎么样?”小陈也忘记自己要被罚抄一百遍条例的事情了。

队长也有些意动。只是有些不确定道:“能行吗?”

老警员老李笑道:“要是从前啊,还真不好说。尤其是民国时期,我们这样的小警察写写派出所里鸡毛蒜皮的小事肯定好没有报纸杂志愿意刊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看《朝闻》《曙光文摘》里面多少小人物写的故事啊。我看了这期十二月刊的《朝闻》,还有农村土改干部和医院小护士的投稿呢。写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也好看的很呢。”

“队长你的文笔怎么不得比他们好啊。再说了,咱们派出所的那些稀奇事不比他们的事情有意思?”

在队员们的劝说下,队长想了想,最后点头:“行,我琢磨琢磨,看看怎么写。要说还是《朝闻》这样的杂志办得好啊。都是咱们老百姓的故事,那位醉酒落湖的张艺林编辑搞的什么《艺林文摘》我都没听过。”

老李笑了:“嗨,我听过。”

“你听过?讲讲。”

“那就讲讲,这文摘在民国时期就有了。到现在都快七八年了吧。当初也很是风光过一段时间,也是个大杂志社呢。”

“老李啊,你说它风光过?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嗨,那杂志上写的文章全都是些某某上海千金和某某北京世家少爷的爱恨情仇。或者是某个少爷白龙鱼服游龙戏凤的故事,都是些酸文,而且酸的很呐。你们怎么会爱看这些东西。”

听到这里,队员们恍然大悟。

这样的酸文他们确实是没兴趣。其实李锐办的各种报纸文摘里也有写爱情故事的文章。因为写故事,爱情故事是绕不开的题材。

而且现在文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倡自由恋爱,反对盲婚哑嫁式的包办婚姻。

所以杂志里也有很多“红色恋人”式的爱情故事。虽然“红色恋人”这种故事模式在后世被拍啥都要谈恋爱的导演们强行加入所有年代剧中,导致后世有很多人对“红色恋人”都产生ptsd了。

但那多半是被后世导演荼毒的,那些导演都得了“影视作品不谈恋爱我就会死”的病。把“红色恋人”强加在了每一个角落,管它合适不合适,恋爱谈起来再说。

那工业糖精一样的“红色恋人”只会让人吃了之后全身不适。

但是真情实感的“红色恋人”是这个时代真实且广泛存在的。谁能不为“杨开慧之恋”这样的红色爱情而动容呢?

而除了革命情谊的红色之恋,还有农村、城市里总有那么几个跳出来想要打破束缚和牢笼的青年男女。他们的故事很实在很简单,但是相比于上海千金与北京公子的千金之恋,这种贴近生活的爱情故事反而更受老百姓欢迎。

大家都喜欢做梦,但是有的梦是踮着脚就能够着的美好,有的梦真的只能是空中楼阁甚至是连幻想都想不出来的东西。

所以《艺林文摘》这种酸文满地的文摘慢慢被时代淘汰也非常正常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