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复杂的人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五百三十一章 复杂的人

1952年的春节到了,兔要走了,新的龙年将要到来。

中国人对龙的偏爱非常明显。北京各处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龙的装饰。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喜气祥和的普通一年。

但是对很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已经亲自感觉到了中国在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

海明威在中国浪了一年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中国政府很愿意出钱招待这位世界级大作家。

因为作为理想主义的作家,海明威的很多文章是对中国有利的。

他在中国的这一年里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了。有关于中国赤脚医生体系的,有关于农村变化的,还有关于志愿军的,还有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如此等等。

这些文章不少都在欧美发表了。因为海明威的影响力在这里,胡佛曾经评价:海明威的一支笔抵得上五枚原子弹!

而事实也是如此,作为现在在西方世界最顶级的作家,海明威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不说那些英语国家了,就连在苏联都有很多翻译版的海明威著作。

海明威在中国到处浪的一年里,也和很多在中国的苏联技术专家做了接触。其中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看到他后主动要他的签名合影之类的。所以海明威在历史上中被胡佛用FBI给整死也是理所应当的。美国无法容忍这个被民众赞为“二十世纪美国男性代表”的人物用他的文章来抨击美国及其盟友的社会制度。

就像是这一年海明威写的很多东西都让西方国家非常恼火。如果海明威现在敢回美国的话,只要他一落地,胡佛就会以叛国罪逮捕他。

不过现在老海显然还没有回去美国的打算。因为在中国,他现在玩的可开心了。

就像是现在满北京的龙装饰,他就非常的感兴趣。拿着相机一直拍来着。

因为中国新年他是第一次体验,这让他感觉到非常的新鲜。

北京城内已经有手艺人开始扎好了龙形的彩灯,故宫内也张灯结彩。经过1951年的修缮,故宫太和殿以及前面的广场等大多数地方都被修好了。

现在国家的各个单位还没有分的很详细。如故宫这种文保单位也是划归在李锐所属的文化部门下面。

对于这些古建筑,李锐还是很上心的。

因为他可是知道在原时空中,故宫内出现的多次内鬼自盗事件。当时社会上的企业都有钱给员工发各种奖金物资什么的。

故宫这个清汤寡水的部门什么都没有,穷酸穷酸的。当时的故宫负责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损的事情。他把故宫内三百套清朝流传下来的完整盔甲和兵器,以及一些做工精美的清弓一起拿去到地下黑市卖了。

然后给故宫的工作人员们发奖金,最后每人发了三十块的年终奖。故宫的负责人到也没多吃多占,他自己也就是拿了几十块的奖金。

这事儿横竖都是有问题的,监守自盗自然是最大的问题。但是让守着故宫这么大个宝藏的工作人员收入过于微薄也是个问题。

这事开了个很坏的头,因为盗卖盔甲没有第一时间被发现。导致后面有人有样学样,故宫内多件珍宝不翼而飞。

那些珍宝的价值完全不是盔甲和弓箭可以比的。故宫最后具体的失窃数量也是没有公布。

有一部分被寻回了,还有一部分直接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李锐当了文化部门的领导了,自然不能让这种屁事在发生。所以对故宫的管理也越发严格,同时也把在故宫工作人员的待遇提一提。

建国时很多人觉得管故宫就是看仓库,简单没难度,把不少故宫做工人员的工资标准定的太低了。

李锐还是把这些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定到至少和外面大工厂的工人一个标准。有修复技艺的工匠们也被招揽起来,开始修复故宫。

修复后的故宫开放给全国人民参观,这也是故宫的一笔收入。如果以后这笔收入能维持一部分故宫的养护费用,那么就值了。

所以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故宫太和殿前的大广场上摆出了很多彩灯展览。这个彩灯展览将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海明威和翻译小刘和许多北京市民一样,掏了三毛钱买票入场。看着太和殿广场上流光溢彩的龙灯和各种宫灯,很多北京市民都发出了阵阵称奇的生意。

张祥带着一家七口人买票来故宫看灯。雪后初晴的北京,故宫的彩灯虽然还没有在夜色下亮起,但是灯上的彩纸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爸,爸,我要看灯!”张祥最小的儿子张财因为太矮了,看不清被人流挡住的龙形宫灯。

张祥哈哈一笑,把他举起来扛在肩上。

张财笑嘻嘻的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双手扶着张祥的脑袋,远远的眺望着那漂亮的龙形宫灯。

海明威远远的看见了这一幕,他用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张照片。

一对中国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故宫看灯展,父亲扛着孩子,母亲牵着另一个小孩。其他三名较大的孩子围着父母嬉笑。

“爸,这就是从前皇帝住的地方吗?”张财坐在张祥的肩膀上问到。

张祥道:“是的,这里从前就是明清两朝皇帝住的地方。”

“真大啊!”大儿子张福赞叹了一声:“这大四合院。比咱家住的那个四合院还要大好多倍呢。”

张祥听着儿子这么说,他忍不住笑道:“傻儿子,这不叫四合院。这叫宫殿,瞧着远处的那个宫殿吗。那是皇帝上朝的地方。那里就是皇上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了。”

二儿子张寿啧啧道:“爸、哥,你们说当皇帝是不是很过瘾。天下所有人都要听他的,卤煮想吃几碗就吃几碗,烤鸭想吃鸭腿吃鸭腿,想吃鸭翅吃鸭翅。”

周围不少人被张寿这童言无忌的说法给逗乐了。

有人说到:“小子啊,这皇上可不吃卤煮那种东西,皇上吃的玩意儿叫苏造肉。可比咱老百姓的卤煮好吃多了。”

“这样吗?”张寿挠挠头。

“嘿,小子啊。皇上的日子那是咱们小老百姓能想到的吗?那皇上过的都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旁边又有人说道。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唯有一名在旁边看宫灯的清瘦中年人嗤之以鼻。

“皇上的日子有什么好的。”他说话的声音略有些鸭公嗓的味道,说起皇帝生活的时候,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轻蔑:“皇上每天吃的玩意儿和猪食差不多,哪有卤煮火烧好吃。”

他这话一说,周围的北京老百姓都忍不住看向了他。

“老兄,你这话说的太离谱了。皇上哪能吃猪食,不怕一怒之下把那些厨子和太监推出去斩了?”张祥都忍不住这么说。

而那个清瘦的中年人则道:“呵,这大内皇宫,还当真不是什么地方。皇帝随时都可能传膳,皇宫里的厨子那是一大早就把菜做好了放在温水盆里温着。皇帝要吃了就端过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