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一个产业链 54
诺华相关人员盯着辉瑞集团很久了。毕竟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同行就是对手。
在医药行业之中就更是如此了。
很多靶向性药物经常是一家药厂吃下所有的利润,其他企业连渣滓都分不到。
自从前年开始,辉瑞在世界各地开始推广蓝色小药丸后…………
这款小药丸带来的巨大利润足以让全世界所有的药厂都眼馋。
这是一个会下蛋的金鸡。
先不讨论其会不会被用在不合法的地方。
仅仅是合法的使用它,在全世界都有很多的市场。
因为人到中年后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身体素质的衰退,很多男人三十来岁就不行了也是比比皆是。
非常影响夫妻生活啊。
而在欧美国家在四五十年代甚至还搞过一种【性羞耻】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性欲是男性独有的,女性应该是纯洁的对性欲没有需求的。
具体也不知道是哪个没脑子的家伙搞出了这么一个运动。
反正明面上一些需求是不能说了。但实际上谁过日子谁知道。
后世欧美的某些电影里总会把男主设定成为水管修理工或快递员什么的,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后世你当片子看。这个年代就是拿来当镜子看。你不满足自己的老婆,有人帮你满足。
诺华做过统计,辉瑞依靠蓝色小药丸,在这两年间至少是做到了三亿美元的销售额。
具体药物的成本不知,但是按照诺华的经验,辉瑞至少有两亿美元以上的利润。
当然,这一点诺华其实是多算了。因为这两亿利润中,辉瑞需要支付超过一半给中国。
还需要帮中国搞各种制药机械,还有各种化学生产设备等等。但是诺华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只知道辉瑞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年代上亿美元的利润,几乎相当于70年后一年赚几十亿。这个利润足以让人心跳加速了。
诺华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从辉瑞手上打探这个药物的秘方。
其手段包括且不限于:绑架了辉瑞的一组专家,派人潜入破坏了辉瑞的一条生产线,尝试切断辉瑞部分化学药品的原材料等等。
对于诺华的行为,辉瑞也给予了适当的反击,包括且不限于:送诺华一飞机的专家去见上帝,烧毁了诺华囤积了价值三千万药品的仓库等等。
真正的商战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
两边的董事嫌这么搞下去大家都没钱赚了。所以最近几个月才稍微停顿了一会儿。
而趁着这个空档,诺华在香港的分部打听到了一些小小的消息。
辉瑞的小药丸似乎是和中国内地有着关系。
虽然说诺华现在尚不清楚这其中具体的联系是什么…………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尝试性的和内地在香港的手套接触。而且相比于辉瑞,诺华在中国的耕植更深…………
毕竟它十八世纪就在中国开始出售印染机器和染料了(诺华医药前身是一家化学染料公司)。
他们在内地和香港都有更多的触手。
而就在诺华尝试向新中国进行试探性接触时。
辉瑞集团在香港的代表埃蒙德通过渠道向新中国发来了一个堪称无礼的请求。“辉瑞集团打算买断关于胰岛素的全部专利,以及相关文章、生产工艺等等。”“他们开价,三千万美元。”
当张文裕看完这封信后,他都气笑了。
虽然说张文裕是研究高能物理和合宇宙射线的。
对生物基因工程领域不算多么了解。但是基地里有这方面的专家啊。童第周和谈家桢可是在呢。
童第周是主研生物的,谈家桢是研究遗传学的。不过来了基地之后,谈家桢接触到大量的关于DNA知识后,又兼学了DNA工程。
张文裕是现代科学的挂名总编,童第周和谈家桢则是基地在生物与遗传方面的大佬。
李锐自然是要把他们一起请过来。
把香港那边获得的消息交给三人传阅后,三人都气笑了。这群科学家虽然说是比较老实,一心扑在自己的科研项目上。
对于外事,特别是商业上的事情都不太关心。但是毕竟和李锐共事很久了。
从前他们觉得卖不上价格的技术都在李锐手上卖出了天价。
大佬总有一种奇怪的迷思,那就是大佬们觉得自己掌握的技术其实不难,别人可能一下就突破了。
所以对自己的技术总会有严重的低估。
这还不是个例,比如说历史上中的于敏认为印度可能会在2010年左右彻底掌握氢弹技术。
所以于敏建议,关于他的氢弹信息和一些可以解密的文章要放到2010年后再进行解密。
可是谁都没想到,左等右等,等到于老都去世了,印度的氢弹也没爆。
很多知识太满的人都会有一种奇怪自谦。
历史上中童第周和谈家桢就有这样的性子。
还好和李锐待久了,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个性子,做研究就好了,不要插手任何商业行为。“人工合成胰岛素这个项目,其实远超我们现在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
谈家桢说道:“目前世界主流对DNA双螺旋结构都没有了解…………而我们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用的是基因工程。”“这里面有很多前置项目,包括基因工程、PCR器械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很多东西。把这些东西全都以三千万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