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要搞就往大了搞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零二章要搞就往大了搞

飞行在上万米的高空,赛宾很难判断自己这次的决定是对是错。

但是管他对错呢,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去做的。

自己所担忧的对错不过是利益抉择时是否做了最优选罢了。

至于来这里本身是对是错?这不需要考虑,因为一定是对的。

赛宾带着七十名法国各大高校学生组成的代表团去朝鲜,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都是举双手欢迎的。

苏联帮忙出动了飞机,中国则是派遣了专门的翻译。

赛宾坐在飞机里对这群他串联起来的同学们说道:“各位,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虽然这话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但是在抵达中国之前,我还是要在说一遍。”“这次我们做的事情可能…………不,不是可能,是一定会让法国政府不爽的。回去之后,我们大家可能会被开除学籍,还有可能会被逮捕,他们可能会用一切手段来压迫我们。”“大家有做好心理准备吗?”

面对赛宾的问话,机舱内的大学生们都发出了笑声。“赛宾,我们私底下报名的时候就已经不可能害怕了。”“对啊,不过是坐牢罢了。好男儿难道害怕为国家坐牢吗?”“如果因为这件事而开除我的学籍,如果我念的大学是如此不明事理的学校,那么这书不读也罢!”

十八九岁、二十郎当岁的人,天不怕地不怕。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大反倒畏惧狼。

有时候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就是要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质。

人不轻狂枉少年,不嚣张一点算什么年轻人?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岁前的人如果没点脾气,那不会有什么出息。

三十岁后的人如果还有很多脾气,那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年纪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就该带一身傲气,搅得周天寒彻。这一群脾气不好的法国大学生们,在为他们的祖国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

北约是不行的,苏联也是不可信的。左与右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要的是法兰西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在某个集团里成为别人的小弟。

中方的刘翻译在航程的这段路上和这群大学生们聊过。

这群大学生也不屑于掩饰他们的政治观点。

第一:他们想要看看碧潼战俘营是不是和中国宣传的那样。

第二:他们不喜欢北约。

第三:他们也不喜欢苏联集团。

所以刘翻译趁着飞机落地加油的时候给国内发了电报过去,把这群大学生的政治

思想也一并发了过去。关于怎么迎接这群大学生,主席和总理特别把李锐找了过来。“我和总理都不适合露面。我们一出面,政治意味就太浓了。这群大学生回去怕是会不好受啊。”主席如此道。

他还是很为这群大学生考虑的。

虽然说法国的反共气氛远比不上美国那么魔怔。

但是自己和总理所代表的身份毕竟不一样。

所以还是不要出面了。还是李锐出面接待一下吧。“我合适吗?我处理外事的经验不够啊。”李锐有些犹豫。“欸,李锐同志,你处理和赫鲁晓夫同志的外事问题不就挺好的?而且外事问题嘛,你以后肯定要遇到很多的。他们不过是一群大学生,你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总理宽慰道。

虽然说起来是这样,但是这群大学生来参加战俘营奥运会的政治含义是不言自明的。“这群大学生的政治意图呢,他们不相信北约,但是也不一定能和我们走到一起。也就是礼貌的接待他们就好了。”总理简单的定下调子。

关于这些法国人的政治理念,李锐是很清楚的。

毕竟之后戴高乐上台就证明了这群法国人的选择了。

戴高乐上台后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法国退出北约,驱赶北约驻军,不再承担北约盟国任何协议。

并且在戴高乐任上,中法建交。

传说中(未考证)法国的氢弹也是在戴高乐时期中法蜜月时期中国帮着搞定。“不指望高卢雄鸡左转变红,至少短期内不抱这个期望。但是只要他们不要唯美国是瞻,不要和北约尿在一个壶里。那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李锐说道:“只要法国敢于走自己的独立道路,他不偏帮于谁,那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这群大学生作为法国青年的代表,他们有这样的思想就够了。”

主席和总理笑了,主席拍了拍李锐的肩膀:“既然你也有了想法了,那么你就去做吧。”…………

赛宾等大学生代表在哈尔滨落地,现在的哈尔滨是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别看这里冷…………

但是它的繁华程度和时尚程度上海可都赶不上。

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重工业中心之一,同时还是东北第一糖厂的所在地。

大量的苏联外汇涌入哈尔滨。

一起涌入的还有各种苏联的小玩意儿。

虽然说现在中国确实不太看得上苏联的副食品和轻工业产品…………但哈尔滨还是有苏联的特产商店卖这些玩意儿。

就是给老百姓看看新鲜的。

这群法国大学生来哈尔滨也是看个新鲜,这个传说中的国家也是让他们很好奇。

而他们来的既是时候,也不是时候。因为糖业的发展,拉动了哈尔滨对外出口。

糖业带来的巨额利润,支持着哈尔滨重工业比历史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这种加速就像是加了四倍速一样。

而重工业只要不拖后腿,不拖累当地经济,不吸血,那么重工业拉动就业的能力是绝顶的。

整个哈尔滨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一样,老的棚户区在一个个的被拆掉。

一幢幢新的楼房、厂房拔地而起。老旧的道路在被拆除,新的道路在建设。

城外的电厂也在建设。

巴黎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工程建设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