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命运的相逢
英国最后一个阉伶歌手。这个头衔可不是很美妙。何止是不美妙啊,泰晤士报的总编都已经气的想要杀人。
但是他现在也杀不到贝尔啊,因为贝尔真的向英国政府提交申请,要去朝鲜半岛了。
他提交申请的原因倒也写的很简单,那就是这件事情已经搞得这么大了。
如果英国没有记者去,到时候那群法国学生不是回来说什么是什么吗?
还有真理报都这样嘲讽了,难道真的一点反应都没有?真别说,这个理由还是有点用处的。
因为真理报这一波的讽刺对英国不少有点地位的人都挖苦的很。
就连丘胖子也被骂了。
再加上现在一群法国大学生又跑去了朝鲜半岛,现在就不说其他的了…………
至少自己这边需要派遣记者去记录一下法国大学生在朝鲜半岛出洋相的模样吧。
所以既然战俘营奥运会这件事已经压不住了,等着以后中国和苏联再次跳起来打脸。
不如先派人过去吧,至少别人跳起来打脸的时候,自己知道应该怎么招架。
实际上法国那群大学生跑去中国跑去朝鲜半岛之后,就已经是逼的欧洲的主流媒体必须要去一次了。
至少要去几个代表。否则他们真的没有脸说自己是做新闻的。
泰晤士报的主编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泰晤士报也是要去的。
但是…………“妈的!狗娘养的贝尔!”泰晤士报主编看着【最后一个阉伶歌手】的字眼,他就气的全身发抖。
原本是打算派人去的,现在看起来自己必须要亲自去一趟了。
听说朝鲜半岛山高林密,偶尔走失一两个人也不奇怪对吧。
泰晤士报主编从自己的抽屉里抽出一把银闪闪的美国制柯尔特M1911近距离转世投胎器。
说我没种?那么我就用最有种的方式来解决这场矛盾!
北京。各大高校之间开始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选拔。
马上就要毕业的于敏被同学张学长强拉着去报名。“学长,我们都要毕业了,凑这个热闹干什么啊?!”
于敏内心是一万个拒绝的他不喜欢凑热闹,尤其是这个热闹还是体育的。“就是因为我们要毕业了,我们才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啊。你看看报纸上写的,【法国大学生领袖赛宾…………携七十名法国独立自由之青年大学生来战俘营交流…………】啧啧啧,你看看人家的气魄!”
张学长撑开报纸,头版头条就是赛宾等法国学生突破封锁,跑来战俘营参加运动会的事情。
这已经是现在全球最大的新闻了。法国政府算是丢了一个大人,不过法国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中支持赛宾等人行为的却占据大多数。
反对权威一直是大家热衷的事情。尤其是这个权威还未必正确,甚至还可能卖国的情况。
中国这边自然也是给这些法国大学生相当的关注。
目前他们被安排在了哈尔滨落脚,而不是北京。一是哈尔滨去朝鲜更近,二是哈尔滨的政治意味不像北京那么浓。
顺便还组织安排他们参观了哈尔滨的大学。
让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和非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学生们第一次接触。
这种思想对撞是有好处的。
哈尔滨的大学内甚至举行了一场小型的辩论会。
让中法大学生进行资、社之辩。远在北京的大学生们都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机会自己居然没有赶上。
北京有很多大学生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和法国大学生进行交流。
而现在唯一可以进行交流的方式就剩下体育项目了。
中、苏、法三国大学生将会在朝鲜半岛的碧潼战俘营进行一场大学生运动会。
北京的大学生这下就坐不住了。不光他们,还有天津等地区的大学生都坐不住了。
考虑到时间问题,这一次大学生运动员在华北东北(再远就来不及了)地区选拔七十名,和法国、苏联的大学生们同场竞技。
既然是大学生比赛,那当然要选大学生,不能选国家运动员去凑数啊。
清、北两所大学的学生们也是跃跃欲试,学校里也开了选拔会。
只是于敏的身体条件也就是普通人的水准,他对参加运动会什么的,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被张学长强行拖去报名,结果跑个一千二百米,把于敏差点累劈叉。不过令于敏意外的是,张学长居然选拔过了!“三千米,全北京所有大学生,我第一!”
张学长用力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差点把自己拍咳嗽咯。
这样的选拔不仅仅是北京,在中国搞。同时苏联的几个大学也在这么搞。
而全世界其他的新闻媒体,也在陆续向中国方面递交了前往战俘营参观报道奥运会的申请。
虽然说【战俘营】【奥运会】两个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连在一起有一种荒谬感。
但是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荒谬。
当时间慢慢推进到了1952年九月十五号。
来自全世界的四十多家媒体陆续抵达中国。
这里面有的人是第一次来中国,而有的人则是不知道第几次来中国了。
埃德加·斯诺在哈尔滨机场落地后,他深深的呼吸了一下这里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