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窗口的作用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三十五章窗口的作用

威尔士是第一个在东柏林咨询能不能录磁带专辑的音乐家,他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远在莫斯科的孙家栋和黄志明以及他们的同学们最后其中只有三人购买了随身听。

但是基本所有人都买了便携式收音机,虽然说这个收音机也不便宜。孙家栋和黄志明两人合伙买了一个。

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也基本上如此。这可不容易,国家给他们的留学补助,平时省吃俭用的好不容易存下来,这下差不多花光了。

不过年轻人就喜欢这些玩意儿。

而在莫斯科中国商城外之前看到的闪电250车队成员们,他们则是人手一个的买了随身听。

还有不少人买了更高级的耳机。然后这群人还买了不少中国的磁带。诺玛?简的两张新专辑买了。

还买了李锐让人搞出来的柳拜乐队的专辑,当《祖国母亲》的曲子在随身听里响起的时候,这些人都快哭了。

要知道现在二战才结束没几年,这些车队成员之中那些三十岁往上的人基本都参加过战争。

甚至是一些二十五岁的年轻人都经历过苏联的至暗时刻。

有的人经历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人经历过列宁格勒保卫战。还有更多人参与过莫斯科保卫战。

这些柳拜的曲子确实没有之前中国给他们送来的《苏维埃进行曲》(改词版)那么雄壮激昂。

但是这种属于俄罗斯小调民歌又混杂着摇滚的乐曲…………仅仅是听一耳朵,这些苏联老百姓就沦陷了。

就像是安德烈的预算本来就不多,但还是买了几卷这个名叫冰峰乐队的专辑。

可以说熊猫电器馆在波兰、苏联、东德的开业,在全球掀起了一阵狂潮。

虽然中国没有请任何媒体,但是媒体们不请自来。大量的新闻报道被放出来,随身听、磁带、便携式收音机的新闻传遍了全世界。

这一次701厂可是憋了许久,早三个月的时间就开始生产做储备。

随身听早就用火车和飞机拉走在仓库放好。

还好,随身听不算重,连包装一个才三百克重。体积也不大。所以三个城市内备货很充足。

但是即便是这样,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的销量统计出来之后,依旧是可怕的。

一个星期的销售时间,华沙、莫斯科、东柏林三地随身听卖出了三万台。

其中莫斯科出货一万一千台,华沙出货五千五百台,东柏林出货一万三千五百台。

倒不是说东柏林的市民就那么有钱,699美金一台的随身听说买就买了。

主要是很多西欧人也跑来东柏林来买随身听了。

等到销售数据传到国内的时候,贸易部的叶部长忍不住去找李锐。“李部长啊,你的定价我一开始还嫌太贵了。现在看起来问题不大啊!这才一个星期,已经出货三万台了。”

叶部长说到这里,脸色亢奋,眼球都凸出来了一些:“我们去和主席、总理他们报喜!”

李锐笑呵呵的跟着叶部长。

他激动是很正常的,三万台随身听啊,销售额差不多就是两千一百万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欧美国家放弃对中国的武器禁令,两千一百万美元足够中国买回足够多的船只,把海军舰队的框架完全搭建好了。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就算是扣除掉生产成本,依旧是有很大的赚头。

当叶部长和李锐去中央找到主席和总理的时候,两人手上也拿着数据上下看着呢。“主席,我就说这个销售数据一出来,我们的叶部长就会过来。他是压不住这个兴奋的情绪的呀。

不过我们的李部长过来是我没想到的。

毕竟当初我们的李部长可是夸口的很呐…………我以为这小小的销售数据还震撼不到我们李部长呢。”

一看到两人来,总理就忍不住打趣道。

叶部长一拍脑门:“嗨,我这贸易部长当的,眼皮子浅啊!李部长听说销售额之后还云淡风轻的在练毛笔字呢。反而是我受不住,非要拉着他一起来啊!”

主席听到叶部长的话,他倒是岔开话题:“哦,小李你现在毛笔字练的怎么样了?等会儿露一手,我们交流交流。”

主席的毛笔字其实写的很不错,当然那些他批阅文件时随手写的文字不算。

毕竟批阅文件写的文字都是比较赶的。

他认真写的书法自有他自己的味道。

李锐摆摆手:“我就瞎写着玩玩。每天也就抽二十分钟练几个字罢了。至于叶部长说我云淡风轻,有些夸我了。

但是当初701在搞这个项目之后,我和专家们就讨论过。认为熊猫随身听一年出货五十万台应该没什么问题。”

叶部长听闻后,算了算,然后嘴角咧起来:“五十万台?乖乖,三亿五千万美元的销售额?!”“欸,叶部长不能光看销售,还要看成本。目前随身听的生产成本很高。实际上699美金的售价,纯利润只有一半而已。”

李锐说道这里无奈地摇摇头。

开黑箱科技搞出随身听和磁带技术,但是这不能改变生产成本高昂的事实。

因为相关配套都没有,全都是从头建设的。

这些全都要分摊到随身听的销售额中去。“还有便携式收音机,这也会成为一个销售主力。它比随身听更便宜,这才是我们以后将要主推的产品。”李锐如此说道。“其实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磁带太贵了。灌录成本太高。一卷磁带卖十美元,可是我们成本高达六点五美元。去掉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卷磁带的纯利润只有两美元左右。”

李锐说道这里有些无奈。

磁带本该是最赚钱的东西。但是奈何现在先期投入太大,还要继续投入保证磁带产出。

这些东西都是巨大的压力。现在看磁带卖的火热,那是因为新产品,大家没试过。

什么磁带都能卖的了。可是新鲜劲头过了之后,谁能保证每一张磁带专辑都赚钱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