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退休制度与无敌菠萝车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九十七章退休制度与无敌菠萝车

197斯大林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接班人的问题经历过这次生病,他突然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号称钢铁,但不是真的钢铁。

人都是会老的,一旦老了,那些曾经年轻时候不会得的病,不会觉得的问题,到了这个年纪就会有了。会得病,会不舒服。

就像是这次头疼晕倒之后,斯大林虽然不是真的中风,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他现在也感觉到了脑袋偶尔会抽一抽得疼痛。尤其是熬夜,越晚越痛。他身体在向他抗议,要求他去休息。斯大林在这一刻真的觉得老了。在从前他可从来没有这种感觉。而他真的意识到自己老了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得问题。

环顾苏联党中央,和自己一样得老家伙真不少!从前自己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因为自己身体健康,精神活力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样。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去误判很多事情。这几乎是人之常情,不管是斯大林还是主席或者是谁都不能免俗。斯大林从前仅仅觉得自己不过是年岁老了,但是精神精力和思维却和年轻时候差别不大。他也就理所应当的忽视了苏联党中央里那些老家伙了。

而现在他无法忽视了,因为就连自己这个身体如钢铁一样的老家伙都会散架,那些还不如自己的呢?在培养接班人之外,斯大林在开始考虑制定一下老头子们的退休方式了。斯大林知道这玩意儿一旦制定了,自己肯定是要被骂死的。各种难听的话都会有,很多自己的朋友都会生气。因为斯大林这是抽板子啊,你自己干到七十五岁还要干,以后要我们就退休了?

斯大林在思考的时候有些犹豫不决。但是在考虑了半天后,他眉头一皱已经有了计划。退休制度必须要在自己这一代制定起来。

如果自己是死在任上的,那么其他人怕是会有样学样。

上行下效的道理斯大林还是懂的。

一个退休制度的雏形在斯大林脑海中形成。

年龄超过七十岁(包括七十岁)后不得被选为任何重要部门的领导(省部级以及以上)。普通中层以及基层领导退休年纪定为六十岁。高层领导退休年纪定为七十岁。特殊部门领导人年龄可适当延长。以国家领袖为例,六十九岁接手国家领导人职务,那么七十岁退休是不合适的,执政时间太短。应当顺势延长为一届任期后退休。然后任期问题斯大林也要考虑解决一下。这一次斯大林真的是和死亡擦身而过。他真的感觉到了死神的镰刀贴着他的喉咙滑过,往前一寸他就死定了。主治医生也说了,这次斯大林真的是运气太好了。只是头疼,没有爆脑血管。

以现在苏联的医疗条件,斯大林脑血管爆了的话,他们很难救回来的。

当然斯大林打算这么做的想法谁都没有告诉。他需要一步步的排兵布阵。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可能会动摇整个苏共高层利益。到时候是不是举世皆敌?斯大林不好说。

毕竟这次近乎于政变的事情已经让他寒透了心。

苏联让这帮人这样搞,列宁和那些牺牲在前的战友们的血就白流了。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发生在苏联的,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他们知道什么呢?

也就只有那些省部级以上的官员和外交人员会对苏联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并且对斯大林执行的大清洗感到震撼,毕竟朱可夫都被洗掉了。从而让很多人对主席前段时间洗掉一拨人的行为觉得没什么了。因为对比斯大林动辄几千人的搞法,主席追的主要责任人不过二十余人,连带者也就不过两百多人之数。和斯大林相比,简直是温良纯和。

对于老百姓来说,更关心的还是一日三餐吃的是什么。

广东湛江,袁隆平和同事们一如既往的在农田忙碌。网咖提供了那么多资料和后世种子给他们做实验。

湛江水稻研究中心总算是在今年拿出了一份不错的成果。他们成功培育了一种名为湛江一号的水稻种。

这不是单纯的购买后世的良种。而是在采用了后世良种后进行不断的筛选,选取有可能育株并且下一代性能稳定的种子。湛江这个地方够热,只要会种,水稻能一年两熟。今年水稻研究中心开垦了一百亩试种湛江一号。

其中二十亩以预估计算的最大产值来进行种植。简单来说就是高效的田间管理、足够的肥料、除虫除草。

但是这种理论最大产值肯定不是农村种植的常态,农民没那么多肥料,也没那么大精力进行田间管理。所以还有三十亩采用了中等投入的肥料和中等的田间管理。在考虑偏远地区,所以还有三十亩地低等投入的肥料和添加管理。

最后还有二十亩地请了当地农民自耕种自养,进行动态观察。今年湛江一号的收入非常喜人。由高到底的亩产分别为:一千四百斤,八百斤,五百斤。

可以看的出来,高效的肥料投入和高强度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的生长起了决定性因素。但是这种理论最高值只能作为参考。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达到的。哪个村子可以一亩地投入四个专业知识丰富的农学生进行田间管理啊。每天巡视,一有倒伏的水稻就进行抢救。发现灌浆有不饱满的情况就立刻追加肥料或水。

实际中效投入化肥和田间管理是实际生产中最有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值。但是这也是必须由国营大农场进行系统化管理才可能达到的水准。

低效投入更接近不太会种田的自耕农单打独斗的水准。

而中心放给附近农民自耕的士地差不多达到了平均亩产七百斤的数量。毕竟这些农民就算之前种田的能力不太行,但是靠着水稻中心呢。不懂还不会问吗?要是连这个嘴都张不开,那当真是饿死活该了。“所以啊,湛江一号如果大面积在南方推广,那么亩产六百斤以上没太大问题。如果肥料管够的话,自耕农都可以把产量堆上八百斤。”做完田间统计的袁隆平颇为感慨的说道。“这样一来,距离我们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啊!

袁隆平余有荣嫣。在本时空之中,他可能不会有元时空那么大的荣誉,那么大的光荣了。但是那又如何呢?只要能让全国人吃饱饭,大家都不再挨饿,那么谁去拿荣誉又有什么问题呢?袁隆平不在乎,他知道的是湛江附近以及整个广东的农业代表都来了。

都想要湛江一号的种子,来年种到地里,大家明年不说都吃饱,但是应该大概可以不挨饿了。“可惜了,我们国家的化肥设备还是不够啊。”袁隆平的一名叫胡大有的同事遗憾道。

“百万吨级大化肥设备就算是从投产到建设,再到产品铺设全国,最少需要三年时间。现在国家已经制定了百万吨大化肥设备了,但是铺开也要到五六年五七年了。”

“不怕晚,有就可以。”袁隆平收起记事的笔记本:“只要有奔头,再苦上这三五年又怕什么呢?年景再坏还能坏的过从前饿死人的时候?”胡大有点点头。就在两人收拾收拾准备回去的时候,乡村道路上一辆卡车缓缓驶来。

站在后斗里面的一人用力挥手:“袁隆平、胡大有,去叫大家伙都出来。我给你们带好东西了!”袁隆平和胡大有一看熟悉的车和熟悉的人,两人的嘴角双双一垮。“妈耶!学长带着他的无敌菠萝车来了!老袁这里交给你了,你就说我拉肚子不能吃菠萝啊!千万记住,说我不能吃啊。上次的口腔溃疡还没好利索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