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请客、砍头、收下当狗
1954年新一期内参有一篇文章。【人这种生物是很奇怪的,有的人很贪婪,有的人很无私。有的人很勇敢,有的人很怯懦。以宗族势力较强的广东、福建为例。就广东的这些宗族势力来说,进行具体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其一,宗族力量其本身应该是一个公权力的表现。在古时因为交通不便,皇权不下乡。乡镇以下村民自治。因为村民必须要抱团才可以活下去。在华北平原有寒灾,有时下霜时节不好一场倒春寒能把刚种下的秧苗全都冻死。需要全村全镇的人一起升起火堆才能抵住。在广东,那就是台风天。台风天一来什么稻谷、甘蔗都要倒伏。如果不能抢在禾苗死掉前将其重新整理好,加强田间管理那就是一年口粮没有了。而动员这些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公权力的,需要有一个人人都能信服的人带着全村全乡一起做,才可以保证大多数人都能在自然灾害面前活得下去而依托于血脉为纽带形成的同一个姓的宗族,就天然具有这样的凝聚力。宗族权力本该是一个公权力的集合体,是一种村民自发组织发展起来的自治组织。但是这种权力因为没有有效监督,所以往往容易被窃取。原本应该成为一村一乡的公权,却会沦为一家或几家的门户私计。其二,但凡公权为私人把持,那么就会有人用公权为私人牟利。而且这些人如果做事粗糙倒不怕,因为早晚会引起公愤,最后反而可以一锅端了。可怕的是他们做事圆滑不溜手。把私人利益参在公众利益之中,这还让人抓不住他们的把柄。而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所以我们要分析我们的敌人到底是什么。宗族势力不过是乡村公权力却是而产生的替代品。我们需要打倒替代的不仅仅是这种制度。更重要的是打倒趴在这个制度上吸血的那些心怀诡异的各种家族…………】张集缓缓的放下这篇内参报,深深吸了一口气。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国内的政治局势就一天天的严酷了起来。最开始是北京中央掀起的对党内高级官员的清洗和审判,抓了一批、关了一批、杀了一批。连带着影响到了很多地方官员都开始谨小慎微。而康生的巡检组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就张集自己所知的,仅仅是广东一地就有数十名官员被拉去谈话了。其中谈的最多的就是生活作风问题。
因为不少人进城了,思想就变了。打了天下要开始坐天下了。人有私心不奇怪,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毕生做到当初入党誓言的所有誓词。有人看不上自己的老妻了,要开始娶城里漂亮进步的女学生了。这世上有人可以同苦难却不可共富贵说的就是这些人了。但是这些人就开了缝子,让很多原本应该被扫落故纸堆的家伙又找到了新的宿主。最近的几篇内参报,主题文章都是这个。大量的官员以生活作风问题的名义被约谈。张集跟在焦裕禄身边其实学了不少。焦裕禄可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苦干干部,他在战争时期就是战斗英雄,到了地方工作后政治嗅觉也很敏锐,做事又很有手腕。张集可是学了不少,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嗅觉。他已经察觉到了,国家要对这方面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了。相当一部分人被约谈后虽然没马上动他们,但是也投闲置散了。而上面的大动作,对他一个小小的区长来说太远了。而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下面的基层该如何处理。因为张集来广东这段时间已经感觉出来了。广东下面农村这些人里面,已经有人想要搞事情了。他们其中很多人盯上了村民小组、村民民兵组织。村里的这些力量是很微弱不错。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子,村里民兵也就是三五个,村民小组管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乍一看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一个村子的力量小,可是把一个县的几十、几百个村子的力量整合起来呢?那就是一股庞大的势力了。如李有才这样的人自以为自己做得隐秘,但其实张集还是看出了破绽。因为李有才和自己生物学上的父亲殊途同归。一个是恶霸为自己牟利,一个是披着伪善的外衣为自己牟利。刚来广东还没上任的时候,张集就伪装成粮站收粮食的工作人员下去排查情况。情况不容乐观,下面某些村子里,村长、村支书、民兵组长、村民小组长都是一家人。这可比他那个恶霸亲爹可怕的多了。这些人会用了为村民好为借口,行各种本不该行的事情。而李有才将女儿嫁给罗厚才这可不是孤例。这是在广东境内大范围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内参在这个时间点要发这些?因为朝鲜战争结束了,有很大一批老兵要退伍了。退伍会不会褪色?失去了军队的约束了指导员的教导,解放军战士们还能不能坚持本色?
很难说。所以中央要抓紧时间,不是国家不想等人才培养好后一步步梳理,只是时不我待。就像是现在,张集就觉得时间越发的紧迫了。因为李玉在见到纳兰英之后,说了很多东西。其一,就是她并不想现在就结婚,但是她无法反抗自己的父亲。虽然她十八岁了,但是她没有谋生的手段和技能,甚至说她都不知道该去哪儿找一个能让她活下去的地方。因为这些技能明显不是小学能教她的,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是由家庭和学校一起构建的。但是李玉明显缺失了一块,别看她被李有才送去学校读书,但实际上李有才对李玉并不关心。对她的教导其实还是传统三从四德那种,在和学校教导的思想的对撞下让李玉的价值观扭曲又矛盾。其二,通过李玉知道,李有才家其实很大。他同一辈的兄弟就有好几个,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他们就分家了。那些人早就分散去了各个农村或者城市。表面上不怎么来往,但实际上书信往来还是频繁的。其三,李玉在家里偷偷听到自己爹和哥哥商量把她嫁出去的时候,请周边的人来商议什么大事。这些东西串在一起,张集已经知道他们没憋什么好屁了。不能再让他们做大做强了,再进一步他们就真的要做成农村包围城市了。张集忽然想到自己当年去安徽学习的时候那个彭家村支书彭学武对彭家村做的改造。广东地区也要这样搞啊!只不过在搞这些之前,要先让这群人的尾巴露出来。不打扫干净客厅,可是无法邀请客人啊。希望罗厚才能给自己一些惊喜了。
………………………………
罗厚才所在的镇子上,一阵关于罗厚才在城里有个相好,还是个解放妇女的传言开始流传了起来。对于乡人来说,他们可不信什么解放妇女,不信妓女从良。只信一日是狗,永世是狗。再加上罗厚才那天大闹婚礼之后又跑了,所以镇上对他的风言风语是越传越盛。之前他是战斗英雄的时候,不少人看着他的面子和他家来的很近。现在那些凑上来的人都没了,不光如此,罗厚才老娘出门买菜都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不少人对她嗤笑。她老娘已经和人吵了好几次架了。镇上的那些婆姨最喜欢这种热闹了,无风也能掀起三尺浪来。所以当罗厚才再一次回镇上的时候,正看着他老娘叉着腰站在门前疯狂的朝着几个远去的背影大骂:“你们儿子才是娶妓女的!你们全家都是娶妓女的!”“我家罗厚才保家卫国,你们什么都不懂的长舌妇,下次再碰到你们,老娘打死你们!”罗厚才的娘疯狂的骂着,但是对那些人不痛不痒,她们依旧嗤笑着,还时不时回头对罗厚才老娘指指点点,眼里充满了嘲弄的意味。“娘亲。”罗厚才叫住了还在吼的老娘:“别吵了,她们不会听你的。”“厚才,你回来了!我还以为你直接走了呢。”罗厚才老娘李莲花扑了上来抱着儿子。“进去说。”回去自家小院,家里只有二伯的媳妇自己的婶娘在。婶娘瞟了一眼罗厚才,重重的哼了一声:“你还回来啊。你娘快被镇上的长舌妇给说的气死了。”“我知道,我知道。”罗厚才点头道:“我这次来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事儿吗。”“你知道解决就好。你弟弟、二伯最近被说的都不敢在镇子上待了,都跑去隔壁镇上接木工活做了。厚才,不是婶娘说你,这些年我们家没有亏待你家。你爹死的早,你也出去的早,你娘我都当亲姐照顾的。”“不管再难,只要家里有口吃的就没短过她的。你娘也不容易,要操心你的婚事。李有才家不就是成分划分不大好听嘛。但这管什么事,结婚后过日子不还是舒坦最重要。”“李有才家也不用你管,不要你的钱,她爹还能补贴你点呢。你这孩子咋不知道偷着乐呢。”婶娘说着李家的好。当然要说李家的好,分肉的时候她可是站在第一排的。选的是最肥的肉,还比别人多拿两斤。连带着帮李莲花那份一起拿回来,好几斤肉呢。这种好话怎么能不说呢?罗厚才也知道自己婶娘和二伯以及自己母亲这些人都不坏,只是单纯的没见识罢。婶娘和二伯一家对自己家一直都很好,当年爹死了没有趁机吃绝户,二伯还让婶娘一直接济自家。他们是不是善良的?是的。但是受限于他们的认知和见识,他们的小善有时候却会助长大恶。罗厚才想起那天张集和自己聊的东西他都暗自惊心。根据张集所说,汕头下面某些村里的民兵组织都被这些人派下去的子弟给把持住了。警察部门下乡执法都是要小心的。很多时候为什么对村里犯法和稀泥啊?那都是一些人用血换来的教训。张集希望罗厚才能把李有才这些人都钓出来。
………………………………
李有才依旧在家里写书法,对于他来说,这是最喜欢做的事情了。现在他正在家里写《梅岭三章》呢,正写道【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他儿子李飞又来报:“爹,罗厚才来了。”“嗯,让他在大厅等着。”“这…………不急着和他见见吗?您当时不是看好他吗?”“呵呵,看好是一回事,怎么用是一回事。他只要还存着一丝对家人的良心,他就必然要忍着。”李有才不急不缓的说道。虽然作为五十年代的广东乡下地主,他并不清楚几十年后有一部电影里有一句名台词:请客、砍头、收下当狗!李有才没听过这个台词,但是这样的事情却没少干。客请过了,头也差不多要砍了,就差收下当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