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队伍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三百三十三章队伍

333“我穿的有问题吗?”

“没有,坂本君,您现在的样子非常英俊威武!”

“那就好!”献刀仪式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开始了,从早上开始坂本龙英就觉得自己的胃在抽搐,因为他太紧张了。自己不过是个在北海道打游击战随便教导毛殿思想的乡野粗人罢了,怎么今天就要承担这么重要的事情啊!

坂本龙英觉得胃再次收缩了,实际上他从上午八点之后就再也没吃过任何东西,甚至连水都没喝过。

唯一吃过的食物是早上七点的时候让酒店工作人员给他做的盐饭团。原本酒店早餐是没有米饭这种东西的,因为这实在不是中国人的早餐,一般酒店的外宾也没有早上吃米饭的需求。

但是坂本龙英非常郑重的对酒店经理说道:“拜托了,我现在什么都吃不下,就想要个盐饭团。”好吧,人家都这么说了,还能怎么办呢。人家今天是大事件的主角呢,酒店后厨只能连忙煮米饭,给他弄个盐饭团。

所谓盐饭团,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了。坂本龙英放着酒店里提供的面包、点心、面条等等都不吃。就啃了一个小小的盐饭团。

就这么个小玩意儿,坂本龙英都觉得自己要吃撑了。因为他知道今天的场合有多重要。今天不光是中国的媒体要进行报道和直播。

还有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二十多家媒体,还有十个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这些人可不一定会报道自己的好话。甚至于坂本龙英觉得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形容的多好。他们不把自己形容成丑陋的日本矮子就行了。

虽然说自己其实不矮,甚至一米七五的个头在欧洲都不算矮了。但是就害怕他们给自己捏造。反正坂本龙英是很紧张就是了。

而在另一边,主席则是围着他今天要出行的座驾左三圈右三圈的看。

“这个汽车做的漂亮哦。”主席的手在第一代红旗的车身上缓缓滑过。

这一带红旗在车身外观的设计上并没有做和元时空太大额修改。一代红旗在车身外形设计上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单论外观,可以说是一代经典。就是要把轴距稍微在设计的长一点点,加大一些气势,再把减震做一些后世可行技术的升级等等。毕竟红旗轿车很长时间内都不会下放到民用。不如干脆堆叠一些技术,做一些技术积累,为以后下放的民用版本做好积累。而这一代的红旗汽车确实是做了大量堪称世界先进的技术。比如说空调、电动车窗、车载磁带音箱、可调节悬挂,还有更大的V8发动机(注:元时空便是V8)等等。这些东西累积在一起,让这台红旗看着就很不一般。更不用说更好做的内部装饰了。全牛皮内饰,镀铬装饰件、实木面装饰板等。这样搞起来,整个车都显得极其豪华。

最重要的是,没有抄袭。这一代红旗算是中苏两国工程师一起攻关的。送一台给斯大林同志,想必他也会很高兴的。“这个很好。这个车的不比美国佬的车差嘛!”主席很高兴的在车里感受着车的悬挂和座椅。受培训的司机还专门展示了汽车的电动车窗、空调和音响系统等等。

主席表示非常好。

而且还真的没有说错。这车确实不比美国佬的差,甚至于比美国人的还好不少。这话没有说错,因为现在美国人还没把他们元时空后世最爱,并且用了几十年的磁带音响系统装进车里呢。要知道元时空之中,一直到2023年还有很多美国佬喜欢在车里听磁带音响。至于动力系统和传动、避震系统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直接开一条生产线还有困难,但是小批量特制的车还是很好地。还是那句话,第一代红旗是一辆技术积累车。

重要的是积累技术,而不是单纯的献礼。这一点很重要,不可本末倒置,最后这些积累的技术最终要转化成生产力,下放到民用市场。

主席不会去过分追求享受,但是这不代表他不懂什么是好东西。

他就像个孩子一样好奇的在车上摸来摸去。

“可惜,今年太忙了,没空去你们厂里看看。”主席和一汽来京送车的代表说道:“等到我有空了,一定要去你们厂里看看。看看你们是怎么把这些车生产出来的。”

一汽的代表非常激动的说道:“那我们非常期待主席的光临!”

“主席,差不多了。我们现在要出发了。”身旁的工作人员提醒主席。

主席一拍脑门:“哦,好好好。是差不多了,不能误了时间嘛!”

主席今天中午也没吃饭。倒不是紧张,主要是没空。上车前垫吧了一个馒头,喝了口热水就算是吃了午饭了。

坐在新的红旗车上,看着车行驶过长安街,现在的长安街对比五年前刚进北京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当时的长安街还没这么宽,路也没有修好,还有一些地方是土路。还记得当年从湖南地方进京的时候,主席感慨万千。

那个时候的主席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靠着岳父杨昌济的介绍进入北大学习(当图书管理员),当时各种思想在中国的大地上迸发着、碰撞着。那时候大家都在为什么能救中国而激烈的讨论着。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当时的毛润之年轻、热情、有一腔热血无处释放。他见过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实践无政府主义的互助社,虽然两兄弟的社会实验实践最终失败了,但是润之看见了,这条路走不通。

他又看到了北大里那些衣冠楚楚的教授们,讲述着各种济民安邦的策略。有人说我们应该拥抱美国,成为美国那样的国家。有人说英国和法国的社会活动才是我们的未来。热忱的润之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他们的讨论。但是衣裳朴素的并且只是一个月赚八块大洋的图书管理员的他,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重视。更不用说他操持着一口湖南口音严重的普通话,一些学生和教授笑话他进了北京就不要讲方言了嘛,讲国语嘛。

年轻的润之看见他们每每在未名湖畔高谈阔论,却对湖边垂垂老矣、衣衫褴褛的清洁工视而不见。在他们谈论的国家和未来里并不包含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国家和未来。润之摇摇头,他来了,他又走了。

之后他走过苍茫大地,走过雪山怒江。然后,他又回来了。回到这片他曾经与人坐而论道的城市。看着长安街上越来越多新盖的楼房,道路两旁越发高长的雪松与整洁的路灯。还有远处越来越多的高楼。

汽车驶过街道,主席拉开窗帘,自行车道上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工人串流如梭。王府井内外挤满了要前往(或刚出来)工农业五年展览会的市民。

他们笑容满面,他们昂首挺胸,他们自豪骄傲。进去的来充满期待,出来的人满载而归。

多少年了,没有见过国人有如此自信的神情了。那个在1919年的北京还历历在目。那是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被迫割让青岛的屈辱。是五四运动流不尽的鲜血。是眼神无光,只有麻木,生下来便是为了等死的众多国人。

三十五年,沧海桑田。

红旗车队穿行在街道上,前往图书馆路上正等待着红绿灯的张祥抬眼看见红旗轿车,这个他前天才在工农业展上的见过的好车。

当时他和家人和一起来展览的工友吹牛,说自己那天要是能拿一个全国劳模,国家会不会奖励他一台这样的好车。

大家都笑话他,说这车是给主席、给斯大林领袖的,你一个钢铁工人凑什么热闹。当时张祥仰着头说道:“万一呢,收音机在五零年还两百块一台呢。现在八十都有的买了。以后说不定二十、三十都买得到了。”这车现在是主席、斯大林领袖的,说不定以后它也便宜了呢。便宜到我们老百姓也能开,到时候你家也开红旗,我家也开红旗呢!”张祥这么说多少有着为了自己面子强行打圆场的想法。众人也笑话他,还不如想想那个一汽之光,那个还有可能。

他们或许想不到,有朝一日张祥吹的牛真的会落地。而现在红旗还是中国最高级汽车全中国除了那台在工业展上的车之外只有主席那台了。几乎是没有多考虑什么,张祥几乎是下意识的大喊道:“主席!是主席!”正在等红绿灯的人们瞬间来了精神。

“是主席的车!”“对哦,是我前天在展会看到的红旗,一定是主席的车!”“主席!”红旗车窗被放下,主席伸出一支手对着民众们打招呼,并且大声的喊道:“同志们好呀!”

如在水面投入巨石一样,在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是响彻天际的浪潮。民众们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回应着主席。

他们跑着、叫着、喊着,在慢行道上跟着车队一起前进。

车内,主席的保卫员把车窗关上,并且多少有些无奈的看着主席:“主席……”这一声不用说什么,语气里已经包含万千了。

“哎呀,不好意思,给你们工作添麻烦了。”主席笑着,在对方说任何事情之前先道歉:“是我老毛的错,我的错。”

“哎……”保卫员都只能一声叹息了,还能怎么办呢?

主席看着窗外那跟着他的车队一起前进的队伍,队伍里有人骑自行车,有人奔跑,有人蹭着别人的自行车一起。

“不要那么快,让他们能跟得上。”

车队速度放慢。如百川到海,人流、车流皆慢慢汇聚到了正在修建的国家博物馆。

张祥原本是打算去图书馆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路跑来了国家博物馆的修建处。这里还没修建好,仅仅完成了外部墙体的修建,里面的装修还没做完,仅仅是外面看着比较气派。

张祥多次和家人说过,等到这里修建好了之后,要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里想必门票也不贵,比较故宫门票也才几分钱。站在这里并不能看清楚里面发生的什么。张祥左右看了看,推着自行车去了一个高处。支起自行车的大撑,他表演了个金鸡独立,直接站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强行拔高了自己的海拔。

这样他能远远的看见国家博物馆前发生了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