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三姐要告状
386
皮耶尔的演唱会注定不平凡。
这波演唱会不仅仅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了大屏幕电视墙作为播放媒介的演唱会。
更重要的是,作为演唱者的皮耶尔对美国政治开炮了。
这是本时空中摇滚乐手第-次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是第一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一个。
摇滚乐能在元时空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席卷全球不是没有原因的。
元时空后世的《文明6》战略游戏里,作为文化攻击最强力的兵种就是摇滚乐队。
这世上总会有很多人抗击权威的。冷战期间有摇滚乐手反共,有人反资。反正声音很多,也因为他们如此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才让摇滚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自由和抗争的文艺代表。
可以说李锐搞得短平快的宣传视频真的有毒。
按照《走近科学》的套路搞得宣传在元时空属于落伍烂大街的玩意儿,但是在本时空第一次问世却是可以记录进传媒教材。
因为这个视频很快的发酵,如何让一一个人快速对另一一个人形成好感?
那就是塑造一个好邻居的形象给被传播者。
大卫埃菲尔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
不管是他求学路上的努力,还是在战争年代的勇敢坚毅,或者是战争结束后他的睿智聪慧,都给看过视频的人留下了深深刻的印象。
这归功于影像学与镜头语言对人物的塑造。李锐可是太清楚这玩意儿怎么玩了。
不同阶段的大卫被李锐塑造出了出不同的气质,但是融合在一起又是融治的。
就像是李锐后世见过的那些图片,越南三百吨级“巨舰与中国六万吨级“渔船”。还有[帝国的黎明]与[维多利亚大酒店盛大开业]。
只能说照片和影像真的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为什么说视频时代更容易牵引着观看者的思维走,而在文字时代想要达到这一-点却很困难。
中国的李锐正在疯狂推进影像时代的进步。中国的相关技术也在疯狂爬升中。
就像是法国现在街头巷尾的很多店里都莫名其妙的出现了盒式录像带机一样。
别问,问就是拉姆文化有限公司代购的。
一并代购来的还有各种盒式录像带。那些中国的电影已经被灌入成盒式录像带了。
如今巴黎的街头已经开始出现了-种新型的营业场所,这个场所叫做[录像厅]。
金陵电视厂因为接了法国的大单,特丽陇生产线终于有资金开动了,他们生产小型彩色屏幕了。于是乎小尺寸彩电已经可以生产了。
虽然特丽陇电视的价格飞.上天,但是用于营业场所还是可以的。毕竟是可以赚钱的。
相比于电影院,录像厅的价格更便宜,相当于一-杯葡萄酒的价钱(注:法国的葡萄酒很便宜,以2023年为例,法国本土超市卖的葡萄酒大多在两三欧一瓶,是法国人常喝的。八欧、十欧的葡萄酒都
能作为去他人家做客吃饭时带的礼物了,属于普通人的好酒了。),就能让人在里面看一下午的电影。现在已经是法国很多人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了。
而现在,很多录像厅都在播放《大卫埃菲尔:一个人的死亡》这纪录片来着。而且看的人还挺多的。
因为就在演唱会的第二天,法国各大报纸和英国的一一些报纸都开始报道关于演唱会上皮耶尔给人播放视频的事情。
有支持的声音,有反对的声音。
支持的声音各式各样。而反对的声音就比较统一了,都是认为皮耶尔这样放视频,有拖延演唱会水时长的嫌疑,让观众花的票价不太值。
好吧,其实大家对皮耶尔在演唱会上播放的视频本身是没有太多反驳观点的。
因为李锐制作的视频却是破了很多人的防。因为大卫就是中产阶级精英人物代表。他和那些记者、编辑们是处于同一阶级的。
然后,他被逼死了。
多少让这个阶级的人有些兔死狐悲的情绪,哪怕这种情绪只会持续几天几个月,但至少现在是存在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记吃不记打的。
他们纷纷对大卫的死亡表示出了一种同阶级的同情。
所以在报纸上说了不少好话。而与此同时,拉姆文化有限公司铺货过来的录像带也到了。
刚好录像厅就开始播放,这下全法国看到这个视频的人就更多了。
很多人开始写信去报社,写信给埃尔登教授。人们大多数是表达同情和怀念的。
感谢大卫当年为了欧洲战场而奋战过。也感谢他为了传播法语和法国文学而做出的努力。
与此同时,美国驻法大使馆则收到了很多臭鸡蛋和烂西红柿来着,还有各种恶毒的诅咒信。
毕竟巴黎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本就不高。之前CIA打死学生,最后被反扑出去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呢。
再加上驱逐北约总部等等事情,美国在法国这边还属于负值好感度呢。
驻法大使也觉得很无奈。
“把这些都清理了!都清理了!”他有些恼火的看着院子里投进来的十几个烂番茄,真的有些恶心。
这种坏了的番茄散发出一股发酵的味道,就像是臭袜子丢进酒桶里产生的味道一样,闻着就让人恶心。
“法国警察在干什么?他们怎么抓不到人?”
驻法大使真的恼火。
大使馆武官则说道:“法国警察,你能指望他们干什么?”
呵,这话说的,真有理。法国警备松弛是出了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