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留学生与出发
91时间:四个月前。
“孙家栋,你快点!这次的实习机会可是从全校那么多学生手上好不容易抢来的。要是迟到了,我和你急眼!”黄志明扯着噪子大喊道。
而他吼的对象正是和他一样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留学进修的孙家栋。
孙家栋急急忙忙的背着行礼,赶着和黄志明出门。“临时闹肚子,我哪能控制的住,对不住对不住,赶紧跑!现在车肯定还没走!”两个中国留学生疯--样的向着学校门口跑去。还好,大巴车还停在那,没有离去。这让两人松了一口气。
上了车,把东西都放好之后,两人才呼出一口浊气,觉得轻松多了。“欺,孙家栋,这次苏联要搞的第一次人造卫星试验,你说能成吗?"黄志明坐在座位上发问。他用的是中文问的,因为他怕被旁边的人听到。
坐在这两大巴车上的年轻人们是从苏联各工程院校选出来的精英,一共只有五十名。
而他们的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参与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实习工作。这是对年轻科学家、技术大拿的一次帮助。帮助他们更早的获得参与顶级研究的经验。
虽然他们这次进去实习,大概率都是干杂活。但是去这里干杂活也是不容易的。毕竟这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航天飞行器。目前苏联人在航天项目的进度上是领先于美国佬的。听到黄志明的话,孙家栋道:“我觉得问题不大。我看了好几期苏联关于他们航天器的期刊了。还有他们自己洲际导弹公布出来的数据。我相信这次发射卫星,苏联成功性很高,失败可能很小。”
黄志明道:“我也这么觉得的。哎呀,但是总觉得不踏实。这在苏联都是最高保密等级的项目,怎么就允许咱们两外国人参加实习呢。咱们的政审能过?”孙家栋也纳闷呢。这么宝贵的名额,苏联人自己的学生还不够分呢,居然如此慷慨的给中国留学生来俩?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能有实习机会,就算是专门打杂也行。能亲自看见火箭啊!想一想孙家栋和黄志明都感到激动。
不仅仅是他们,其实车上的那些苏联学生们也都一样的激动。不过这些激动的苏联学生看见他们这俩中国面孔的时候多少也有些嘀咕。
他们嘀咕的内容和孙家栋自己提出的疑惑是一样的。这个项目怎么会让中国留学生参加?一切的谜底到了研究基地后才全部被揭开。只见基地内居然有一支来自中国的科学小组。
他们和苏联小组一起研究该项目的各项数据,并且做各种推算等等。孙家栋和黄志明的到来让这些中国科学家们满意的点点头。并且有人亲切的招呼孙家栋和黄志明来小组。
“哎呀,小孙、小黄,我就这么叫你们了。"姓张的副组长笑着说:“我知道你们有很多疑惑。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项目有很多我们中国技术参与。所以,你们的疑惑可以解除了。”“你们可以参与到这个项目做实习,就跟着我们好好学。”在张副组长的安排,黄志明和孙家栋成为了他们小组的实习员。
当然杂活肯定不少干。端茶倒水这些小事自然不必说,还有很多繁重的计算项目也会丢给他们做。
很累,但是两人也学到了很多。有一种从学校学习的理论开始结合实际的爽感。
而在大家忙碌了四个月后,在1956年一月底,工作突然结束了。“我们该忙的都忙完了。现在就等着火箭组装、卫星到位了。“张副组长拍了拍孙家栋和黄志明的肩膀:“小伙子干得不错。这几个月感觉你们都瘦了七八斤吧?”两人嘿嘿-笑,没有回答。何止瘦了七八斤,两人瘦了十斤了。黄志明本来有些微胖,现在都觉得清瘦了许多。
当火箭开始在基地组装,当卫星从车间运来。黄志明和孙家栋的心也慢慢激动起来。
他们可以参观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冉冉升起。“真好啊,但是真可惜啊。"孙家栋看见卫星装入火箭前的一刻,他忍不住叹息了一句。黄志明远远的看着卫星进入火箭,他道:"可惜什么?”
“可惜这是苏联的人造卫星。我们都知道人造卫星意味着什么,远距离信号传输不在受限于实体线材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变啊!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发射这样的人造卫星。”黄志明听到孙家栋的话,他飒然一笑:"现在技术组里都有咱们中国小组,你觉得要多久呢?”
听到黄志明的话,孙家栋一-愣,随后哈后哈大笑:"是啊!是啊!如此想来,却是好像不用很久呢。只要我们国家的工业技术打牢固一点后,我们也可以搞这个。等我们毕业后回国参加工作,说不定就是干这个呢!两个年轻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自己的明天也充满了期待。而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也收到了斯大林的邀请。像这样的正式外交拜访前期需要准备的事情其实挺多的。但是这一次斯大林是用了发射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作为邀请函,请毛主席去观礼。
卫星发射定在了二月十五日,那天气象条件极佳。主席在考虑之后同意了斯大林同志的邀请。并且和中央内部开了会议后就开始安排自己启程的事项。
实际上主席要去苏联,中央内部有一-些人还是有一点芥蒂的。因为主席第一-次前往苏联进行国事访问,那还是在建国后的第一年。
那次去苏联,可以说并不愉快。
苏联当时对新中国的政治态度暖昧不清,甚至想要让中国承认民国时期的一一些条约。还是主席据理力争,驳回了苏联一些高层的愚蠢想法。
当时主席在苏联说是访问,其实苏联颇有些施压的味道在里面。也就是主席不卑不亢,最后和斯大林达成了平等协议。这一次主席再去,会不会苏联又来一次?
面对这样的疑问,主席却是哈哈一笑道:“此一时彼-时咯,这一-次啊,我相信斯大林同志会用最热情的方式款待我的。你们不用担心,这次我是去吃大户的!”PS:汤圆节快乐,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