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需要有人争
153
村委会内,-群村干部开始吧嗒旱烟,没人在说话了。
其实下发的文件他们也有。国家准备召集一批人前往国外进行工作这件事并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
因为国家和苏联签订了一一个很大的合同。中国的国字号工程队已经签下了对苏联十几个城市居民区扩建改善的订单了。
那些苏联专家是来中国考察了,看了那些新中国建造的住房之后,那些苏联专家都赞不绝口。
其实建房子这种事情也是很有技术合量的。看起来不是很起眼的单元楼该怎么建,其实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元时空之中,新中国在建房子这件事上其实没什么底气。虽然说有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大师,但那总是少数顶级的学者。
四十年代上海有知名的八大公寓,说是全亚洲最高级的商品房。设计师清一色的都是外国人。
中国自己的房屋设计师太少,能规划-堆大楼一整个小区,并且和整个市政网络联起来的设计师太少太少了。
因为造房子和设计房子这种事就一个诀窍:菜,就多练!
这玩意儿就是靠经验和试错堆积起来的技术。元时空后世,不管怎么说,中国都是建设房子、道路、桥梁都是全世界最多的。踩的坑爆的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最多的。
那可都是巨大的试错成本,把这些东西都总结起来,然后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图来施工的话,现在新中国在建筑理念和设计不好说能超越苏联、美国。但是至少在大规模的住宅小区的设计上是极
其合理的。
不管是小区的供水设计、供电设计、采光通风设计、运动场所设计等等。那些最高只有六层楼的中国小区都给前来考察的苏联专家极大的震撼。
因为一句[设计合理、建造安全]背后是多大的辛苦,只有这个行业里的人才知道。
元时空之中,这个时候苏联也要进行大规模建造赫鲁晓夫楼来解决苏联日益紧张的住宅问题了。
现在到不用建造赫鲁晓夫楼了,苏联盯上了中国开始兴建的中式小区。
这可是事关苏联全民的大工程。往小了说,全苏联至少需要数百万套新住房来满足苏联工人日益高涨的对住宅需求的情绪。
苏联愿意拿钱出来搞,不说大赚特赚了,但是至少能给现在的新中国带来巨大的外汇收益。
而且还可以培养一批熟练的建筑工人,为了之后国内需要兴起的大基建做准备。破晓基地的推算计划是在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之后开启新--轮的国内基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解决国内农
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将农业工业化进-步深化。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第一批大规模出国务工这件事成型。不然的话都是空谈。
但是中国有句话说得好,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现在还不是所有人都期望去外国务工的时代。毕竟现在出一趟门很难,很多农村老百姓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不会距离自己的出生地超过二十公里。
在这个山高路远行路难的时代,要和一群人说:我们去八千里外的地方.上班赚钱吧!
大家只会觉得觉:你是傻逼吧?
对于这些村里的村干部来说,他们也是有这样的想法。
彭学武看着沉默不语的众人,他笑着开口道:"嘿嘿,咋的,给大家指了个发财的地方,你们这一个个的咋都不说话呢?-个月七十块呢!在城里赶上大工工资了。”
之前的老杨书记吧嗒着旱烟道:“你彭学武说的简单,文件我看了。最近的是去西伯利亚修路。那西伯利亚我去县城打听了,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去远一点,跑去什么斯大林格勒建房子,那地方距离咱们这地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就算是孙猴子都不能一个跟斗翻过来。这青壮出去一-趟就是好几年。没结婚的耽误结婚,结婚的让老婆守活寡。”
老杨支书说道这里摇摇头:“这事哪里好办?要是有谁家的老婆守不住这活寡,在外面找了个姘头。人家男人到时候在外面干了五年回来了,说都怪我鼓动他外出五年,到时候我咋说?'
老杨支书说的话确实是实情。这也是一众村干部犹豫的地方。
彭学武和杨静对视一样,两人早就知道会这样了。
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
彭学武一脸怒其不争的对众人说道:“你们啊,我搞大队的时候,你们看着。我搞砖窑的时候你们也是看着。等我搞好了,你们再来搞。事事慢我一步,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彭学武-一副怒其不争的模样。
“你们啊,现在不争,以后就没得争了!"彭学武如此道。
而杨静则适时的说道:“各位,这件事我和你们说。如果你们现在第一批不报名,以后可能就赶不上了。很多大城市,包括合肥、南京、南昌、上海有很多初技的学生毕业后会参加这一次出国务
工。等到那些城里的初级技工出去了,都在外国务工赚到了钱。以后等他们回国了,投入国家的基础建设,他们都成了工人,每个月拿工资,吃商品粮。到时候大家可不要后悔。
“我们彭家村是准备动员一些青壮年出国务工。到时候您们各位不要又说我们彭家村发财了不告诉你们了。”杨静淡淡道。
这话说的比什么都管用。当在场的村干部们听到城里初技学校的毕业生都会去外国务工的时候,他们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对现在很多的农民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城里当工人,然后吃上商品粮,拿着城里的工资可以买各种现代化商品。
但是现在城里人都要去,那...
还没等其他村干部表态呢,江佳奇先站起来说:“我们上游村的空闲劳动力至少有好几十。如果都能去外国务工,那么至少有大几十个家庭的生活富裕起来。我支持杨村长的提议,我上游村准备动
员村民们报名。免得以后看着别人富裕了,村里的老百姓戳我脊梁骨。
这世上的事情啊,有时候真不是告诉别人好就行的,要有人争。只有争,大家才会觉得这玩意儿好。
现在开始争了,不仅仅是彭家村和周围的村庄。包括许多城市里也是如此。
这--次中国对外输出的劳动人口将多达百万。其中城镇内的招工数量不超过两成。剩下的都将从农村筛选。
而接下来数年,破晓基地的规划之中,中国的劳务输出将会更多。
李锐只求--点,他在内部开会的时候说:“不要让我们的人民成为用过既弃的一次性用品,我们的人民不该成为推动时代列车前进的燃料,而是同舟共济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