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这也算打仗?(二合一,七千四百字,球票)
185
庞中华跟着连长向着印度进发。这是新中国建国之后,第一次对外性质的作战。
向着印度进发的不光有庞中华他们连,驻边境的中国军队出动了四个团的兵力,中央军委要求,四个团的主力部队先将印度集结在克节朗地区的主力部
队打掉。
印度动用约二点八万人的兵力在边境集结。中方拖不起,只能先把他们都尽可能的杀伤。
即便是有原时空的历史做背书,但是中央对于印度还是高度重视。因为【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解放军的基本战斗素养。
不管在战略上如何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都要将对方算成最强的敌人去进攻。
除了西藏军区之外,新疆军区也出动了一个团,在印度边境西段对印军发起反攻。
加勒万河谷地区和红山头地区的印军被驱赶之后,新疆地区边防军的一个团驻扎进入班公洛地区进行反击。
配合着反击展开的还有李锐的宣传攻势。
毕竟出兵打仗,永远都要有一个适当的理由。
春秋时五霸争雄,互相攻伐的时候还会请傀儡的周天子下个旨意去伐不臣。
打印度也是要有合适的理由的。而中国的理由现在也很强硬。
李锐直接把印度入侵中国的证据甩出来。再把之前印度和中国搞摩擦的事情再拿出来说一说。
这些东西李锐早就准备好了。而且也相当的不客气,把印度狠狠的损了一遍。
这些事情的动作比印度要快的多。只能说印度这个国家在这方面的反应速度和久经沙场的李锐相比,实在是太慢了。
反正仗肯定是要打的,中央军委不想将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拖到1959年。明年可是建国10年大庆,而且还要解决三年自然灾害的问题。还是快速打
印,把问题全部扼杀好了。
就在李锐的各种报道和宣传铺天盖地来的时候。
美国和英国也帮印度进行站台。当年印度独立的时候,英国可是给埋了不少的雷的。要说英国人给印度人站台是出于好心,那可就真不好说。反正英国
人向来如此,好事嘛是做不了的,但是缺德搅屎的事情他们总是不会错过。
在全球各地搅屎,他们是认真的。
就比如说英国报纸为印度站台麦克马洪线的问题。这玩意儿就是英国人自己强行捏造的。也就是当时中华大地乱成一片有边无防,根本没有办法顾及到
边境之地,才能够让英国人民的诡计得逞。
现在英国人用一种假装公平大度的方式,在自己的各大媒体上说要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的领土划分。尊重国际社会的决议等等。把自己弄得好像是一个
大法官一样,好像他说什么别人就得复合着说什么。
至于中国人听不听其实无所谓,他们不过就是想搞点事情罢了。离岛政府向来如此,因为远离大陆中央,所以只有当大陆混乱的时候,这些离岛国家才
有机会角逐世界霸主的地位。
至于世界大陆为何乱起来,他们是不在乎的。
英国如此,其实美国也是如此。目前来看世界的中心始终是亚欧非大陆。北美孤悬海外。距离世界岛太远了。美国也是不太希望中国在亚洲发展的很
尤其是美国的副国务卿把印度集结了二点八万大军,并且后续可能集结二十万大军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消息传回美国之后。美国从白宫到国防部都
相当的振奋。
他们决定了一定要好好的帮一把印度,要让印度为美国流干最后一滴血。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印度的领土诉求。呼吁中国坐下和印度好好谈谈,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领土分歧,比如说将麦克马洪线所好。
划归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交给印度。
然后再将一些边边角角几万平方公里,甚至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交给印度。这样就很好嘛。世界就和平了,你们也不用打仗了。
这种拉偏架的事情英美做起来可是得心应手,而且丝毫不会觉得又有什么不适。
美国不光是在媒体上和国际舆论上这样支持印度,同时也是真枪实弹的把大量的美国武器给运到了印度。当然这些武器都不是免费的,就像原时空后世
的俄乌大战之中,乌克兰所使用的那些美国武器一样。
只不过印度和乌克兰的差别就在于乌克兰卖国卖的比较彻底,印度在赖账方面则是赖得非常彻底,并且一视同仁,不管你是孱弱小国还是世界一级。印
度人在赖账方面是绝对公平公正的。反正绝对不会还。
而有了大量的美军支援的武器,以及英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站台。印度政府即便是在前线吃了亏,但是他们又觉得自己行。
因为苏联现在正处于政权更迭之中。斯大林正在将权力一步步的渡让给莫洛托夫。现在苏联属于求稳的时期。既没向欧洲发动攻势,也不会在南亚问题
上进行表态。对他们来说,现阶段稳定压倒一切。
苏联没有帮中国站台而印度有英美站台。再加上一众军事分析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调动大量的部队前往西藏。不然的话仅仅是后勤,都能将中国直接拖垮。
印度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占据全面的优势,不管是火力配置还是兵员数量都不是中国可以匹敌的。
还有印度各山头,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以及英美在背后的煽动,还有尼赫鲁自身的民族利益考虑。
在经历了前期的骂战之后,尼克鲁政府在9月5日当日上午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
【麦克马洪线所。所划定的区域是印度法理上所该拥有的国土。我们不能够忍受印度国土的分裂。为了印度的完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我们印度
将战至一兵一族,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把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