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眼药和中吹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二百八十五章眼药和中吹

美国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毕竟现在的美国还是一个世界级强国,不像元时空70年之后那么的抽象。

苏联存在的时候,美国不管是为了与苏联对抗,还是说资本家们为了保命,至少他们还是愿意做事情的。很多聪明人即便是没有什么好出身,也是很容易获得重用。

就像是基辛格这样的人,这个时候他可以获得重用,但是在几十年之后的美国是容不下他这样的人的。因为他这样的人会侵害各大资本家的利益。

有的时候资本家的利益是和国家利益相冲突的。

不过很可惜,现在的基辛格正在医院里面进行抢救。多亏了安德鲁开的那几枪。让基辛格这只老狐狸现在处于生死两难的境地之中。目前他已经被运送回了北美,毕竟在欧洲他没有办法得到最好的医疗。

他目前正在纽约市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目前还没有苏醒。因为之前在波兰抢救期间,那些波兰并不是特别靠谱的医生,让他的体内有些发炎。体温有些过高。美国的医生判断,这有可能导致基辛格的大脑受到一定损伤,所以他现在还没有醒。

顺带一提。开枪攻击基辛格和赫鲁晓夫的神经病枪手安德鲁已经被送去苏联受审了。美国原本想要插手这件事情的,但是无奈东欧是苏联的基本盘。他们没有办法把安德鲁引渡回美

国进行审判。

而出乎意料的是,苏联方面并没有将安德鲁宣判为死刑。明明他开枪打了基辛格和赫鲁晓夫。而是将他判为劳动改造送去西伯利亚的苦寒地带进行劳作。种点土豆和红薯什么的。毕竟这些东西某东方大国需求量很高。

而相比于安德鲁的幸运,他的那些上线们就惨了。比如说那两位学生会主席,波特和安娜。他们落到苏联手里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什么好肉了。然后被判处了枪毙。而根据安德鲁提供的名单而抓获的那些波兰领导人和学校教授们,他们的下场也自不必多说,一个个都惨兮兮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和安德鲁一样去西伯利亚种土豆。更惨一点的,就是被抓到监牢里面去度过一辈子。毕竟种土豆还有点自由,在监狱里面那可是完犊子了。当然更惨一点的就是被枪毙了。

而苏联进一步拆分波兰的行为也正在持续进行之中。

相对应的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策反也在进行之中。即便基辛格现在昏迷了,但是他遗留下来的政策还在执行。

尼克松认为基辛格对国际形势上的分析还是很正确的。尤其是在华沙论战他们输了第1场之后。基辛格就对尼克松说过:仅仅是一个苏联并不可怕,单单是一个中国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两个国家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必须要阻止中国和苏联的联合。强大的堡垒从来都不是依靠外部的进攻而攻破。万丈高楼的崩塌,始于地基的崩坏。

美国需要给中国和苏联上点眼药。

而这个眼药就是从印度和越南开始。

北越,河内市。

这里是北越首都,也是北越最繁华的城市。来自于中国长春汽车厂的工程师刘培安,看着河内首都大街上的车流,他心中莫名的升起一种自豪感。

为什么?

因为现在河内市里面奔跑的汽车,几乎都来自于中国。而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被誉为【人民汽车】的一气之光微型面包车。

这个排量仅仅只有0.7升,装载能力可能还不如元时空后世五菱mini的小车,现在已经在全中国和全东南亚开始畅销了。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便宜。虽然说配置是要啥没啥,虽然说性能也是不值一提。但是在它两千五百块人民币的售价面前,这一切的缺点都不是缺点。

这车就是在苏联卖的不好,因为苏联和中国北方不太好卖。因为天气太冷,冬天发动机容易打不着火,所以必须上一个特供北方的版本,贵上个几百块钱来解决冬季打不着火的问题。

但是这种简装版,在东南亚却是好用的很。不用在意天气很冷之类的。而0.7升排量的发动机也不会产生多大的热量。

这让越南街头最多的汽车就是一气之光。而越南街头最多的机动车则是闪电摩托车厂生产的,50CC两轮摩托车【幸福号】和125CC排量的带后斗三轮摩托车【金牛号】。

越南现在不发达,路上的车不多。入眼所及,全都是这些中国便宜车。只有极少数的苏联重卡和一部分中国生产的重卡。高级小轿车在越南凤毛麟角。

当刘培安穿着一汽的制服从一汽之光的小车上下来的时候,周边的越南老百姓都投来了一阵艳羡的目光。

“刘培安同志,真的是欢迎您的到来啊!“越南本地的相关人员热情的接待着刘培安。这种热情让刘培安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因为这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热情的有些过分。不光是招呼很热情,还殷勤的给刘培安领包、派烟、甚至还准备了一瓶冰咖啡。

这个年轻人带着一个保温壶,壶里是冰块和越南咖啡加牛奶加糖的甜拿铁饮料。

“越南的天气炎热,很容易没有精神。喝点甜的冰咖啡提提神。"年轻人殷勤的招待着。

这让刘培安,以及和他一起来的同志有些受宠若惊了。“太客气了,这位同志您怎么称呼啊。"接过年轻人递过来的咖啡,刘培安忍不住说道:“您的中国话说的可真好,真标准啊。甚至都听不出什么口音。”

“呵呵,那是因为我天天用收音机听中国之声的广播,跟着广播里面的主播口音学的呢。哦,对了,我叫阮中华。"这位越南年轻人笑呵呵的说道。

他前面的话还好,但是他一说自己的名字叫做阮中华,这一下让刘培安和几名中国来的同志彻底绷不住了。嘴里喝着的冰咖啡都差点喷出来。

刘培安好辛苦的才把冰咖啡咽下去,然后勉强笑道:“阮同志,您这名字.…”

“是我自己改的。"阮中华颇为自豪的说道:“我本名叫阮三,家里排名第三,我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就随便给我叫这个名字。后来我读了书,又看了很多中国的节目,我就自己给自己改了这个名字,是不是很不错?“

刘培安强笑到:“确实不错。”

阮中华继续说道:“这个咖啡还行吧?越南这地方没什么特产,咖啡算是不错的了。当然,我知道现在中国云南和台湾也

都在种咖啡,还修建了现代化的咖啡豆加工厂,想来应该是比我们这的强多了。刘培安同志,你们将就喝啊。”

刘培安等人面面面相觑,这位阮同志似乎有点不对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