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借你吉言
贝尔·格莱德对英国的各阶层做了详细的分析,这说起来是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但实际上说这话的新闻人大多数是在吹牛逼。
绝大多数的新闻人并不能真的对一个国家的各阶层做出一个准确的分析。别说一个国家了,一个省,乃至一个市,他们都分析不出来。
更小一点,他们连一个区里各阶层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同阶级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都抓不准。那些常常吹嘘自己对一个国家或者对一个省份的各阶诉求了如指掌的新闻人,大多数也就是自说自话。因为他们其中大多数根本就没有深入到各个阶级中去,去了解了各个阶级的需求是什么。
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有很多新闻媒体人是住在云端的,压根不懂什么叫做脚踏实地,真以为自己看见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全世界了。
而贝尔·格莱德不一样。他原本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资本阶级家庭。祖上是阔过的。一直到他少年的时候,他都过着公子哥一样的生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毁掉了他的生活。家里的工厂被炸没了,父母被炸死了。所有值钱的不动产和贵重金属首饰都毁于战火。
再加上二战时期英国经济破灭,大量银行倒闭,导致了很多流动的资金也直接蒸发。
贝尔·格莱德从资本家的大少爷瞬间落魄了。还好他遗留下来的钱款勉强支撑着他读完了大学的开销。他从资本阶级,一下跌落到了无产阶级。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脑力)来赚取养家糊口的费用。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爬上太阳报主编的位置。从低收入无产阶级变成了高收入无产阶级((中产阶级)。之后又是被泰晤士报的主编构陷,被迫离开太阳报。最后赌上全部身家,把所有能借的钱都借了一遍,最后埋下了濒临倒闭的九流小报社:独角兽日报,成为了一名小资产阶级。
在经过这些的发展,独角兽传媒集团虽说还不能和泰晤士报后面的新闻集团(这个集团的名称就叫做:新闻集团)相提并论。但是贝尔已经成功跻身欧洲名流行列。重新成为了大资本阶级的一员。就他的人生经历来说,绝大多数人是经历不了的。从大资本阶级落到无产阶级,在重新回到大资本阶级。
贝尔对英国个阶级的诉求比绝大多数人看的都要深刻。因为感同身受。他穷苦的时候也因为伦敦房租太贵而睡在绳子上。(英国独特的旅馆文化之一,如果没钱住房间,旅馆老板会给你一个椅子,在拉一根身子。你把头靠在绳子上睡觉。)
他对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诉求可是太了解了。尤其是占据了英国大多数人口的中产阶级,他太清楚这些人要什么了。
这群人其实压根不关心英国到底是左还是右,他们只关心周末能不能吃到牛排,只关心明天早上能不能吃到培根煎蛋,只关心自己房屋前的草坪是否整齐,西装和裙子是否一尘不染。
所以当贝尔·格莱德当上议员之后,他走访了工人党和保守党两边不同的政客,他向这些人兜售自己的政治倾向。“我们需要做更长远的考虑,英国成为美国的【桥梁】之后,他们是否会对我们予求予取?”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我们英国已经不是大航海时代的日不落帝国了。”
“我们还是强国,但不是超级强国了。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政治考量。现在英国制定的政治和外交政策依旧是遵照【英国是超级强国】的理念制定的。”
“所有埋下的钉子都需要英国重新成为超级强国后才能取出来。而如果不成为超级强国,这些埋下的钉子就会成为射向我们的利箭。”“这次华沙事件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我们根本无力直接对抗美苏,与其这样,不如求稳。先稳住,在以图后事。”贝尔·格莱德不断的游说着不同党派的政客们,还有那些中产阶级的带头人们。那些大学里的教授,那些工厂里的中高级工程师。
这些人是一股被忽视的隐藏力量。因为这帮人几乎不太发声,但是真的碰到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又会无形中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局势。
所以当贝尔·格莱德游说在英国越发多,获得的支持越发多的时候。
丘吉尔突然发现,这个自己看不起的、小小的、不值一提的小报主编居然真的能做成事情!
他居然在引动英国的政治局势出现了变动。
原本在丘吉尔的主导下,英国已经完全倒向了美国,成为了美国附庸一样的国家了。
说的好听是传声筒和桥梁,说的不好听现在的英国就是【美协军】了。就这,还是丘吉尔大人好不容易争取出来的呢。现在好了,英国国内不满丘吉尔的声音越来越多了。贝尔提出的,关于美苏两边下注的提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现在的英国已经被你丘中堂搞得没有面子了,咱们至少要有里子啊。
不过推行这样的政策也是有阻力的。在内阁讨论这个议题的时候,一众英国的议员们也放下了脸面,开始直接赤裸裸的争取利益。“我不太同意这个提议,香港现在的情况大家很清楚,在建设一个世界港,我们不过是提他人做嫁衣!"有反对的议员如此说道。“这样弄,只会让我们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中国!”“难道你以为现在的香港就不会送给中国吗?实际上现在香港的情况,大家都清楚的很。但是你能否认现在香港是英国海外交税、收益最高的地区吗?“有支持的议员如此说道。“现在的世界政治局势纷乱。我们彻底站在一边是不理智的。这样一来,我们的退路都没有了。我们英国远离世界岛,美国也是远离世界岛。在很多时候,我们两国政策是一致的。美国都不会主动往粪坑里面跳,而是找代理人。我们却要为了美国的利益去拼命吗?“
“呵!给中国做嫁衣就不算跳粪坑了?!”
“什么叫给中国做嫁衣。我们能从香港的交易中获得海量的利益,并且还能建设我们自己的新经济中心和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退一步来说,在香港这个地方搞这个,以后不管是美国成了,还是苏联成了,我们都没多大损失。”
“哪有你想的这么简单!我们和中国甚至没有正式建交!”“那就建交啊!法国都派人和新中国接触了。戴高乐都知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戴高乐是戴高乐,我们是我们!”“哈?你想说什么?因为英法的仇恨,就让你蒙蔽的双眼,让你愚昧的脑子做出最愚蠢的选择吗?”
在议会里,这帮人吵得不可开交。他们相互之间根本就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这样争吵的本质是丘吉尔一派并不希望贝尔刚进来就推动一个大议题,并且获得成功。这会让贝尔·格莱德获得巨大的政治威望。甚至是可以让他直接有能力参与下一次的英国首相选举。虽然说现在的丘吉尔已经是第二个任期,并且任期都快过一半了。他没有可能参加下一次选举了。但是这也不代表丘吉尔可以如此轻易的放过贝尔,让贝尔获得这么好的政治优势。
毕竟之前贝尔在野的时候,天天在媒体上骂自己这件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谁说政治家心胸开阔来着?所谓的心胸开阔,不过是利益交换下的不得已选择。如果说随便捏死一个人和捏死臭虫一样简单,并且还不用付出代价的话。那么这些政客有一个算一个,各个都是睚眦必报的性格。丘吉尔参与这次会议,但是没有发表意见。作为议员的贝尔在提出提议之后,并没有主动掀起争吵。但是每当有人来质疑他的时候,他都会狠狠的还击回去。
当然,对于大多数英国政客来说,现在在香港设立世界港最大的困扰并不是在于这个利益是否能获得,也不是说他们是否应该和中国建交。(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是第一个提出要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但是后面因为政治关系,这件事被叫停。中英之间有联系的通道,但是却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真正的困难在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尴尬。香港是租界。所以理论上中国是可以不租给香港的。而这样用武力,或者是用其他的办法,现在的香港都在新中国掌控之下。所以要建设香港的世界港,那就需要英国先和新中国谈香港的归属问题。
只有谈好这个,他们才能谈世界港问题。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于,英国部分保守派不认为和新中国有什么好谈的。难道还真的要归还香港?
所以贝尔的提议没有那么快通过。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个政治提议提出来,在一两年内能通过,那都算是快的。何况是世界港这种大型项目。关系着英国未来走向和英国未来外交关系主导的大事件。现在英国不想和中国谈香港问题。
“但是我们真的能一直拖着不谈吗?”贝尔在会议上发言到:“现在新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我们...…”"
“很快?难道新中国还能马上就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经济强国?“有人反驳着贝尔:“总不能中国人马上就拥有氢弹和太空级别的火箭吧?那也太胡扯了,哈哈哈哈~”
这位议员笑着,他的笑声引动了议会里其他和他一样的议员,整个会议室里充满着愉快的笑声。只有少部分议员,如贝尔·格莱德这样的,在暗中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