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支持中央工作
322
刘秘书觉得自己探查到了核心机密,也就立刻上报给了王天武。
“确定没错?"王天武再次向刘秘书确定道。
刘秘书点头道:“没错。江明这人,太想进步了。他在香港做的事情是很多,就是想要获得一个进步的机会。这次是他的重要机会,如果他不把握住,下次就未必还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所以他给我交代了一个实底。"刘秘书如此道。
王天武点点头,这个理由是可以相信的。干部要干出成绩,也可以呕心沥血,但是做这些事情总要有一个目标嘛。比如说进步。
求进步就是很多人所求的一个目标。先不管为什么要求进步吧,但是总归是进步了之后很多原来搞不定的事情,那就可以搞定了。
王天武沉吟着点点头:“年轻的同志求进步也是好事啊。江明同志想要进步,我们也就帮帮他进步嘛。”
刘秘书继续道:“就是江明同志在香港那边学习了一些不太好的风气,您瞧。"说着话,刘秘书将江明送给他的两瓶红酒给拿了出来。
“嗯,这是法国鬼子的洋酒啊?“王天武拿起酒瓶看了看,然后摆摆手说道:“江明同志还是在香港学了些不好的东西嘛。小刘啊,你要帮着江明同志改一改身上的坏习气。洋酒这东西有什么好喝的?还是要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要喝白酒的。”
刘秘书点头微笑。
而自此,江明在广东的第一环布局算是上了一个扣。不说能不能完全把这些人都引诱上来,但是确实让王天武和很多人放松了警惕。
这个时代,王天武在广东还没法搞成一言堂,只是势力很大罢了。
而关于江明有一种新技术,可以让工厂的产能提升,还可以减少技术依赖之类的事情,也被有心人给传扬了出去。
这让不少广东的厂子找上了江明,求着江明一起把他们的厂子一起给搞了。
至于这些厂子里的人是自己找上来的,还是被人在后面煽动的,那其实就已经不重要了。
被这些人找上来,江明总是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对于技术支援的问题也是支支吾吾的,根本就不给那些厂长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一副藏着掖着的模样。
但是他越是这样,大家就越觉得他手上有东西。毕竟宝贝的东西要是轻易就给人看到了,那就只能证明这东西不宝贝了。
广东现在制造业发达。从化工到机械再到五金产品和各种轻工业,在广东的大型国企有十几家,工人数超过一百人但是又不到五百人的中小型的省内企业有上百家。
至于更小—点的乡镇和市县—级的工厂企业手工作坊就更多了多。
毕竟广东加上香港是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出口口岸,地理优势在这个地方。想要不发达都很难。
其中有所谓的【曙光系】的工厂十八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医药、高精密机械几个产业。属于正儿八经的高技术产业。
这一波江明又要给这些【曙光系】上更好的技术了。广东的其他厂子不干了。
你江明想要进步,我们这些厂长、厂委书记就不想进步了?我们这些工厂所在地的领导就不想进步了?
你江明,你们曙光系不能总是这么吃独食啊!
一帮子人上赶着去找江明要说法,至于是谁起的头,谁在背后窜腾的,这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广东的其他厂子都觉得江明这么搞不公平。他们当然不敢把矛头指向中央,也不敢把矛头对准李锐部长。
但是让他们拿捏一下江明还是可以的。
这就把江明搞的非常被动了,他只能"被迫"去找刘秘书。
刘秘书则是非常好心的指点江明,让江明公开一下技术嘛。总不能是什么好事都整给曙光系,省内的其他同志难道就不是搞革命吗?
要一视同仁嘛!
江明很为难,表示这些东西也不是自己说的算的。验证的技术自己也不能完全做主啊。
刘秘书循序善诱的告诉江明,要以大局为重。现在全广东—盘棋,不能只着眼一点。也要和上面反应一下下面的困难嘛。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江明总算是"被迫"答应了这些条件。
看似他被广东省内的那些厂子的需求给裹挟了。导致了他不得不同意这些人的要求。
广东省内获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终于不是让曙光系吃独食了,终于我们这些也不是后娘养的了。
这一波是广东的胜利!
一堆人在那奔走相告。就算偶尔有人怀疑到底是什么技术能让厂子技术水平上升的同时,还能减少开销。
但是出于这些年对曙光系技术的信任,他们都忽略了这些小问题。
毕竟这些年来曙光细所做的事情大家都有目共睹,搞的很多厂子都有了路径依赖了。只要有什么技术不懂,那就去问曙光厂,曙光厂一定有解决办法的。
这当然算不上好事,因为会破坏厂子自立根生,自我技术突破的能力。
但是在这个时候,这种路径依赖却又很好用。让那些厂子都降低了戒心。
而江明也将整套系统做了包装和美化,让一众工厂和技术员,以及广东省内包括王天武在内的领导都没有注意到,江明的谋划。
甚至于江明还成功的忽悠了广东省内特批了一笔钱,给他做事情。
而这笔钱有一部分用在了广东的半导体厂内,开始生产最初一代的网线生产线。还有一部分交换基站的建设。
而关于江明的所作所为,也一并被传到了北京。
李锐都惊呆了,原本想着广东地区的问题很复杂,不好解决。但是没有想到,江明的能力比自己想的更强。
这一招引君入瓮做的非常漂亮。
“如果江明的行动一切顺利,快则两年,慢则三年,广东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所有数据都将被我们完全掌握了。“钱学森看着报告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