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需要学习
35
克萨达很忙碌,这个小镇算是附近比较繁华的小镇了。常驻的小镇居民大概有七千多人。
有一个土法炼钢的小作坊。说是炼钢,其实他们并不能熔炼矿石(或者说他们只能用比较原始的方式熔炼矿石,类似于清朝时期的那种铁作坊技术),他们更多的是熔炼废旧金属。
然后对废旧金属分门别类。把一些普通钢铁加工成高锰钢之类的。虽然说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但在这也算是高技术产业之一了。
附近村子里的人要是能去这炼钢厂上班,那都算是一个好工作了。
依托着这个炼钢作坊,小镇兴起了一些锻打铺。制作各种农具,和其他的一些五金工具。
小镇也就慢慢的发展起来了。
不过同样的,不要指望这些落后的工坊能有什么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劳保措施。
炼铁打铁的时候别说专业的防烫服和其他劳保用品了。就连口罩和手套都不一定齐全。身上能外罩一件罩衣或一个大围裙,都算是劳动保护了。
就这,每天因为烫伤或者是意外割伤的人没有五十个也有三十个。
所以克萨达在这个炼铁小镇上练就了一身极好的治疗烫伤和外伤的本领。
他又刚刚给一个倒霉蛋进行了外伤缝合。一个工具作坊的学徒,为了赶制作进度做事毛毛躁躁的。结果被一把放在边上的废金属给拉开了一道口子。
要是在没有克萨达的那个时候,这小鬼就只能用盐水和一些土方草药来处理伤口了。最后就是看身体免疫力和细菌的斗争了。
斗赢了,那就活下来。斗输了,要么死掉,要么可能截肢。
不过克萨达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熟练的运用酒精给这个倒霉的学徒清洗伤口,把创口上的血污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就把一个木棍塞进十七岁男孩的口中。
“咬着。”克萨达道。
因为这里不会有麻醉剂这么高级的东西给他使用。为了避免疼抽搐后咬断舌头,所以只能让人咬着木棍。
在对伤口进行处理,确定没有伤到血管之后,克萨达开始给男孩进行缝线。这可真的是疼的让人冷汗直流。男孩的父亲紧紧的抱着男孩。
男孩额头的汗珠不断地滴落,双眼因为剧痛而瞪大滚圆。
克萨达一共缝了十六针,才算是把男孩的伤口缝好。当然了,这就不要指望克萨达的缝线有多么的整齐,以后是不是会留下难看的蜈蚣疤痕了。
只要能把伤口搞好,保证男孩活下来,那一切就是最好的。
当然,破伤风的针要打。之后抗菌消炎的药物要吃。
等做完这一切,倒霉的男孩觉得自己都要虚脱了。
男孩的父亲急忙问道:“可萨达医生,多少钱?”
克萨达擦了擦额头的汗:“三块巴尔博亚币。”
男孩的父亲急忙掏出了三块钱递给了克萨达。克萨达叮嘱男孩干活需要小心。随后男孩跟着父亲离开。
不过这对父子刚走,就有附近乡村和小镇上其他人的来看病疗伤。
每次克萨达的收费都是在一块钱到三块钱之间。当然,有的时候,一些简单的咳嗽感冒的小病,那就只有零点几块钱了。
在门外静静看着。这一切的希尔维托有些惊讶。
现在的巴拿马是本国货币和美国美元一起混用。
一块巴拿马货币等于一美元。所以刚刚这位克萨达医生治病就是收了好几美元。
而现在巴拿马的物价并不是很高。大米是0.3美元一公斤。烤好的面包一磅的重量大概卖0.5美元。
三美元的话就相当于10公斤的大米或者是6条大面包。
不过巴拿马的物价虽然低,但是人均收入也不高呀。
普通一个种植园的工人一个月能赚20美元就已经很不错了。也就是40条大面包或者几十公斤大米的收入罢了。
所以相比较于巴拿马人民的收入来说,这萨克达的医疗费用算是高的?
不,恰恰相反。克萨达提供的医疗,在希尔维托看来已经是低廉到了无以复加。
因为巴拿马虽然说本国钱币与美元比值是1:1。但这始终只是官方汇率罢了。真正使用的时候,本国的钱可没有美元那么值钱。
0.3美元确实能买一公斤大米。甚至是店家还能够多给你一点。
但是如果用0.3元的本国货币付账。店家最多卖给你0.7公斤的大米。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少一点。
而且巴拿马人的收入低,却并不代表他们的医疗便宜。因为巴拿马的医疗基本上是被美国以及美国的附属公司和医疗集团给垄断的。
美国医疗集团看病可从来都不便宜。
现在是这样,几十年后就更加变本加厉了。
希尔维托是高中生,在这个人均胎教壹也肄业的巴拿马。希尔维托绝对是高级人才。
而且能培养他这样的家庭,在巴拿马也属于有钱的那一批了。
所以希尔维托在城市里也是吃过见过的。他上的学校里,老师甚至是白人教学。比这个时代的很多巴拿马人好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他吃过见过,所以他很清楚,在城市里,一个简单的破伤风的治疗,一般都会收到二十美元甚至跟高。
普通人要是治疗一下,能把一个月的收入给花光。
所以普通小老百姓害怕生病,更怕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