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科技掌握在谁手里?
赫鲁晓夫从飞机上下来,他有些不喜欢伦敦的空气,因为味道确实不太好闻。
今年,赫鲁晓夫已经七十了。在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这个时候已经是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了。因为他的抽象行动,真的是挖了国际共产运动的根。
元时空1964年,他被从苏联领导人的位置上撤了下来。当时苏共通知他来开会,他在黑海疗养院,表示自己懒得去。
赫鲁晓夫大概不知道元时空后世有一句名言:谁不在场,我们就说谁的坏话。
换到苏共,那就是谁不在场,我们就开除谁。你赫鲁晓夫连大会都不来开,想必是不想当书记了,那你就下去吧。
之后没几年,赫鲁晓夫就颇为抑郁的死了。
不过本时空之中,变数太大了。没有当苏共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已经七十岁了,但是他的身体健康程度比元时空好太多了。
没有太多政务烦心,又因为他是苏联元老,所以当着有油水没权力的闲散差事(负责对接中国工人修建苏联新城,主要负责和中方沟通之类)之类的工作。
每天就是到处晃荡晃荡,钓鱼旅游好不快活。现在的赫鲁晓夫虽然七十了,但是看着最多也就是五十来岁刚满六十的模样。
他来伦敦,自然是因为伦敦发下的要请帖。
专机下来,赫鲁晓夫和英国的接待人员一整套流程走完,还接受记者采访等等。
在新闻发布会上,赫鲁晓夫同志代表苏联高度赞扬了英国这划时代发明的重大意义。
别人信不信不管,反正英国人信了。因为你看啊,记者会上,赫鲁晓夫同志笑的多么开心啊。
这才是拥抱人类文明和科技该有的姿态。
英国的报纸和新闻为了这个,连夜出了新闻,当晚的晚间新闻和晚报都报道了类似的新闻。
那就是英国科技征服苏联领导人之类的。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赫鲁晓夫在酒店房间里一边看着电视上的新闻,一边笑的有多么开心呢。
现在体重稍微有些胖的赫鲁晓夫靠在沙发上,听着新闻主持在节目里哔哔,他就笑出猪叫声。
尤其是那个男主播还煞有其事的分析赫鲁晓夫的笑容的含义呢。
“可以看的出,赫鲁晓夫是在用笑容来掩饰他的苦涩。因为这么多年了,苏联在计算机上都没有特别大的突破。只是和中国合作做了一些项目,在网络技术上更是毫无建树。所以赫鲁晓夫是用笑容来掩饰尴尬。但凡他有办法,都不会笑成这样。大家请看,赫鲁晓夫的笑容,他嘴角不自然的弧度。这就是三分苦笑,两分苦中作乐,五分自嘲……”
男主持人侃侃而谈的在新闻直播里扯淡。女主持人则是当着捧哏的角色:“原来是这样的吗?难怪看起来赫鲁晓夫的笑容这么不自然。对了,艾伦教授您有什么看法……”
好嘛,这还不是对口相声,这是群口相声。
赫鲁晓夫笑出猪叫声。
因为当初格鲁什科夫两人可是他推去中国的啊!
中国秘密修建网络这个事情,他是苏联极少数知情人。
赫鲁晓夫可是指望着用这来捞政治资本呢。所以他也是谁都没有告诉。到时候再把格鲁什科夫两人调回苏联,反推苏联的网络工程。自己就有机会再次进入中央了。
虽然七十岁了,赫鲁晓夫的野心还是很大的。
他一边笑着看电视上的相声,一边问秘书:“中国的代表团来了吗?”
“到了,但是您可能无法拜访他们。他们被英国人安排在了和我们相距十公里外的另一个酒店。如果我们拜访他们,肯定会落在英国人眼里。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监视我们呢。”
听到秘书这么说,赫鲁晓夫砸吧砸吧嘴:“果然,英国人就会搞些这种小手段。算了,好好休息。明天直接去会场见面吧。中国派谁来了,不会真的派钱学森吧?”
“不,当然不是。他们派遣了之前驻联合国的新闻官,现在他们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马列带着人来的。”秘书道。
赫鲁晓夫又是笑出了声,因为和中国人打交道很多,这些年和李锐见面也不少,他瞬间知道了中国人绝对憋着更坏的心思。
所以他笑着摆摆手,示意秘书出去,他还要继续听相声。
转过天来,英国网络技术开发大会现场。
整个会场可说是高朋满座了。欧美计算机、通讯领域的专家几乎都来了。他们都在热烈的探讨着英国技术的发展。
“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的手中。”来自美国美的白宫新闻官罗德如此道。
他在展会大厅里,已经采访了很多欧美的学者了。大多数学者都是很兴奋的。对于罗德来说,只要是白人掌握技术,那就很好了。毕竟英美算是盟友啊。只要不是什么黄人、黑人搞技术就行。
罗德就是个种族主义3K党+性别歧视+老白男傲慢的集合体。
如果在元时空后世,他这种人在美国可能会被人冲到连饭都吃不起。但是在这个时代,别人只会评价他:哦,罗德,稍微有点保守罢了。
现在罗德正在美国学者约翰逊和斯塔克旁边。这俩也是美国在这方面的领军人物。
罗德和他们寒暄采访了他们一番之后,手上握着咖啡杯的约翰逊四处张望:“为什么没有看见中国的学者团队?”
这种大会开始之前,都是各国学者们互相交流的好机会。一般人都会趁着这个时间来互相交流心得。但是看了一圈,怎么没有中国的学者来呢?中国在计算机领域也是很强大的啊。
罗德听了这话,他嗤笑了一声:“约翰逊教授,不用看了。中国人根本没有派遣学者团队来。他们只是派遣了一个四人的新闻小队来了。领队的还是个女人。”说罢,他的讥笑怎么都藏不住。
“中国人肯定是知道自己在这方面不行,过来也是自取其辱,所以就干脆不来了。这倒是个好计策,只要不来就不会受辱了。顺便派个女人来受辱,可以保存颜面。”
霍华德和斯塔克听着罗德的话,两人不知可否的扬了扬眉毛,没有发表意见。
而另一边,赫鲁晓夫已经和中国代表团的马列握手了。一番寒暄,在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赫鲁晓夫知道马列,因为这个女新闻官之前在中国联合国代表团任职的时候就出了名的能言善辩,在新闻上搞的很好,没给西方人抓到破绽过。
派这么个人过来……赫鲁晓夫看了眼会场最大的那面墙,墙上贴着丘吉尔的大副海报,赫鲁晓夫摇摇头,内心道:希望你身体还好。
不过都九十的人了,应该也无所谓了吧。赫鲁晓夫又笑的发出猪叫。周围人纷纷侧目过来。
而马列作为中国代表,他们来的是一个新闻小队,没有学者,没有大政治人物。在会场上无疑是受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