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全军出击
195
美国什么地方最需要网络?
是大学?
是科研所?
是机场还是火车站,亦或者是什么重要的公共交通设施?
不,都不是,美国最需要网络的地方是华尔街!
从物理意义上,华尔街需要有网络进行快速的交易。只要网络诞生了,那么资本就会推着网络快速发展,尤其是华尔街金融网。
他们可以开始玩一小时上百次的高频交易了。在网络诞生之前,他们可没有办法玩这种交易。网络给金融的赋能,可能比其他产业更大(单指金钱变动方面)。
抛开物理意义不谈。网络对于华尔街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网络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概念。
而华尔街的群体是一个最擅长炒作概念的群体。至于这个概念好不好,能不能落地,落地后对国家对人民是好是坏。华尔街的这些家伙们全都不管的。
所以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们如果全部枪毙,那么可能会有几个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枪毙一个,那全都是漏网之鱼了。
而美伦科技是华尔街巨头摩根士丹利在背后投资的。而摩根士丹利是现在全球最大投行,在1950~1970的二十年里,没有任何一个投行可以望其项背。
因为摩根士丹利是J·P·摩根银行的全资独立投行。摩根士丹利在1935年成立之初就能接手十亿美元额度的融资投资。
这不仅仅是背后摩根银行的支持,更是因为摩根士丹利的这群高级合伙人们(最初摩根士丹利只有二十个员工,每个员工手握五十万美元股权)足够的贪婪大胆。
这种贪婪和大胆作为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要说狼性文化,这摩根士丹利才是真正的狼性文化,每个员工都吃肉,每个员工都凶狠。每个人都巴不得死同行。
而现在,摩根士丹利的人正在发动他们全部的能力,再给美伦公司造势。
上市纳斯达克,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们早就和内部人士走通了关系。
别说幕后交易违法什么的,到了他们这个级别的人物,在美国犯点法又怎么了?不过是自罚三杯的事情。
现在纳斯达克的高层也配合着摩根士丹利进行着宣传。
美伦公司第一次的网络链接就是从纽约的华尔街,链接到宾州匹兹堡的证券交易所。
嗯,美国的第一个网络链接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科研院校的大联网,而是证交所之间的联网。
因为所有的媒体都在交口称赞。
《美国金融新时代!》
《网络赋能与金融赋能》
《双赋能,美国产业新篇章》
《新美国梦开始的地方》
这些文章无一例外的在说一件事,那就是网络可以给产业赋能,金融也可以给产业赋能。
那么这俩一结合,岂不是可以让美国产业的赋能加满。美国产业不就可以飞起来了嘛!
远在中国的李锐看到美国的这些新闻的时候,他都要笑出声了。
因为经历过后世的金融洗礼,李锐可是太清楚这些美国金融公司是什么德行了。
他们给美国产业赋能?开玩笑呢!
原时空后世,美国为什么产业空心化?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占一半以上的责任。
因为他们推动了金融法案改革,允许投行只对一家公司的部分部门进行投资。而不是对整个公司一起投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投行们只愿意投资那些投资小、获利高、回本快的部门。
简单来说就是高科技公司的研发部门和一些公司的销售部门。研发部门虽然投资高,但是只要成功那就是巨大的回报利润。
销售部门投资小,回报也不如研发部门,但是他们回本快呀。
但是生产部门就不一样了。生产部门投资巨大,利润又小,回本速度还慢。投行弃之如鄙履。
所以美国的生产产业才慢慢的转移到了国外,自己内部开始空心化。
就这种金融投行,还想要他们给产业赋能?他们不把产业吃光了就好咯!
他们现在就一直在说服美国政府进行金融改革。而且快要成功了,毕竟都游说这么多年了,又不是每一个总统都和罗斯福一样强硬的。
不过李锐毕竟是带着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事儿,本时空之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哪里能知道这些事儿呢。
反正美国佬是很相信报纸新闻里所说的“双赋能,为美国产业带来质的飞跃”这种说法。
尤其是摩根士丹利还花钱请了很多专家学者参加各种电视做谈会,向民众们宣传证券产业优先联网后的好处。
说整个美国经济都可以盘活。整个美国都会变得美好。
而这样的新闻太多了,导致金川他们都看到了。
金川在美国已经埋下了一些极端信任的教徒了。他们会指引着开悟会的其他人来美国,金川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但是作为一个极端派,他的任务又没有完成。
“原来,这东西这么厉害嘛?”金川缓缓的合上了报纸。
报纸上大版面的写着,关于金融产业和网络产业双赋能的美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