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探望
225
对于赫克托尔来说,反正731的人也是要送回去的。
这也是他切香肠战术中的一环。这一环倒是刚好算是两个方面都对上了。
所以在美国内部,尤其是国会内部争吵着是不是要真的把731成员送回去的时候。其实结果已经注定了。
有一些非常在意美国未来的年轻官员和议员,他们从美国的角度出发不断的争辩。
“这个时候真的把那些人送回去,那不就是变相承认了,我们真的和那些事情有勾结了吗?我们应该抗争到底。”
“我们不能就这样的吧。吧”
“我们需要马上给中国和日本予以反击。不然我们的威信就要丢掉了!”
不得不说,这些赤胆忠心的年轻官员和议员们,他们还是有一股子的劲的。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是不用分是非对错的。
只要对美国不利的事情,那么就该遏制住。没有任何其它的原因。就算是颠倒黑白也是要做的。
毕竟之前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就不该去承认之前的错误,反而应该是掩饰掩饰在掩饰。
然后再把一切的过错都给推掉,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啊。
你们这样做,我们美国成何体统?!岂不是真的要被人指着鼻子骂了?!
只能说这些年轻议员和官员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们执行不出来。
在这纷乱的世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想法诉求。
白宫的总统有自己的想法,赫克托尔有自己的想法。那些世家大族也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他们的辩论毫无意义。最后他们只能看着事情往他们并不想要看到的方向滑落。
那就是在各方势力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就731问题做出了退让。虽然说没有进行公开的道歉,也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但确实是把731和其它细菌战部队的余孽都给移交了。整件事美国都处理的很低调。
而就此事,美国方面也和中日达成了协议。中日不许高调宣传这件事。至少不能在全球卫星台这样的节目上宣传。
这也是交换的条件之一。
对于这个条件,中日倒是同意了。这个时候先不要节外生枝,把人要回来再说。
北京,功德林内。
自从1959年第一批功德林学员被释放之后,很多功德林的学员也算是找到了奔头了。
希望能经过好好改造之后,能出去过上新生活。
这些年来,功德林也陆陆续续的释放了一批改造的很成功的学员。
现在功德林的人数比当初少多了。
黄维、邱行湘、杜聿明、王耀武几十个老熟人是第一批释放的。后来在本时空的1961年又释放了第二批人。
比如李仙州、范汉杰等。
本时空之中功德林这边也在组织考虑第三批释放学员了。
大家都表现的很积极。比如说廖耀湘、沈醉等人,所长都已经找他们谈过话了。
让他们心里有数。
所以他们也是很有奔头。干活都快多了。
现在的功德林,早就不要他们修山墙了。改修的东西早就修完了。
也不需要他们去缝衣服修鞋底了。因为整个津京冀地区的服装厂产能都开始爆发。他们这些人缝制的衣服,外面也看不上。
现在功德林最大的劳动产业是绿植培养。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观赏性植物培育基地。
培育花卉,还有文竹等植物。毕竟北京作为首都,很多时候在外交接待的时候都需要这些。
沈醉这些年倒是苦心研究花卉养殖技术。在学员里已经属于是技术顶尖的那种了。也就只有溥仪能和他比一比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杀了半辈子人,临老了当起了花匠。”这是沈醉自己调侃自己的话。
不过和他一起再给花卉园里的植物上肥的廖耀湘却道:“当花匠还不好?这几年我都觉得我修生养性了。你说你这样的军统特务,还是个刀手。最后共产党还宽宏大量的愿意放你一马。你不该感激涕零?”
“该!该啊!”沈醉站起身来叹了口气:“从前咱们所里还有人说,留着咱们这些人是为了给台湾的那些人打样。是共产党的千金买马骨。”
“但是现在你看看,台湾都解放了。现在的台湾发展的也不差啊。我们这些人还需要什么打样给台湾看啊。台湾抓的那帮人现在也要接受改造呢。”
沈醉这话没说错,功德林当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走了一批解放战争时期俘虏的国党将领,来了一批解放台湾时期的国党将领。
只不过解放台湾的战争中,能有资格进入功德林的人寥寥无几。
也许蒋经国、蒋纬国两位算是最有代表性的。毕竟两个小蒋比他们老子来说,还是不那么反动,而且也是有救的。
当花园里的工作完成,又到了下午的读书时间。现在功德林的条件比起十五年前那是好很多了。
因为全中国的条件也都好多了。
在大家伙读书讨论的时候,王所长笑呵呵的让战士提了两个大麻袋进来。
“大家伙把手上的事情停一停。咱们的老学员王耀武同志从山东回来,带了些土特产委托我送给大家。”
说着,就让战士们把两个麻袋里装的东西给亮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