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朝堂争论(2)
第75章朝堂争论(2)
“黄大人可是调查清楚了?莲山一带的山贼,当年已经被萧相出计剿灭,何来余孽一说?”沈安听了,当即出言。 元景帝听了,也是皱眉,“当年的莲山一带的山贼,不是已经被全部剿灭?如今何来余孽一说。”
黄广是一个脾气比较刚直的人,本来听了沈安的话,眉头已经有了一丝皱意,但是听到元景帝开口,只应道,“莲山一带地势广阔,况且山脉深广,想来当年仍有残余也未定,而残余之中仍可发展成另一批。”
“黄大人如何确定那确实是莲山一带的山贼余孽?”沈安对于这件事似乎甚为关心。
黄广只微微皱眉应道,“当年莲山山贼身上带有那特定的纹身标志,如今在那一批人身上仍是带着那样子的标志,这是其一,再有,刺杀之中死伤的一部分人,从身上的衣物样式料子来看,都是莲山一带的,由此可以确定,是莲山一带山贼余孽。”
“如此一来,当年萧相上报朝廷,莲山山贼已经完全剿灭,岂非不属实?”沈安转头,看向萧子寒。
元景帝看向萧子寒,道,“萧爱卿,当年是你负责此事,此事你如何说?”
萧子寒也不紧不慢,应道,“当年在莲山一带的山贼,确实已经清缴干净,只是,若是当时清缴的时候,恰有山贼外出,恐怕也是防不胜防,当初定计清缴之时,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莲山山贼除了平日里烧杀抢掠之外,更是私自与北齐及其他小国有生意上的买卖,当时不乏有外出的山贼,但是情况紧急,机遇难得,不得不立刻进行清除,若是真有漏网之鱼,想来便是因为这个情况留下来的。”
元景帝听了之后,稍微沉吟,当初在定计的时候,当朝的文官武将的重臣都是一致决定舍小取大,确实是如此决定下来的,何况还有后边一年,陆陆续续也在清扫余孽,只是不再是萧子寒负责了。只是经过一年的清扫之后,也没了什么动静,这件事也就如此了结了。
关于清除余孽,历来都是如此,元景帝也说不得什么,只是微微皱眉。
“既然如此,那么对于莲山一带山贼,众位爱卿,觉得可还有继续围剿的必要。”
沈安一派的人,立即有人出来进言,“皇上,微臣认为,莲山一带余孽,不足为患,如今,莲山一带已经逐渐恢复生机,并且守护已有加强,确实不必再消耗朝廷人马。”
沈安对立的一派也有人进言,“皇上,微臣认为应该继续清缴,所谓斩草留根,后患无穷啊,这莲山山贼余孽,连当朝丞相都可伤害,怕是养虎为患啊。”
“如此一来,兴师动众,必然劳民伤财,扰乱百姓。”
“若是留下后患,才是真正对百姓不利”
……
关于是否继续清缴山贼一事,大殿之中两派的人众说纷纭,文官一派,只多是沈安一派的人出言反对继续,沈安一派的人自然知道如何顺应沈安的意思说出一番说辞。
而武官一派自然而然是要支持继续清缴的,上战场打战的人,多都有一个比较直的脾气,更是喜欢干净利落,当下,两众人争得很是激烈。
“清缴山贼,本是武将之职。”
“治理百姓是文官之务,况乎,同时为了我东楚的百姓,怎分文武?”
……
历来文武相轻是普遍而正常的现象,如今,这个争论由是否继续清缴变成了文武官员之间要务的争论。而文人历来靠着一张嘴吃饭,自然是武官争论不过的。
元景帝坐在龙椅之上,看着底下众人渐渐偏离了轨道的争论,看着始终淡然冷漠站在那里不发一言的萧子寒,道,“萧爱卿,有何看法?”
萧子寒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整个东楚对他心悦诚服的人多不胜数,他的威望自然也是高的。
刚刚还在争论的众人随着元景帝的问话,一致看向了萧子寒。
萧子寒还是那般的淡然冷漠,只是缓缓开口到,“莲山山贼余孽,往年是莲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最大隐患,百姓几乎谈莲山而色变,余孽留存,若是兴师动众,必会造成百姓恐慌,若是不围剿,亦是一个隐患。”
萧子寒的这番话,只是客观的分析而已。
元景帝听罢,看了萧子寒一眼,也不在继续问着他,此事依然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最后,今日的早朝在着重讨论了此事,另外再汇报了几件不痛不痒的事情之后也就结束了。
下朝之后,沈安走在萧子寒的身侧,“萧相可是支持继续围剿那莲山余孽?”
萧子寒不紧不慢,“皇上自有定夺,你我只需遵循圣意便是。”
“老夫只不想听到有人议论,萧相是因为己身受伤而竭力支持清缴莲山余孽罢了。”沈安继续道。
“左相多心了,不论是否与本相受伤一事有牵连,凡是对我东楚百姓不利之处,都应当谨慎对待。”萧子寒依旧平常淡然的语气。
沈安看着萧子寒走远的背影,一双眼睛渐渐眯起,这个年轻人,同朝为官数十载,比起当年的萧钰,更加是不显山露水啊。
人最可怕的是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感到情绪波动的地方啊。
然而,此时此刻的沈安自然不知道,萧子寒的情绪波动之处,自然不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