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太子大婚(二)
第216章太子大婚(二) 见九儿这样,邹龙也有些不好受,轻轻上前捡起从九儿手中掉落于地的毛巾,试着劝慰道:“殿下,公公虽在千里之外,但心中也定是牵挂殿下的大婚的。若不是皇命难违,怕公公早已昼夜星驰赶来京城了。”顿了一下又道:“明日诸多事情都要殿下亲自出面,殿下还是歇息一下吧,要不然精神可就不济了。殿下明天可是主角,是新郎官,要是如此倦容,让百官见了,岂不是又要说殿下失仪,传到皇上耳里,难免又生风波。”
邹龙是出于好心提醒九儿,宪宗最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对九儿是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芝麻大点事都能训上一个钟头,这个时候实在是不宜再让九儿出现什么失误了。
不料九儿听后,却是一点也不理会他的话,而是突然站起,目光紧紧盯住邹龙,凝声道:“你是哥哥在宫中的时候就跟着他的老人了,他有什么事自然不会瞒着你,我问你,当年他为什么要丢下我到大同去?”
邹龙怔了一下,他没想到九儿会在这个时候问这个,犹豫了一下,见九儿神色殷切,想道太子如今已是成年,当年的事情知道一些也是无妨,但是眼下也不是告诉他的时候。现在最重要的是让他休息,好让明天有足够的精力庆付那些繁琐的礼仪程序,便道:“此事说来话就长了,殿下要是想知道,不妨过几日,等殿下大婚之后,奴婢再告诉殿下可好?”
“不,我要你现在就说!”
九儿的语气很是坚决,一点也不容商量。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牢牢遵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胡义安排,事事谦恭,处处忍让,在宫里时哪怕对一个小太监都不敢大声说话,表现得怯懦之极。正因为他这样的表现和胡义暗中的安排,再加上刘健等人的扶助,才使万贵妃找不到借口劝说宪宗废掉他的太子之位。并且自从成化十八年万贵妃身子突然不适,一年之中有一大半时间躺在病床上后,九儿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轻。但是半月前在文华殿,宪宗突然莫名其妙的对着他发了一通火,语气中隐有要废了他的意思,而且最近宫里宫外也是传言不断,说什么万贵妃赐了玉如意给兴献王,这是代表皇上要把江山交到他手里的意思。还有什么让太子成婚是国师李孜省的主意,为的是给万贵妃冲喜,如果太子婚后,贵妃娘娘的病情还是未见好转,那就说明太子心中不孝,不孝之人绝无可能承继大明江山。种种传言,再想到邵妃的那两个突然赐爵的兄弟,九儿本已稍松的一颗心又悬了起来,他很怕一觉睡醒后等来的是父皇的废太子诏书。因此他这段时间身心俱累,步步小心,生恐做错什么,每天心弦都这样紧绷着,如此一来,他的气色自然不好。
虽然已经十七岁,但说到底九儿还是一个大孩子,遇到危险时除了忐忑不安的面对,第一个想起来的还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这个人自然就是在大同巡边的胡义。当年胡义离京时,九儿尚小,哭了几次鼻子后也就接受了没有胡义在身边的日子,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不明白胡义为什么会突然离开京城,离开自己的身边。以致于打从周太后去世之后,他有了委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即使胡义在他身边安排了不少人保护,而且不时从边关给他捎来各类稀奇古怪的书籍和有趣的东西,但这些并不能打消九儿对胡义的不满,这种不满是基于情感的一种不满,就好比当年纪氏死后,他对父亲宪宗的那种不满一样,这种不满是一种依赖得不到满足的不满。明天就是九儿成亲的大喜之日,但就是这么一个日子,最亲信的胡义也不在身边,这让九儿更是委屈和不满。今天连轴般的过场后,他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彷徨,他恨不得能马上飞到大同去质问胡义:为什么!为什么你要离开九儿这么多年!
但在邹龙面前,九儿却不能如此表现,在心中酸楚了一下后,他猛然往前朝邹龙逼了一步,声色俱厉道:“我要你说,现在就说,一个字都不得对我隐瞒!”
邹龙自从被胡义安排到九儿身边后,一直看到的是九儿温顺乖巧的一面,还从来没有看到他这么激动,心中一凛,想到他太子的身份,忙道:“回殿下,当年公公离京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若是不走,恐怕今日这世上已无公公!”
“迫不得已?”
听邹龙这么说,九儿的表情有些惊讶,他知道胡义是提督西厂太监,虽然品级不高,但因为有万贵妃的宠信,所以在内庭之中可谓位高权重,能让他迫不得已远离京城的人,除了自己的父亲宪宗,这世上还会有其他人吗?
父皇为什么要逼哥哥离开京城呢?九儿静静的想了起来,良久,却是没什么结果。他想到了可能是万贵妃的主意,但想想也不太可能,因为胡义是很受她宠信的,这些年若不是万贵妃,胡义也不可能常年离京,却依然兼领西厂这样一个重要机构。也想到了祖母周太后,可是当年自己就是生活在她老人家身边,至始至终也没有听祖母说起过此事。除此之外,能有此份量逼胡义迫不得已离开京城的人,他实在是想不出来,想来想去,唯一可能的人就只有宪宗了。
若是父皇的意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九儿失神的坐了下来,抬头看了一眼邹龙:“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邹龙这次没有迟疑,恭声便道:“回殿下,当年的事情奴婢也知之甚少,只知道当年公公为了替前线将士筹粮,得罪了很多人,要是不离京的话,就会有危险。”
“替前线将士筹粮?”
见九儿不明白,邹龙便将当年胡义受万安之托,从那些皇亲勋戚手中买粮的事情和盘托出。当然他的叙述是相当主观性的,描绘出来的胡义很是高大和伟岸,颇有为民请命,以一己之力抗百小的风采。而如定义侯周顺、嘉善公主驸马王增、定国公徐光祚这些人却是一个个都是吸尽百姓血汗,大发国难财的丑陋嘴脸。在他的叙述中,胡义用西厂的强权欺压没权没势的驸马成了他长跪驸马府外为将士请粮的光辉事迹;他以流氓手段陷害国公,抢了人家的东西却以之作为筹码逼对方拿粮出来的事情摇身一变却又成了胡义路见国公府欺负一弱女子,而见义勇为出手相助,再以真诚感动国公,终于让他改变主意,将粮食贡献出来;而胡义设下美男计,以一英俊校尉色诱通圣夫人,再以此作为把柄敲诈出粮食的事情却成了通圣夫人和胡义斗诗落败,仰其大才,主动献出粮食;当然最夸张的不是这些,而是胡义领人假扮强盗,半路劫了定义侯逼其家人以粮食赎出的事情却成了胡义效孔明群英会之举,群舌众勋戚,终令他们汗颜,响应胡义号召,如数卖出手中粮食。基本上他所讲的与真实情况对照,完全是面目全非,看不出二者之间是同一件事。有些地方可能邹龙都觉得太夸张,说出来的时候脸也不经意的红了一下,好在九儿是全神贯注的在听,没有注意到。
待邹龙口若悬河,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说完之后,九儿的脸上已经满是崇拜了,这些事情他也是第一次听说,他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哥哥会是那样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
九儿一脸崇拜的样子看得邹龙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也没法,因为这些说法都是胡义事先交待的,他日若九儿问起,就这么说,可不能实话实说,不然小孩子要学坏了。
邹龙原以为九儿陶醉在胡义的光辉事迹中要有一段时间,没想九儿却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这让他在心中反思自己是不是讲得实在不够精彩。
“照你这么说,哥哥替朝庭买粮出力甚多,而那些皇亲勋戚们也很是通明达理,这事不但没有过错,反有大功啊,何以事后要迫不得已离京的?”
九儿特意在“迫不得已”几个字上加重了一下语调,以此提醒邹龙,事实与你说的出入好像很大啊。
到底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人大了还真不好应付。邹龙心中苦笑一声,很沉重的说道:“殿下说得不错,公公如此为朝庭出力,可是不但没有功,却还要挨罚,以至于京城都不能呆,不得已之下只好去了边关。”稍顿一下,又道:“殿下,恕奴婢大胆,其实害了公公的恰恰就是朝庭。”
“朝庭害哥哥?”
九儿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朝中有人害哥哥吗?”
“不是!”
邹龙斩钉截铁的摇摇头:“是朝庭害了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