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关尔等何事?
第141章关尔等何事?
万安生气归生气,但他不会将气撒到人家传旨的小太监身上。见众人越说越不像话,便挥手示意安静,百官一见首辅有动作了,忙闭嘴不语,所有人的目光全转向了他,期盼着首辅会对那小太监如何说。 万安没有理会众人目光,而是轻踱两步,像是在深思什么,突然脚步一顿,抬头对城楼上的蔡伦叫道:“这可是皇上亲自下的旨意?”
万安是首辅,他问话,蔡伦可不敢怠慢,恭敬说道:“回阁老话,是陛下的旨意。”
万安“嗯”了一声,有些迟疑的说道:“你确定旨意是从皇上口中说出来的?”
这叫什么话,当然是皇上亲自下的旨了。蔡伦刚才可是一字不落记下宪宗口谕的旨意,自然知道这旨意绝不是他人假传,听万阁老的意思,好像在怀疑这旨意非皇上本意,这干系可就大了。谁敢假传圣旨啊。真要是有人假传圣旨,这旨意又是自己宣的,那不就是同党吗?万阁老这么问可不行,这罪名我可担不起啊。
忙道:“正是,方才正是陛下自己下的旨意,小的是一字不落的说给众位大人听的,绝无差错。”
万安微微点头,其实他是担心这旨意是万贵妃所传,而非宪宗本意。听蔡伦肯定,心中稍稍放心,他别的不怕,就怕这旨意真是自家“姑母”所下,那自己领着这帮人来,可就是要大水冲了龙王庙了。而且一旦让百官知道旨意不是宪宗所下,那事情就越发大了,不单单是皇上不理朝政,不见百官的事,而是一个后宫干政,假传圣旨的事。虽说这几年朝中对贵妃娘娘有意见的官员被罢了不少,但暗中反对的人也很多,如因此事而让这些人抓住机会,在宪宗面前闹将起来,自己这个带头大哥在“姑母”面前绝计讨不了好。
既然“姑母”与这事无关,万安胆子也放开来了,宪宗的性格他最是清楚,特别烦与外朝打交道,所以这次进宫面君,他敢肯定宪宗为了平息众怒,让自己清静,肯定会从善如流,接受百官劝谏。如此一来,自己的名头就算打响了。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放心,站在城门下又问了句:“贵妃娘娘呢?”
蔡伦还是一幅恭顺有加的样子:“娘娘身子欠安,在宫中歇着呢。”
“劳烦小公公再去回禀,就说臣万安今日如果见不到皇上,便与百官在这午门外长跪不起。”
“啊,阁老,这可如何使得。”
蔡伦听万安这话,吓了一跳,什么时候首辅大人如此强硬起来了?这可是有逼迫皇上的意思啊。
百官们听了万安的话,十个里面有八个露出了钦佩的目光,首辅不愧是首辅,满朝文武也就首辅大人有资格说这等话了。
万安虽然没有扭头看众人,但眼角余光还是瞥到身边人崇敬的眼光,对众人的态度感到很满意,心中有些自得。继续做出一幅天下为公的模样,毫无所惧的对蔡伦挥了挥大手:“小公公莫要多说,你自去禀报就是。”
“这….”
蔡伦有些犯难,将脑袋朝前稍稍探了探,见万安正盯着自己,不由脖子一缩,应声道:“那阁老稍待,小的这就去给你通报。”
“去吧。”
待蔡伦的脑袋从城楼上消失后,万安才将身子转了过来,这个时候不对百官表演一番,还等到什么时候。
“诸位,如果大家信得过本官的话,就请稍安勿噪,且在此等候一下,我想皇上定会传召我等,等到了君前,诸位今日劝谏之事,本官定一力争取到底,势必让皇上回心转意,勤于国事,操心天下。”
“好,有阁老这句话,下官没说的,阁老让怎么做,下官就怎么做。”
率先叫起来的是侍讲学士,状元汪朝宗,最近他在万安面前表演很是优秀,万安对他也非常器重,估摸不久之后,能在六部之中谋个侍郎衔,甚至不久后的将来,入阁参赞也未尝不可能。
汪朝宗叫了之后,万安的一帮亲信自然也跟着叫了起来,这帮人都是人精,什么时候该他们上场表演,什么时候配合最好,都摸得一清二楚。
“大伙都听阁老的,我们等着就是。”
“阁老但请放心,您老放话了,我等下官自然听令。”
也有一些以前与万安不大对付的官员对万安今天的表演也是刮目相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也都跟着说了几句。这些人一叫之后,在场不管与万安是不是近乎的官员都在那你一言我一语的赞了起来,也有心中奇怪的只冷眼看着,对周围人的反应不置一词,不过这些人多是些四五品的小官,而且有很多还是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人。其中有个身形特别高大的中年文士,如果胡义在场,定能一眼就将他认出来,此人便是翰林院编修李东阳。
午门外一片赞美声,万安难得的不去制止他们,在那眯着眼,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觉得差不多了才让人示意大家安静些。接着召来齐子俊、白昂、刘福通等在京的尚书,让他们各自安抚并看好属下官员之后,便与内阁刘诩、刘吉二人团到一块,商量入宫之后的事情。
之所以与二刘商量入宫之后的事情,是因为万安坚信宪宗一定会让自己带人进宫,这不是他认为自己首辅的位置能影响宪宗什么,而是他对宪宗的性格太了解了。这么多官员在午门官聚集着,再加上刚才自己说什么长跪不起,宪宗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做个样子出来。
果然,前去通报的蔡伦回来之时给百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皇上要召见他们。但只允许内阁成员和六部尚书及左右都御史进见,其他官员各自散去,不得在午门外停留。
听了宪宗这样的旨意,百官虽然有意见,但却也无奈何,皇上已经同意召见了,你还能说什么。自己不能面君,只能怪自己位卑职小,有什么好说道的。
刘吉、白昂和几个尚书各自下去安抚一下后,百官这才慢慢散去,翰林院、国子监的主事不在入宫行列,也都自觉得领着下属官员离去。很快,刚才还聚着千把人的午门外广场一下子就冷清了起来,只余寥寥几人而已。值守的侍卫统领也知趣的将宫门打了开来,领着一帮侍卫列在两边,恭候这些大明朝的高级领导入宫见驾。
六部中礼部尚书万安自己领着,吏部尚书吴祯则出京公干,所以最后则是入宫的人先是万安领着刘吉、刘诩、兵部尚书齐子俊、刑部尚书白昂、工部尚书刘福通、户部尚书邱进,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泰、右都御史李子雄等人入见。
众人在蔡伦的带领下直奔昭德殿而去,一进大殿,就闻到了一股硫磺味,不用说,这味道肯定是殿中那口新摆的大炉中传出来的。硫磺味很是呛人,也不知道宪宗自己怎么受得了的。万安他们捂着鼻子走近一看,宪宗正卷着袖子指挥胡义在那往炉中添加什么药粉,二人身旁还有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在。除此之外,殿中再无一人,空荡得很。
“皇上!”
被众人这么一叫,正专心致志努力工作的宪宗这才扭过头来,一脸不耐烦的望着他们。
“万安,你领着百官在午门外要干什么?好大的胆子,朕不见你,你还要在午门外长跪不起了?这就是朕的首辅所为吗?”
在场诸人之中属万安官职最高,他在心里暗诽了一下,宪宗这可是明知故问,而且一上来先倒打一耙,哪像个皇帝所为。不过宪宗发话了,他再怎么有意见,也得上前回话。
“百官听闻皇上为了炼丹,而置朝政不理,连臣子都不见了,都觉得太过荒唐,所以百官推举臣等面君,请求皇上弃了这炼丹一事,专心于国事。”
宪宗一听万安这话,不乐意了,当即就把脸挂了下来:
“朕得真人相助,炼那长生不老丹,不过七七四十九日,这些日子朝中有什么事内阁自可处理,朕不是不见你们,而是等仙丹炼成之后再见。再说朕炼朕的仙丹,干百官何事,要他们说道什么?”话音一顿,突然满脸寒色道:“莫非你们又想如当年蒋华对贵妃那般对朕吗?”
宪宗这话说得是当年他专宠万贵妃,引起了大臣们的议论和不安。大学士蒋华就面奏宪宗:“万岁,万贵妃已过生育之期,毛病甚多,不可专宠。深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分恩宠于众妃。”
宪宗没有想到,蒋华竟然在朝堂之上,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干预他的私生活。便提高了嗓音,对满朝文武大臣说:“朕幼小之时,被代宗皇帝废去了太子之位,同母后躲避深宫,看人脸色,仰人鼻息,受尽冷落。只有太皇太后的使女万贵妃,不但不对朕另眼相看,还时时怜悯朕,关怀朕,抱着朕睡觉,陪着朕玩耍,送给朕可口的点心食品,使朕的童年得以温暖和快乐,使朕在被废的年月里,得以忘记烦恼和忧愁。先帝复位,朕被再度册立后,时时感念万贵妃的一片深情厚意,执意把她要到了东宫,留在了朕的身边,以期有朝一日给予报答。朕继位以后,一心想封她做皇后,只因母命难违,才不得已封她为贵妃。朕专宠她有何不对?有何不可?用得着尔等在朝堂之上来说三道四吗?”
听宪宗这么一说,蒋华哑口无言,其后马上被宪宗勒令回家养老了。所以宪宗最是受不得别人说他,如果说的事情与万贵妃无关或者自己并不是特别热心的,那也好说,不做就不做,但若是与这二者扯上关系,那可就对不住了,天王老子,老爷英宗从棺材里爬出来都阻挡不了我。
见宪宗搬出当年蒋华旧事,万安和刘吉、刘福通等人心中一凛,蒋华的前车之鉴说来也不远,不过数年时光,要是皇上铁了心要炼丹,我们这么一劝阻会不会也落个蒋华的下场呢。
兵部尚书齐子俊是个直性人,向来敢作敢当,当年在河套筑长城对付鞑靼人,一点也不落人下,喝是进士出身,但却磨练得像个十足的武将。见首辅万安脸色有些难看,当下上前奏道:““皇上,这长生不老丹实在是虚无之物,千年以来历代皇帝都曾炼过,可是却无一人…”
“住口!”
齐子俊话还没说话,宪宗就勃然大怒起来,这话不管对还是不对,听在宪宗耳里就如掏他的心窝子一般,人现在正炼着呢,你这大盆冷水就泼过来,什么意思吗?
“朕今日接见你们已是破了大戒,若不是真人为朕护法,你们这些沾染了俗世之气的世间中人往这殿中一进,这真气早就泄了。现在朕已经说了,朝政之事但由内阁料理,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你们商量着办,你们还要朕如何?”
见万安要开口说话,宪宗一句话就堵住了他的嘴。
“万安,你若是再多言,朕尽可让你在午门外跪着,长跪不起,哼哼,朕倒要看看长跪不起会不会跪死人。”
万安听了这话,吓得再也方才在午门外的豪气了,看宪宗这样,可不是闹着玩的,自己千辛万苦丢尽脸面才有今日这般官位,可不能一时冲动就给搞没了,那也太冤枉了。本想再说几句的,现在却是一句话也不敢说,把嘴巴闭得紧紧的,生恐自己一冲动,从嘴里冒出句话来惹宪宗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