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第1407章想要成仙的白蛇
这样一想白蛇也明白如果成为了仙人的话,那么成为人的梦想,她就一定可以达成了,但是又怎么样才能够成为仙呢? 人都没有办法成仙,而白石却连人都达标成不了,他又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仙人呢?
她继续去问蛇族长老,蛇族长老告诉她有这么一颗晶石,这颗晶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在是开天辟地以来绝无仅有的一颗。
有人说这颗晶石其中蕴含着让一个人成仙的秘诀,但这个经10年转,曾经到过很多人手里,但是没有一个人成为仙人,因为这个晶石所隐藏着巨大的能量,虽然能够帮助人们修炼,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将里面的能量全部提取完毕。
因为人类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而晶石里面所蕴含的强大能量却是仿佛无穷无尽,即使他们有些人吸收了一辈子也没能够吸收完,反而在死后这些力量又全部反哺给了晶石,但是白蛇不一样,她是妖。
妖怪与人不同,妖怪的寿命异常的长远,这是人类所不能够比拟的,也是她的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他得到晶石的话,确实有可能成功,靠这颗晶石飞升成仙。
于是白蛇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打探到了晶石的下落,这颗宝贝落在了一群人手里,为了这件东西人们大打出手。
最后被白蛇捡了,便宜成功的拿到了这颗晶石,于是她离开了蛇族族群,找到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开始修炼,一直待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她一直吸收着晶石里的能量,她的一身法力也变得越来越强,她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全身的力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她以前无法想象的地步。
白蛇觉得如果自己现在的实力的话,绝对能够打败当时抢夺晶石的那些人。
而且她作为一个蛇妖,霸占了晶石这么长时间,那些希望抢夺这颗晶石的人们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
所以她隐藏的地方终于被找到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人们或者妖怪全部都想要抢夺这颗晶石,用尽了一切的办法。
但是这么多年来,白蛇一直守护着晶石,不断的吸收其中的力量,她的实力确实达到了不可估量的地步。
那些企图抢占这个晶石的人们和妖怪,全部被白蛇打败,并且她没有杀死过任何一个人,拥有这样的实力又这样的善良,她可以说得上是有史以来第1位。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她对自己的实力也有些自信,再加上他确实是非常善良,小男孩这样一个年轻的孩子,而且看起来非常的可爱。
白蛇一开始是绝对想不到这样的孩子会偷走晶石的,可事实真正的发生的时候,确实打得她措手不及。
不过到现在情况而言,这个小男孩所做的事情一定有他的道理,因为萍姐白蛇这么多年的眼光,这个小男孩不是那种做坏事的人,他是决计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做偷盗的事情。
那很有可能这个小男孩想通过晶石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可能对于他而言非常非常的重要。
但同样的晶石对于白蛇而言也非常非常的重要,于是一人一蛇便这么僵持下去,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晶石。
这个情况下第3个人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而秦风显然就是第3个人,而且在场的两位故事里的主人公却完全没有发现秦风的存在。
秦风也一直在远处观察着,这两个人主要是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跟他以前的哥哥非常像,尽管他们绝对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对于已经失去一次哥哥的秦风而言,他是绝不会第2次看到他哥哥受到伤害的。
秦风早在最先看到眼前的情况时,就已经暗自下定决心要帮助小男孩了,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对于小男孩已经非常的不利,因为白蛇的速度太快,显然已经拿住了小男孩。
而小男孩在这种情况下是绝对守不住晶石的,当然除非是白蛇大发慈悲放过了小男孩,但是鉴于白蛇守护了这个晶石这么长的时间,而且又追了这么长的路,显然是绝对不会放弃这枚晶石的。
秦风当然不傻,他显然明白这个晶石的能量肯定非常巨大,虽然说她也很眼馋,但是显然现在情况下,小男孩的性命对于秦风而言更为宝贵。
适当的情况下,他可以放弃晶石,只保护小男孩的性命。
所谓有得必有失,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吧。
白蛇的速度非常快,显然已经用巨大的身体将小男孩四周全部围住长长的身体,围成了一个圈,白蛇的头正对着小男孩。
小男孩仍然是死死地,抓住晶石不放,开口说。
“白蛇,白蛇,求求你了,我真的是不能放弃这个晶石,我要去拿他,救我最珍贵的人,我的叔叔他是我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受了非常重非常重的伤,如果没有这个精神的话,他一定会死的,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救他了。”
小男孩诚恳的眼神虽然打动了白蛇蛋是白蛇这摇脑袋,因为这个晶石就算是别人说破了天,她也不会交出去的。
虽然小男孩的话,确实让白蛇心里非常的难受,因为小男孩果然不是那种坏人,而是想要拿这个晶石去救他的叔叔,而且这个叔叔对于他而言非常的重要,这样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了。
像他这么样的孩子,为了救自己的亲人拿走自己的晶石,这之间的艰辛可以想象得到。
设身处地的想,这个孩子真的是让人难以伤害,尤其是白蛇还是如个善良的妖怪。
可是她的善良和她的梦想相比较起来,她终究是两难。
“对不起了亲爱的孩子,虽然这对于你而言非常的残酷,但是我只能告诉你,我不能让你拿着这个晶石走,你的叔叔或许对于你而言非常的重要,但是这个晶石对于我而言同样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