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2章
第32章第32章
见王婆子盯着陆萌萌看,李若兰忙道,“王婆婆,这是我来福爷爷收养的义女,刚从南边逃难来的。”
王婆子露出一个了然的神情,看着陆萌萌似笑非笑地说了句,“难怪了,这模样看着就不一般。”
为了防止意外,陆萌萌出门前还特意用锅灰将脸抹了抹,但一个人的神韵并不会因为容貌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她,太特别了。
那双眼睛明亮亮的,落落大方的样子就不像农家女。
陆萌萌也掩盖不了这个,听到婆子这样说,便福身行了一礼,“承蒙王婆婆照应。”
声音悦耳,举止有度,这样的人走到哪都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王婆子猜陆萌萌曾经的家境不错,现在落魄了也不傲气,倒还真生了几分好感出来。
她甩了甩手,“不必多礼,都是苦命人,说这些干啥?”
她说着又看了看干货,见这些东西品质的确不错,便都买下了。
待人走了,陆萌萌便小声问道:“若兰妹妹,这户人家什么来头?买东西真豪爽。”
一出手就包了独轮车上所有的东西,给了八两钱,这不是一般豪了。
“她是王家的人。”
李若兰帮李来福推着车,小声回应着,“王家也是松辽郡世代望族。这镇上的房子听说是他家大夫人在住着,说是身体不好,带着她幺女在这儿修养身子。”
“难怪了……”
世家,那可不是一般有钱人能比的。难怪一个采买婆子都穿得这般体面,甚至还有金耳环。这等门第,还真不差那几个钱。
八两银子,都是山里捡的东西,几乎没成本,等于净赚。加上之前赚的十一两,现在她有十九两银子了。
有了这些钱,她就能置办一些东西了。她让李来福带着自己去了药铺子,买了硝和硫磺。
这两种东西在古代除了用来造烟花外,还是药。她、李若兰、李来福三人轮流进店购买,这才分别买到了两斤硝和三斤硫磺。
买完这些,她又去买了些粮食、棉花、布料,还订了些竹子。
地道的机关还是做得简陋了些,小李村需要威力更强大的机关以及杀手锏。
她花起银子来毫不手软,看得李来福嘴|巴直抽,心里直呼“败家,败家”。
陆萌萌把十九两银子一口气花了个干净,待回家路上时,那小独轮车上已装满了东西。
李来福也不敢问陆萌萌要做什么。高人行事,自有法度。他不是真给人家当爷爷来的,人家是给他面子,才挂他名下。
待到了村里,李若兰便喊人来搬东西。没一会儿,王三娘便带着人来了。见到这多东西,她很吃惊,“姑娘,您怎么买这么多布料和棉花?”
“马上就要入冬了,可好多孩子还没袄子穿。麻烦婶子辛苦些,给孩子们做些过冬的衣服吧。”
陆萌萌不在意这些,可李家村人听了这话却是红了眼。
“姑娘,我们太没用了。”
王三娘红着眼,“您在山上自由自在,下了山反而要被我们拖累。”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陆萌萌道:“山里我熟,明天我带大家上山采蘑菇去。”顿了顿又道:“我山里还存着点东西,我再去背点回来。”
“姑娘!”
一个妇人忽然跪了下来,“砰砰砰”的,连磕三个响头,“姑娘的大恩,小妇人没齿难忘!”
在松辽郡,每年冬天都会有孩童和老人熬不过去。棉花在这个时代并不便宜,一斤棉花的价钱高达320文。许多人因缺少过冬的衣物而被活活冻死,小李村也不例外。
尽管李修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但有些事并不是他努力就有用的。
陆萌萌拿自己的钱给孩子们做衣服,这在大家看来就是活命之恩。
陆萌萌忙把人搀扶起来,“婶子,不要这样。我既落户小李村,总要为村里做点事的。别哭了,明天随我一起上山采蘑菇,捡松子,争取今年冬天村里每个人都能有件厚袄子。”
大家欢呼了起来。
谁不想过好日子?这不是没门路吗?
不过欢呼后,有人就担心了起来,“姑娘,那抱湖儿山可是红娘娘的地盘,我们这样……”
“不会。”
陆萌萌摆手,“我在山里这些年,红娘娘都未怪罪。她既是抱湖儿山的守护神,自能看见民间疾苦,我等取些山货,不会怪罪的。”
顿了顿又道:“我看村里空闲的屋子有很多,等再卖几批山货,咱们把屋子修缮下,我教你们种蘑菇。”
村民们瞪大眼,“蘑菇……也能种?”
菌类当然能人工培育,只是人工培育蘑菇是个苦活,尤其是在古代。
陆萌萌带着村民去西山了。
有她带路,有球球警戒,大家警惕些,倒也不怕会出事。
两日后,趁着太阳好,大家把采来的菌类分类晾晒。而陆萌萌则带着李来福开始修缮旧房子。
小李村有许多空房子,这些房子大多是土建的,且有火炕,这种房子只要稍微修缮下,便能充作菌类的种植房使用。
陆萌萌也不敢托大,先改造了两个房子出来,然后便画了图纸,让李来福带上几个人,帮着一起做培育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