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80章 - 基建狂魔今天登基 - 柳二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0章第80章

第80章第80章

诸乡绅对于朝廷的无能是有心理准备的。但说到底,他们还是不希望轻易改朝换代,哪怕知道朝廷烂,但多少还是抱有点希望的。

但看到陆萌萌和朝廷随便谈判了下,朝廷就放回了他们的家人,欣喜之余难免对朝廷感到失望。

这朝廷没救了,或许他们该期望陆氏与晏崇光能赢,这样他们都是有功之人了。

占据了整个辽东郡与周边地区后,义勇军按照治理邱行县的方式开始治理整个地区。

今年粮食是来不及种了,但他们得调查整个地区的贫困情况。陆先生说过,有人才能创造一切。朝廷不珍惜百姓,那百姓就会反对朝廷。他们想要获取民心,就要认真对待百姓。

辽东郡换了天,百姓一时间是惶恐的。但看到义勇军没有像其他起义军队那样乱抢乱杀,甚至还抓混混、地皮流|氓、村霸和山匪后,便迅速安定了下来。

等义勇军来调查家里情况时,大家都显得很配合。再看义勇军待人亲切,就像自己的乡邻一样,大家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纷纷诉说自己当下的困难。

义勇军都做了详细记录。而另一边,因着已确t定朝廷不会再来镇压,乡绅地主商贾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纷纷开始送粮过来。

如今辽东郡是陆氏说了算,人在屋檐下,怎么着也该表示下了。

陆萌萌收了粮,敲锣打鼓地给人送去匾额后没几天,就通知了各商贾、乡绅,她要全力收购硫磺等物,以黄金购买。

这可喜坏了各路商贾与乡绅。他们大抵能猜出陆氏手里的东西类似爆竹,只是他们不得要法,即便从陆氏购买的东西里能猜到配料,也只能知道这玩意跟爆竹的造法差不多,但为什么陆氏手里的爆竹威力能这么大,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即便朝廷不来镇压了,陆氏看起来又是个能干的,还得了晏崇光三万大军,那么人家便是一方豪强。他们在她地盘上过活,自然也是希望她能坚|挺一点。

毕竟就陆氏抢下辽东郡以后,他们发现,世道是在好转的。

有了商贾乡绅帮忙,陆萌萌买卖铁、粮食、硫磺的速度就快了起来。

小李村如今已有重兵把守,那儿部分地方成了兵工厂。如今手里工匠多了,买卖铁矿也容易了,待原材料到位后,各项进度就快了起来。

转眼,天寒飘雪,就到了年底。

许多乡民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日子比往年好过了许多。在了解了当地的极端贫困户后,义勇军给大家安排了修路、修城墙、建造公共厕所、扫大街的活。

钱不多,却足够他们温饱。一些丧失劳动力的给了米粮、盐油、过冬的衣物不说,还派了大夫给检查身子。

等到了过年,一些特困家庭还领到了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想到朝廷干的操|蛋事,再看看义勇军干的事,这下大家都不念朝廷了,都盼着陆先生能长长久久的统治辽东郡。

过完年,待开春后,不少村子都领到了高产粮种。虽然不多,但想想整个辽东郡这么多人,大家都能领到,心里就挺平衡的。而且听人说,土豆一年可两种,等收获后,就有足够的粮种了。

除了分发高产粮,义勇军还入驻各村教大家立体养殖,开办识字班。也是奇了,明明都是种田,可义勇军教的办法听起来就觉得厉害。难怪小李村人的日子能过那么好,原来早就得到陆先生的秘传了。

至于认字?他们搞不懂他们这样的人为什么要认字。但既然是免费教的,那就学呗。不然像他们这样的人,几辈子都别想认字。

民心的稳定让整个辽东郡都绽起了生机。

因着要建官道、城墙、公厕以及招募各类工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被释放,城里或城郊的房子得以出租,各行各业的需求也大了起来。

做工工钱不高,但供三餐。如此一算,工钱就算高了。工人赚了钱,回家时总得买点什么回去,如此一来,城里的生意也好了。

一些商贾也是欢喜。他们发现这位陆先生不歧视商贾,相反她很鼓励大家经商。虽说所定商税比朝廷高,但义勇军军纪严明,各地官吏被整治了一番后,也不敢再搞盘剥的事。

一本账一算,发现如今做生意的开销比旧朝低得多后,交商税的抵触心就没了。

最关键的,生意是真好了啊!义勇军需要的大量物资且不提,就城里的各行各业那是真红火了起来。

世道安宁生意好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陆氏刚占领辽东郡就让生意好起来了,到底是用了什么法子?

有聪明人很快就想到:同样是给官府干活,一个得自带干粮,一个却给钱。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动不但提升了乡民劳动的积极性,还盘活了商市,让萧条的各行各业都繁荣了起来。

最关键的,陆氏统治了这片土地后,就颁布了澄清吏治,打击贪腐的公告。投诚的将领,官吏可以继续任用,但要是继续鱼肉乡民、贪|污受贿就要受到严惩。

有苦主大着胆子去告状,陆氏还真把人拘到案,而且是公审。

好多人都去看了公审,对于陆氏办案的手法他们不得不佩服。

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有证据,证人的身世,从何业都是调查得清清楚楚的。

不光有逻辑上的推理,还有相应的证据,这种办事严谨的风格让一些想诬告的人直接歇了心思。

官吏惧怕陆氏的手段,故而也不敢再造次。再加上大昭俸禄低微,而陆氏上来后除了给他们加了月俸外,还提供了医疗、养老的保障,倒也让不少人消灭了抵触的心思。

大家也不眼红当官的福利好。说真的,想在陆氏手里吃上这福利可不容易。

什么巳未才开衙门?不允许的。辰未就得开衙门。下午也别想回后堂去,必须到申时未才允许关衙。关衙了还不算,还得有人值班,总之官府办事的地方人不能空,必须时刻有人。

月俸是高了,可干的活也多了。而且陆氏还给大家出了个考核,要他们狠抓地方民生经济。半年一小评,一年一评,做得好加薪升职,做不好就滚蛋。

这就要命了。

他们当官当了这么久,历朝历代都是三年一小考,九年一大考的。怎么到了你这就要一年一考了?不过大家也不敢屁话。脖子硬不过陆氏手里的义勇军,她要抓民生,抓经济,官吏还能怎么办?只能去上陆氏那上课,学习陆氏的经济之法。

邱行县惠民街满月楼内,消失已久的辽州使君慕容极身着一身普通的棉袄子,带着一定皮草帽子,一边喝着酒,一边听着周边之人的议论,嘴角慢慢有了笑容。

“衙门又出公告了,护国夫人要招募大量能读文识字的人,说是要在各县办识字班。”

“这位夫人行事真是古怪,为什么想要教普通人认字?”

“我听说加入义勇军的,都要体检。所谓体检,就是查身体有没有毛病,重点有没有传染病。身上有虱子的,皮肤有病的,陆氏都会给予治疗。治疗完了,就要去军中所办的识字班上课。”

“听说不光要认字,还要学算数呢。这陆氏到底是想做什么?难道真想搞什么天下大同?”

“你们哪有那么多疑问?圣人文字若人人能读,那不正是圣人盼望的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