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利害,请辞监国
皇宫,养心殿。 余忠来到了洪武皇帝的面前,轻声说道:“陛下,奴才已经查清楚了。”
洪武皇帝“嗯”了一声:“看来朕患顽疾的消息他们都已经知道了。”
余忠低下头:“奴才已经将那些嚼舌的处死了,不过消息还是已经泄露。”
洪武皇帝哈哈大笑起来:“这消息一出,估计又有人会不安分了。”
余忠不敢再说什么,洪武皇帝收起了笑容:“东宫那边这几日可有什么动静?”
余忠说道:“这不是过年么,一些大臣入了东宫应该是给皇太孙拜年去了。”
洪武皇帝淡淡地说道:“往年也是这样么?”
余忠没有说话,放在往年便是有人去东宫也不像今年的人数之多。
“朕累了,是该好好歇歇了。”洪武皇帝叹了口气。
余忠扶着洪武皇帝走到了榻前,伺候他躺下。
“余忠哪,你说这人老了有什么意思?”
余忠哪里敢搭这茬,洪武皇帝又自顾说道:“朕要强了一辈子,最后还是逃不过生老病死,便是皇帝又如何?到现在朕终于明白孤家寡人的含义了。”
余忠发现洪武皇帝的眼角竟然隐隐有泪光,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眼前的这个老人一直以来在他的心里都是高不可攀的巨人,现在看到他的样子和寻常的老者又有什么区别。
余忠能够感觉得出来,洪武皇帝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撒手而去。
“拟旨告诉六部,以后有什么事便让皇太孙定夺吧,他也该担起这份担子了。”
余忠微微一愣,他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的突然。
翌日一大早,黄子澄就来到了东宫。
“恭喜殿下!”黄子澄一脸的笑容。
皇太孙却是一脸的平静:“喜从何来?”
黄子澄道:“圣上已经下旨六部,从即日起由殿下监国,从现在起殿下就是大明真正的储君了。”
皇太孙没有说话,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黄子澄有些不解:“这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么?”
皇太孙看了他一眼:“你真以为圣上会把权力交给我吗?所谓的监国不过是他的一种试探罢了。”
黄子澄瞪大了眼睛,他没想到皇太孙会这么说。
皇太孙坐了下来,端起了茶几上的茶杯:“你不会忘记了前两日宫里处死几个太监的事吧?”
黄子澄心里一凛,宫里死了几个太监的事情他当然记得,那些个太监之所以会被处死便是将圣上患顽疾的事情泄露了出去。原本黄子澄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没想到最后敬事房的那几个太监竟然全都被处死了。
黄子澄轻声说道:“殿下的意思……”
皇太孙轻叹:“这个时候最忌便是得意忘形,这监国的事儿我是断断不能接受的,一会我就会进去请辞,我若真答应了那我这皇太孙的位子也就坐到了头了。”
黄子澄正想说什么,一个声音从房间外面传来:“殿下英明,这监国做不得!”
来的人是齐泰与方孝儒,而说话的人便是齐泰。
皇太孙请二人坐下,看着面前的三个师傅皇太孙哪里会不明白他们是为了何事而来,特别是齐泰刚才的那一句就很能够说明问题。
坐下后齐泰轻咳一声:“早上我见了余公公,余公公说圣上昨晚的心情很差,还特意询问了一下东宫的情况。”
“哦?”皇太孙皱起了眉头,若是平日里洪武皇帝能够想到自己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偏偏是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这时候要是让洪武皇帝给惦记上了真不是什么好事。
方孝儒道:“殿下,不是老臣说你,这几日你该闭门谢客啊,更应该守在圣上的身边尽一片孝心才是。”
皇太孙苦笑:“我入宫时便和皇爷爷说过,希望能够伺候左右,可是皇爷爷却说朝廷的事情我必须要抓起来,如今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不能再这样的操劳,不是我不想尽孝心,是他根本不给我这样的机会。”
方孝儒听了便不再说什么,齐泰道:“他那只是嘴上说说,你自己想想,便是如今让你监国,江山社稷的事情你做得了主么?六部虽然接到了圣上的旨意,可又有谁真把折子递到东宫来的?”
黄子澄也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看来所谓的监国只是为了试探一下皇太孙是不是有野心。
“北边那位可有什么异动?”皇太孙的眼睛一直盯在北平,盯着燕王朱棣。
齐泰回答道:“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动作,或许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圣上重病的事情。”
“不可能不知道,这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在等待机会,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便越不能轻举妄动,便是他自己想不明白,那个道衍和尚也会提醒他的。”
齐泰缓缓地说道。
皇太孙点点头:“提起那道衍和尚本殿下很是看重,要是我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那何愁大事不成。”
方孝儒说道:“那等妖僧只会乱国!”方孝儒向来不喜欢道衍和尚,黄子澄也说道:“难不成在殿下的眼中我们还不如一个和尚么?”
皇太孙忙笑道:“三位师傅可别多心,本殿下只是惜才,没有别的意思。”
齐泰却道:“殿下说得没错,像道衍和尚那样的人确实是难得的栋梁之材,不过也不仅仅是道衍和尚,还有两人也都挺有本事的,殿下若是能够笼络将来定能够派上大用场。”
皇太孙来了兴致:“哦?”
齐泰说道:“一个是刘廌,另一个便是陈诚,那刘廌自不需要我说了吧?”
皇太孙当然知道刘廌,只是他也知道便是当今圣上也不能让这刘廌入朝为官,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将其笼络。
“这个陈诚我知道,就是即将出使西域的使臣,对吧?”方孝儒问齐泰。
齐泰点头道:“正是他,之前使团案的顺利告破他可是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