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战事再起 - 大唐贞观绝恋 - 芸芸众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贞观绝恋 >

第450章战事再起

第450章战事再起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其他各房的半老姨娘们还在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去吸引二房老爷注意力的时候,掌家姨娘伴着贤惠模样理家,那一双儿女分工合作,女儿给二房老爷做了双袜子和鞋,儿子房子怡要让父亲指点抽查功课。  这一来二往的,二房老爷的身为人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难得的激发出来了一星半点儿。

他原本四处摇摆的天平就再次的向掌家姨娘倾斜了,本来嘛,娶妻就要贤德,妾室才需要艳丽。掌家姨娘现在的表现就是一房主母该有的样子。

想明白了这个,他又在两个儿女的哄骗下到大房里闹起来了。

房易之也是无法,被逼得无奈之下就撩下了一句话,要不尊族规也成,自请分家,自此二房的所有人不再享受房家的荫蔽。

二房老爷一听这句狠话,灰溜溜的就回去了。分家,分个屁,他连自留地祖产都被收公代管了,分出去了还怎么维护这种表明上的风光?

现在虽说不如意,但是一旦分出去自立门户了,二房人不就跟那些贱民们一般要为了生存绞尽脑汁了?他可是世家出身,混成那模样还不如死了得好。

所以说,房易之也是料定了他二房老爷没有那个本事,也没有那个魄力一拍桌子对着他吼出来那句“分家就分家,我巴不得了”的话才敢如此将他。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二房老爷真的是疯了要自请分家出去,就像儿子瑜然说的,百年老树,有些枯枝败叶不清理,影响整体就是因小失大了。

就像关云长,如果不是危及生命,他哪里会选择刮骨疗伤?这个过程虽然疼,但总比失去生命要好吧!

二房老爷被呛后,也就歇了跟瑜然父子斗志斗勇的心,反正有无主母二房都是个烂摊子。

剩下掌家姨娘母子三人气得只能暗地里咒骂房易之不通人情世故,不管如何,靠着房家这颗大树也总比分家出去了好。

……

一晃眼,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去了,长安城里也陆陆续续的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程府里的少夫人杜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但美中不足的是,哪怕是刚生下来,就能看出来完全是继承了老程家黑丑粗鄙的基因,一点点儿娘亲的样貌都没有遗传到。

那磕碜的,据说杜氏生下来后看了第一眼就哭了。而旁边的稳婆看不过去了就安慰她,小孩子生下来都这样,长开了就好看了。

但事与愿违,哪怕是出了月子,儿子依旧是黑不溜秋的,因而,一看到程昆仑,杜氏现在就是一肚子的怨气。

与之相反的,程府里的其他人都特别满意,程咬金哪怕在病中,都支撑着病躯去看了看这个重孙子。

第二件大事就是,长孙府里又闹出来了个大乌龙,掌家的二儿子利用手中的职权奸污了一个远房里的侄儿媳妇,那侄儿媳妇原本是上门来寻找丈夫的,哪知倒被那个掌家的色虫见到了,他以为是哪个小管事的媳妇,就利用了手中的职权,一哄二骗外加协迫就成了好事。

等那小媳妇哭哭啼啼的要找到长孙无忌诉苦的时候,那二房不成器的掌家儿子才发觉事情不对,闯祸了。

他百般阻拦,哪知道那小媳妇也是个泼辣人,跑到了皇宫门口就拦住下朝归家的长孙无忌,不要脸不要皮的把事情当着其他下朝归家的大人们的面就一把鼻涕、一包眼泪的哭诉了出来。

长孙无忌的脸色当场就挂不住了,有心让那侄孙媳妇住嘴,可当着许多同仁的面又不好发作。

李治对这种家族乱伦的戏码本来也不感兴趣的,正准备离开,但是那媳妇哭腔里说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她说:“我男人说,族长您吩咐他去江南办差,这都半年多了也不跟屋里写个信回来,公公婆婆都急了,让我来问问。”

长孙无忌含糊其辞的态度更是让李治心中警铃大作。半年前派人去了江南,却又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他瞬间就联想到了杀手营里的神秘人。

如果这一切都是长孙无忌安排的,那就都说的通了,整个朝野里也只有他有那么深沉和狠毒的心机。

长孙无忌黑着脸听完了那些,许多的朝臣也都围着看完了热闹后才陆陆续续的上马车回家了。

回到府里,李治梳理了自己的思路后发现,如果长孙无忌很多年前算计他的事实为真,那这个国舅爷绝不可能是为了太子李承乾而冒天下之大不讳布局,绝对是有了二心。

江南的暗卫忙活了很久,终于也有了点儿眉目,他们拿着李恪给他们的三司会审时候从长孙府里的暗卫剑柄里发现的那个地图,在深山里发现了那个地下工事的入口。

当消息传回长安的时候,摄政王李恪和九王爷李治都很兴奋,正准备把手底下信得过的谋臣聚在一起商议出一个对策的时候,边关传来了急报。

北面的一个蛮夷部落又不顾结盟约定,屡屡进犯大唐边境。一个月前,杀光劫掠了大唐边境上小镇里的所有男丁,女人们则是被他们掳去为奴为婢。

更让人担忧的是,其他各部也有着蠢蠢欲动的趋势,如果大唐不能迅速出兵打服他们,那整个北面的游牧民族都要闹腾起来。

急报传来后,就连在别院里修身养性的皇帝李世民都有些坐不住了,急吼吼的一连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就是让摄政王李恪领兵出征征服蛮夷,第二道圣旨就是调集闲散的府兵们自带粮食集结,而第三道圣旨就是让九王爷李治暂时和太子李承乾一同理政。

蛮夷的叛乱完全打乱了摄政王李恪和九王爷李治的计划,最后两人经过一同商议对策后,掏太子底的打算不得不被暂时搁置,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必须转移到那边的蛮夷叛乱上去。

当第一道圣旨传出来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差点儿乐坏了。这个碍手碍脚的障碍物终于被移开了,整个朝政就由他自己把持着,想想那场面,他就有些激动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