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责罚令出台2
第337章责罚令出台2
九王爷李治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随后说道:“都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一府的谋臣和户部这几十号人你也要人尽其才,让他们完善去,你回家休息,我回家陪妮子去。” 摄政王李恪却不禁摇了摇头,这困扰多日的困局终于豁然开朗,他又怎么可能睡得着呢?肯定是要尽快的就这个方案制定出好的计策,这件事情再这样拖下去也不好,还不如现在就直接趁热打铁。
“听说你那单纯的红颜知己已经有孕了,王府里的女人都不单纯,你可要好好护着她。”摄政王李恪望着九王爷李治,随即也真诚的提醒道。
普通庶民都羡慕皇族里出身的孩子自带金汤匙,生来就可以有着很尊贵的身份,过着富贵的生活,可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些孩子从来都比其他孩子命途多舛,遇到的灾难也更多,面对的危险当然也很多。
能够平安的生出来,那都是极其幸运的事情,能够经历三灾八难好好长大,这都是要佛祖保佑的,而且,他们成年后的艰难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还会体会到更多的辛酸苦辣。
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下辈子和丹阳都出身在农家,能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不用每日里都费尽心思,还要跟自己的血脉亲人针锋相对,甚至最终有可能还要以命相搏。
小时候,两个人青梅竹马,长大了就结为夫妇,男耕女织,生一堆孩子,让别人羡慕去,就算是过的清苦一些,但也比现在这表面风光的生活好的太多。
“三哥放心,我早就防着她们这一手的,府里都已经安排好了。”李治一听这大丈夫三哥居然还关心起了自己后院里的事情,也不由得感激的回答道。
看着摄政王李恪那悠远的神情,李治以为他又想起了自己王府里的龌龊事,便很想开解他。
丹阳和三哥之间的感情,李治也不是看不出来,只不过注定不会有开始的事情,他们这是在为难自身,李治也只能叹口气,既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也不能干涉这些事情,其实他也感到很迷茫和担忧。
三王府里名义上的那些女人间的争斗其实也绝对不会逊于其他任何的一个王府,他们早已见惯了后宅当中的很多肮脏事儿,一些事情上更是比其他的人看得透彻,所以很多的事情也非常的清楚明白。
“九弟,你还是回去吧,我召集户部的大小官员,先草拟个章程出来,还得谢谢你今天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好的方案。”哪知道,不待李治再开口,摄政王李恪就又是恢复成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看样子是准备继续工作了,完全是没有打算休息。
也对,三哥从来都是越挫越勇的汉子,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困住的都是些格局小的平庸之辈,却困不住他这种顶天立地的男子,自怨自艾,从来都不是他的本色,这点儿小事肯定是让他无法放弃的。
李治不想打扰这个工作狂人,摇着头笑着走了,他现在也的确是该处理自己的事情去了。
等户部所有官员到齐后,摄政王李恪将自己刚才琢磨的办法说了出来,等他一说出自己那初步的想法,尚书大人房易之就激动的连话都有些说不利索了,胡子一抖一抖的,那模样看起来甚是有趣。
“王爷,老夫真没想过,这欠款还能如此来收,我吃的亏虽比您吃的盐还多,但都没您精明,王爷真是有大才之风,让我等简直羞愧。”
一激动,房易之说起话来也有些口不择言,差点儿说成了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幸而这下脑子转的快,才变换了这明显是摆资历的不妥句式,但这也足以看出房易之的心底到底有多么的激动。
摄政王李恪也没有在意房易之究竟是拍马屁还是在诚心诚意的夸他,现在,只要能收归国库欠款,其他的都无关紧要,而且身为皇子,他对这些夸赞的话语早就有些免疫了。
九弟把这法子献给他的时候,他确实也是被他的奇才惊艳了,没有想到九弟竟然能另辟蹊径,想到这样的好办法,九弟果然还是有些本事的。
户部的其他几个官员也看起来有些激动,接着又夸赞了李恪几句,然后大家便一起讨论了实施细节,制定了大致的计划,这一办法的出炉也让他们这几天一直都紧绷的神经舒缓了不少,终于能够稍微的缓一口气了,所以大家的脸上都难免的露出一丝的轻松。
第二天,各欠款的府里都收到了户部新出的告示一份。
告示的内容大致是:户部为了奖励积极还款的人,特意允许前十名人八成还,前二十人九成还,前三十名九五成还,条条款款都写得非常清楚。
当然,这有奖也有罚,后二十名加收百分之二十五的滞纳金,后十名百分之二十的滞纳金。
若是有人抵死反抗,到了限定日期还不还清欠款的,田产宅院一律折现抵国库当做还款,更重要的还要官降三级且三代内血亲“连坐”,对于不按时还款的人还要公示。
众府一听,反应各异,有人骂户部尚书房易之想银子都快要想疯了,百分之二十五,那就是四分之一的暴利,简直是比长安城里放高利贷的奸商还黑,真的是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
当然,也有人骂摄政王李恪缺德,官降三级,而且还三代内血亲“连坐”,简直就是暴秦的政策,自己的兄弟、姐夫、妹夫之类的借国库银子不还,与自己何干?他们借来的银子又没递自己花上过半文,凭什么飞来横祸,要一起跟着遭殃?这三级一旦降下来了,猴年马月有才能升上去?
这下,几乎所有的朝廷大员都开始急了,没借国库银子的人,近来一直都在隔岸观火的大臣也都开始上火了。
算上三代,谁家没有几个穷亲戚,他们不争气,去借国库的银子不还,却白白连累自身,谁乐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