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清算国库账目2 - 大唐贞观绝恋 - 芸芸众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贞观绝恋 >

第331章清算国库账目2

第331章清算国库账目2

李恪有些不依不饶的说道:“众位为了不还这银子竟然如此不顾体统,这让那些来进贡朝拜的番邦小国如何看我天朝?”说这里的时候,李恪变得疾言厉色了,事情有关国家的威严,那肯定是重中之重。  “如今,这万国来朝的大好局面都是我大唐好儿郎的尸骨堆出来的,各位如此糟践,就不怕百姓骂么?你们为了一些小事就如此兴师动众,也不怕天下的人耻笑吗?”李恪说到这里,眼睛全是泪花,他也想起了自己出征的时候面对的种种惨况,那些大好男儿都是在刀戟之下,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听到李恪的话,围观的百姓中,已经有人在小声的在啜泣了,是啊,这些年来,大唐虽然说总体上比较稳定,可各种小仗其实也没怎么断过,他们哪户人家的儿子、丈夫没有上过战场?又有很多人自此失去了儿子、丈夫?

更何况,自古以来的战事都屠戮的是老百姓,可怜的也只不过是老百姓罢了,这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家,哪里会在意这些老百姓的生与死呢?

人群里不知道谁先砸了个鸡蛋到世子爷的身上,其他人一看,也都砸鸡蛋的砸鸡蛋,扔菜叶的扔菜叶,那些朝廷大员和世子身上都是狼狈不堪,被百姓们疯狂的针对,他们在用这些动作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和悲伤。

这下,根本不用兵丁去驱赶他们,一个个的抱着手里的家当和下人都灰溜溜的回府里去了。

摄政王李恪见此,又回过头来对着在场的百姓们说道:“诸位放心,救命银子我李恪就算是得罪满朝官员,也一定给它收回来。”

百姓们眼中都浮现出了泪花,然后不约而同的跪了下去,一个个的都喊着,“陛下万岁万万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那声音犹如洪钟一般,震耳欲聋。

在百姓的呼喊声中,摄政王李恪拉着狄英一同回了刑部。

话说,这集市上的闹剧刚刚传到东宫里的时候,太子李承乾非常的开心,还不由得暗暗嘲讽了一下,这世子叔叔和老王爷一样,也还真的什么都做的出来,如果他昨日花出去的那一万两银子能让他李恪下不了台,那真的就是物有所值了。

可后来一听实时奏报,知道结局被摄政王李恪逆转了,他不禁又生了半天闷气。这下,李恪算是因祸得福,还得到长安城里所有的百姓拥戴了,他的好名声也在长安城内开始广为流传,甚至越传越远。

知道这个消息的太子又在东宫发了半天的脾气,但他转念又想到,李恪让那些朝廷大员如此狼狈而且脸皮尽失的回府,那些小肚鸡肠的官员肯定会伺机报复,所以也就释然了。

太子甚至还在心中暗暗的嘲笑,得罪满朝文武换的庶民之心,简直是得不偿失嘛!

刑部尚书杜如晦一看摄政王李恪带着刑部的兵勇回来,本来已经卡到嗓子里的心才算是终于落地了。

这刑部虽然是摄政王李恪在统管,但刑部的兵丁如果闹出事儿来,首先要出来背锅的,肯定就是他这个尚书大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欠款都是从他手里一笔一笔的借出去的,那些借款人跟他关系太近,借银子的时候,他也不意思好拒绝,算是有求必应了。

可到了约定的还款日了,他又不好意思去上门催促,结果就造就了大笔的呆账烂账,户部也就成了个烂摊子,其实他也应该算是一个罪魁祸首。

哎!好不容易从泥潭里爬出来了,可顶头上司却又成了国库收款负责人,也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哎!杜尚书一边感叹着自己的倒霉,一边又不得不打起精神迎了过去。

“王爷,您来了?”杜如晦挺着个肥肚子,笑容可掬的对摄政王李恪说道,脸上的笑容那可谓是极其的谄媚和灿烂。

“哎呦,怎么受伤了?”不待摄政王李恪回答,他就看见了李恪身旁受伤的狄英,然后惊讶的叫道。

摄政王李恪一边让人去给狄英找衣服换,又一边吩咐了人回王府取御赐的治伤药。

一个兵丁扶着狄英下去了,摄政王李恪也是一直都绷着脸,然后搭理了杜尚书几句话后也就走了。

另一边,因事情耽误的户部尚书房易之一听说了这事情,立马坐着马车火急火燎赶到集市上的时候,人早就已经散了。

他拉着一个百姓一打听,才知道那些朝廷大员和王公贵族都被众人砸的灰溜溜的回府了,他仰望天空,然后长叹了一口气。

至此,摄政王李恪也算是彻底得罪朝臣了。

但是说到底,都是自己拉着他一同到了泥潭里,自己年纪大了,又是一品重臣,本来也就图着给百姓办点儿好事儿,无愧于心了。

可摄政王不一样,他还有政治前途,这件事情办下来,估摸着一切都稀汤了,被朝中大部分人记恨上了,将会是一件特别难熬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李恪这样的王爷来说,真的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回到府里,也是一团乱麻。

那二房老爷也真是胆大包天,一个白丁居然都从国库里借出来了五万两银子,房易之看到这张借条的时候,简直都惊呆了。

只能说,这杜尚书也真的无愧“散财童子”的这个称号,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

侄女儿蒲英依旧没有回程家,天天待在府里跟那些府里的那些姨娘和庶妹们“斗法”。

二房天天都是鸡飞狗跳的,时不时的闹在发妻那里来,发妻已经当着他的面唠叨过好几次了。

有亲戚投奔本也是人之常情,可二房老爷实在是不成体统,天天指桑骂槐的在院子里骂,那表亲无法,求到房易之这儿来了,让他帮忙打听租个独门独院让儿子读书。

国库欠款的事情就花去了他所有的精力了,还哪有功夫来帮他留意租房子的事情?

本来,大房在长安城里也很有几处小铺子,可房易之也不敢贸然的出手相助,那二房的行事风格,让他简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