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朝廷的蛀虫3 - 大唐贞观绝恋 - 芸芸众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贞观绝恋 >

第326章朝廷的蛀虫3

第326章朝廷的蛀虫3

“可不是嘛,三王爷和九王爷两人感情倒是真好,三王爷这是不想拉着九王爷一起得罪朝臣。”高公公赶紧附和道。  这种苦差事儿摄政王李恪坑都没坑一声就接受了。依他的聪明才智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得罪满堂朝臣的事情,他愿意去干,那也真的是心中装着大唐。

当然,三王爷李恪没有带上九王爷李治自然是真心为他考虑?,一人下地狱就够了,何必再拖上一个?

可怜的三王爷李恪,无论这次收款成与不成,太子李承乾都是赢家。

成了,有太子李承乾请旨在前,功劳有他一份??、得罪人的却只有三王爷李恪;不成,三王爷李恪吃罪于圣上和朝臣,他也落得个高高兴兴看热闹顺便收买人心。

高公公浸淫宫中数十年,也看懂了这局,暗暗地夸国舅爷长孙无忌手段高明。

皇帝李世民没有再说话,不知道在想着什么,高公公也就添好茶在旁边安安静静的待着。

另一边,摄政王李恪和太子李承乾、国舅长孙无忌一出皇帝别院的宫门,李恪就看到太子脸上幸灾乐祸的笑容格外刺眼。

“三弟,本宫恭喜你求的美差。”太子李承乾一出口就是落井下石的话。

国舅长孙无忌也是笑得一脸阴险。那两个人甚至还相视一笑,似乎心情格外舒畅。

李恪一看这两人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这番是被他们合谋算计了。虽然他愿意领这差事,但主动请缨和被人算计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李恪闷闷不乐的没有搭腔,直接就走了。

“三弟放心,本宫下午一定把那一万两银子给你送来。”太子李承乾对着李恪的背影大声的喊道。喊完,就传来了哈哈大笑声。

回到东宫,太子李承乾的心情格外愉悦,吩咐完账房备银子后就叫来宠姬暖衾一起喝酒取乐。

这舅舅就是个高人,来建议他一同到父皇宫里请旨的时候,他还觉得他是老糊涂了。

这种朝廷多年积弊让他去清除,将那些重臣敲骨吸髓,不是活腻歪了就是日子太清闲脑子里进屎了。

他一句话不解释非强拉硬拽的喊自己去请旨,当时虽然一百个不乐意,但为了敷衍他不失去长孙家族的助力勉强为之,没想到这祸水成功东引,还赢得了父皇的赞誉,真是大快人心。

这李恪、李治忙活了几个月的淮南救灾功劳没想到临了了还要分自己一份儿,太子李承乾越想越痛快。真不知道那两人要气成什么样??

出父皇寝宫后,舅舅也解释说什么怕自己提前知道结局了不能配合他演好这戏。非也!非也!

要早知道这祸事儿落不到自己头上,当时一定痛哭流涕的抱着父皇的腿要这差事,这才显得有诚意不是?

太子李承乾一边喝酒一边还在怪长孙无忌提前不露口风让他没有发挥到正常水平。

那长孙无忌回到府里,也算是一扫多日来心里的抑郁。长子一死诸事不顺,说到底桩桩件件都有他李恪的影子。

如今成功的将他拖到了泥潭里,看着他越陷越深以致于没命,这太让人开心了。

这件差事儿办下来,摄政王李恪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政治筹码算是灰灰湮灭了。

满朝文武要直接上门逼款得罪的就占了六成,加上乱七八糟的姻亲、同年进士之类的得罪的那就是整个朝臣了。

纵使他办成了差事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欢心,失去的确是朝廷中所有重臣的支持。至此,他的政治生命也算到头了。

对于仇人而言,最狠的报仇不是让他身首异处,而是一点点的夺走他的希望,看着他在痛苦的深渊挣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可以预料到,摄政王李恪今后的路将是一路荆棘,众人交口称赞他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

三王爷府里。

一回府,李恪拿出圣旨的时候,几个谋臣就吸了口凉气后都道:给王爷出此计的人可以杀了。

李恪一看这些谋臣都只叫他弄权,这等有利于国民的事情却避之不及,他也有些生气。

”世无英雄,隧使竖子成名!一个个都只知道谋权夺利,这大唐是我李家的大唐,我不能似你们不顾国计民生。”李恪严肃的教训道。

众位谋臣一看李恪的神情是真的发怒了,也都识时务的闭嘴了,不再多言。

半晌后,李恪意识到这些谋臣都是为他着想,也觉得自己这?无名火发的有些不应当。

作为谋臣而言,他们的职责就是让主子趋利避害。否则那才是最大的不称职。

“各位先生别介意,李恪是在宫里被太子和长孙无忌气糊涂了。”反应过来的李恪歉意地对众位谋臣说道。

众谋臣一看自家王爷如此谦卑,都赶紧表示未替王爷分忧是他们的罪过。

当他下午,东宫的太子李承乾确实吩咐大太监送来了万两银票,摄政王李恪让户部官员找出他的借条后就将债务一笔勾销了。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摄政王李恪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了皇帝李世民的这一圣旨。

刚一念完,朝堂上就嗡嗡地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声,大家都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圣旨有些猝不及防。

一点儿风向都没有,怎么突然间就开始清查国库欠款了?哪个人又充能用同僚的血媚上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

大家相视一周,看见了一脸感激涕零的户部尚书房易之,都厌恶的朝他憋了憋嘴!

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则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将此事撇的干干净净。

瑜然一听此事领头者乃摄政王,心里也在夸圣上英明。

就太子李承乾和他手底下得宠的官员而言,根本就无法成事儿,九王爷李治性子又太温和,不适宜干这事儿。

确实,看来看去整个朝堂里有勇有谋、有铁腕适合牵头的也只有摄政王李恪。

李恪宣读完圣旨就移驾到户部办公,让户部的各官员将各府这些年的借条汇总后又给各府送去了催款的单子。

单子上不仅加盖了户部印章也将他个人的印章加盖在了上面。

单子送到一个王府的时候,送单子的官员不仅没有把单子交到那借款的老王爷手里还被王府里饲养的几条大狗咬的鲜血淋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