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皇族的无奈2
第304章皇族的无奈2
二房的儿媳妇虽然会哄他开心,但能力欠缺,事情办得总是差强人意。 她理家几个月,把整个府里完全搞成了个烂摊子。小厮和丫鬟偷情的、赌钱的、偷奸耍滑的、暗中偷拿府库的不胜枚举。
再加上心中有怨气的大儿媳妇从中作梗,那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他净跟着擦屁股去了!
他有意再将掌家之权再交还给大房的儿媳妇,结果一试探,人家端着架子说什么孤儿寡母只想养好独子后半生有个依靠,理由冠冕堂皇,根本就不接他的招。
对于这个能力强、抄乱子更强的大儿媳妇,他也无计可施了。
大儿子为长孙家族而死,她又生下了嫡长孙,休弃、送到别院、庄园都只会让别人议论他的无情,只能好吃好喝的供着,由着她作妖。
更何况发妻也默默的支持着这个儿媳妇,家宅就被这几个女人弄的一团糟。长孙无忌每次回府后都觉得脑仁疼。
偏偏太子李承乾还不安分,只要一看到太子宫里的传旨太监,他就知道他又得去擦屁股了。
几头受累的长孙无忌迅速的衰老了,全凭着一股子精神头撑着。
太子李承乾一看到长孙无忌,脸上的讨好神色那比见了他亲爹李世民还要谄媚几分。
“舅舅,老三和老九到父皇面前给我上眼药了。”李承乾有些委屈的对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翻了个白眼儿,心里暗道:早让你修好黄河护堤,你偏偏不懂装懂瞎折腾,事发了还想用纸包火,怨得了谁?
太子李承乾看到了长孙无忌脸上对他的鄙视,掐了自己一把,才把心中的暴怒压了下去。无论如何,救命稻草不能丢!
“老夫认为,皇上不会降罪于你!”长孙无忌望着李承乾,平静的说道。说完后还仔细的给他说明了缘由。
他跟着李世民多年,如何不知道他的多疑。如果九皇子李治和三皇子李恪同时去状告太子,皇帝只会认为几个皇子都容不下太子,联合起来做套整他。
更何况,两个皇子私设粥场的行为更是触犯了李世民的大忌。本来嘛,皇帝在病中,无奈的交出了部分军政大权,几个皇子也都从中分得了一杯羹。
皇帝肯定忌讳着有人政治威望提升的太快威胁到他的帝王之尊,如此野心勃勃的收买人心,难不成还等不及他仙去?
皇帝最讨厌的就是分权,更讨厌有人抢他的至高无上的荣华,哪怕那人是儿子也不例外!
李承乾一听,自己居然因为不作为、乱作为让父皇放心了,一种庆幸之感就冒了出来。
一琢磨,李恪和李治两个人吃力不讨好,自己又因祸得福逃过一劫,更是对长孙无忌佩服的五体投地。就连他先前对他的鄙夷都忘的一干二净。
长孙无忌对太子李承乾的恭维一点儿都没有放到心上,这个脓包,他长孙无忌虽然羞于与他为伍,但时事所迫,非人力能奈何!
户部分三批将银子拨付给了受灾最重的几个县,李恪和李治更是商量出了以朝廷招工的吸附难民回流的主意。
这样,让难民们自己修堤坝既解决了他们的安置问题,又能替朝廷节省一大笔人工费,更让难民有笔银子买种子进行春耕,一举多得。
为了解决堤坝年年修、年年决口的质量难题,他们更是创新性的想出来了承包责任制-——难民自己承包靠近自家农田的堤坝进行修筑,并对该段堤坝质量负责。
与自己切身利益挂钩了,用不着监工,那施工质量自然也就上去了。工部的官员们一听这主意,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大唐出了两名贤王。
大唐盛世年华之下年年对外征战,国库早已经空虚。此番救灾款一拨付,完全成了空架子,可把户部尚书给急坏了。
日子就这样艰难的推进着,长安城里的难民也渐渐的消失了。
房程两家的亲事也如期举行。因为是嫡小姐做妾,二房虽然有意借此敛财,可希望破产。
毕竟,二房人接触的人也是些庶子、纨绔,没几个上的台面,房府其他人都对蒲英避如蛇蝎,整个亲事也就冷冷清清的,跟当初丫鬟青儿发配出去差不多。
蒲英穿着粉红的新衣跪在母亲床前泪水纵横。瘫痪的二房夫人拉着女儿的手,又把手臂上的一个白玉镯子褪下后戴到了了女儿手臂上。
蒲英摸着母亲干瘦的手,又摸了摸手臂上的镯子,哭的更加伤心。
这哪里像世家小姐出嫁,程家送来的聘礼还被扣了十二抬,只有母亲拿自己的嫁妆给她增添了点儿压箱底的。
可即便这样,那掌管二房的姨娘不知道跟父亲吹了什么风,令父亲恨不得让她把那些旧年的衣服都留在府里给几个庶女穿。
哥哥也是一副惨被割肉的模样,对她冷言冷语的,整个备嫁过程中刺激着她哭了好几回。人穷志短,果真是至理名言!
母女俩抱着头哭了半天,外面的房子陵不耐烦的进来催了一次,第二次那就是直接把蒲英拉了出去。愤恨的眼神让房子陵神情都有些扭曲了。
是啊,谁知道她还能在母亲那里讨出什么去?这些东西那可都应该是属于他这个儿子的。
房子陵拉着蒲英出了门,按惯例将她背出房家的大门后就塞进了花轿里。
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叔伯婶子和妹妹过来送送蒲英,都是吩咐几个下人在各个门房处意思意思了下。
蒲英觉得自己就像一块腐肉、一个脓疮被房家所有人厌恶的剔除,丢弃。
她出门的时候,那鞭炮倒是炸的很欢。蒲英听着觉得有些讽刺,她不过走错了一步,整个家族就都不待见她,真的是让她齿寒。
花轿就这么冷冷清清的启程,蒲英用手绢摸了脸上的清泪。毕竟这是她大喜的日子,她的高高兴兴的入夫家门!
到了程府,虽然依旧是冷冷清清的,但跟房家一对比,也就显得隆重多了。蒲英心里的落差到是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唯一让她难以释怀的是,新郎官程昆仑既没有到房家接她,更没有到程府门口迎她,这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