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程杜两家结亲
第278章程杜两家结亲
心情愉悦李治看了看妮子后,仔细思索了一下,才回答,“我叫李九,因为家里排行第九?,所以就得了这个名字。”虽是假名?,但半真半假,也不算完全在欺骗她,李治在心里跟自己解释道,而且现在形势不明,他也不能告知他的真实身份。 这个女子于他而言,算是伯乐,若是没有她,他肯定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一定还在拉着风箱,然后跟那群小工挤着大通铺,所以?,他心里十分的感激她。
无论雷家庄在太子李承乾的阵营里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但一码归一码,李治都希望这个快乐的女子会永远快乐着,不用知道那么多的肮脏事儿,毕竟这世上阴谋算计太多了,需要简单快乐,能有一份真诚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李九公子,我弟弟宝儿被我们给宠坏了,以后你还要多多担待些,若是他给你添麻烦了,还望您多多疏导他,他毕竟也还小,只不过是个孩子罢了!”妮子想起了自己傍晚过来的目的,于是很委婉的提醒他别打宝儿,不然母亲大人又发起横来,她夹在这其中,真的很难做。
再说,她也是有私心的,当初想要推荐李治来当宝儿的师傅,也不全是为了那个让一家人都操碎了心的宝儿,当然还有她那不能言说的姑娘心,本以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其实做起来也还有那么多的困难,果然,有些事情还是她想得太过于简单了。
“妮子小姐放心,李九一定竭尽全力教好宝儿少爷,不会辜负雷庄主的信任。”李治答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和正式,看起来极为郑重。
妮子心中无奈,这人根本就听不出她的话外之音,她就是担心他过于认真,会吃罪了宝儿和母亲。不过幸好的是,宝儿暂时也还能接受他,今天竟然还向父亲为李治求情,事情也许也不像是她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现在事已成为定局,所以也只能随他去了。
妮子一看天色已经要暗下来了,江湖儿女虽然不像读书之家那么计较,但一个闺阁女子跟一个男子久处一室,也实在是有些欠妥,她与李治寒暄了几句,也就简单的告辞出了门。
门外,徐成依旧一副门神模样,泰然自若的守护着屋子里的李治,那丫鬟则是恨恨的盯着徐成,正咬牙切齿的生着气,那样子,似乎是把徐成大卸八块都不解恨,生吞活剥吃了都可以。
妮子出来后便领着丫鬟走了,李治站到门外目送着她们的身影离开了院门才进屋。
“你小子招惹女子干嘛?她要打,你就让她打一下不就好了吗?看你出了一身臭汗,最后还不是被打了,这又是何必呢?”李治望着这个跟自己朝夕相处了多日的禁卫千户,耐心的开导着他。
这小子,就是不通风情,哪有无缘无故的恨嘛,这丫鬟那模样,可不就是对他有意了,可惜这小子根本就看不懂,平白无故糟蹋了人家姑娘的心思。
“好小子,这欲擒故纵的,你倒是把握的真好,连我都差点儿被你糊弄了过去,碰到你倒还是个情场高手了!”李治似乎是突然间想到了什么,眼睛忽然一亮,然后又说道。
在李治眼里,徐成刚刚的做法完完全全可以让那丫鬟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看似不懂风情,但其实是对女子的心理把握的很到位,把你的十分恰当,连他都有些自愧不如。
徐成果真是深藏功与名,让他服了!
李治这自说自话,前后矛盾的说法让徐成非常意外,完全都没有听懂李治到底在说些什么,他什么都没想没干,怎么一会儿是傻大个,一会儿又是有心计的人了?他怎么感觉自己像是云里雾里一样,他以为李治是在拿他打趣,也就只能随他了,反正他的任务,只是护卫着李治的安全罢了,其余的也不用操心那么多。
第二天的日子,依旧如旧,之后的每一天都过得十分简单,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事情,两人与雷家庄的很多人也慢慢的开始熟识了起来,私下也对一些人进行了查访和试探,但却收获颇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发现,只能留在这里继续观察了。
一个月的试教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李治和妮子小姐的关系也停留在时不时的花园里巧遇,学堂外巧遇后,两人相视一笑的阶段,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交往。
宝儿则是一边认真的读书,一边被徐成用些各种简单的入门功夫糊弄着,倒是没出什么大差错。
说起来,这雷庄主也是矫枉过正,因为中年才得子,所以对于这个宝儿看的甚重,不想让他再跟自己一样,在江湖上过打打杀杀、刀尖舔血的日子,所以根本就不让他学武。
偏偏小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父母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是想要去尝试,再加上他周围接触的都是些拿刀拿棒的糙汉子?,所以他很不耐烦那些所谓的“之乎者也”,让他坐在学堂的认真的学习那简直就是不可能,若不是两人在一旁想尽办法哄着,恐怕他早就闹翻天了。
本来嘛,人就是以群分的,这庄子里全是粗人,如何能独独让他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少年?孩子年少的时候总是爱动,又怎么可能歇得下来呢?
不过,李治和徐成这一文一武的结合教学,让他觉得还有些意思,比起之前那些师傅教的可有意思多了,所以学得也就认真了,不像以前那般的调皮捣蛋,倒是变得安静了些。
宝儿的进步十分明显,李治的辛勤付出当然也获得了雷庄主和雷夫人的信任,这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他可以自由的出入雷家庄除了库房、账房以外的任何地方,完全不受限制,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才是他现在最想要的。
再说长安城里的摄政王李恪和太子李承乾,两人间因为李治的失踪,都把目光和火力集中在了对方的身上,你来我往的,根本就毫不相让,不过,却都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反而双方都感到有些吃力,身心俱疲,但却都是不肯服软的,明里暗里还是在争相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