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危险的奔逃3
第266章危险的奔逃3
于是,李治和徐成就理所当然的被赶到了货舱尾部去了,再也无人问津,被他们给直接的忽略掉了。当然,这正好趁了他们的心思,也免去了他们很多麻烦,便也在货舱的尾部安心养伤。 李治和徐成因为是北方人,都不习惯南方的船,所以他们整天都是晕头昏脑的,本来就没什么胃口,又无热汤来泡发硬的烙饼,吃的就更少了。
那老婆婆给他们准备的烙饼就着白开水对付了多日,脸色也不禁更加的苍白,看起来倒真是增加了几副病态,那些仆人和管家就更加的不敢靠近他们了,恨不得离他们有多远是多远。
船越往南行,他们觉得气温也越高,顺着船舱上的小口往外望,能看见岸边上隋炀帝浪费大量民力栽植的柳树。那些柳树都已经有了嫩黄的胚芽,随风摆动起来,倒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南国早春的迹象确实是很明显,看起来倒是有些春意盎然。无精打采的李治和病殃殃的徐成看着这明显的春的气息,感受着船舱口的暖风拂来,都感觉到心情舒畅。就连这段时间的阴郁之气都疏散了不少。人一心情愉快,当然气色也就好多了,看起来不再是那么虚弱不堪了。
据给他们送水的那个仆人说,还有三天就到苏州,所以这就意味着雷家庄近了,也是离他们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两人心中也更是欢喜。但在还没达到目的之前,也不会轻易的放松警惕,依旧还是时时刻刻都高度的集中精神,毕竟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他们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话说另一边,李恪派来的暗卫援军到了青门关的时候,看见的就是地上残存的褐色血迹,不由得都微微变了脸色,然后一打听才知道,李治他们在这里受到了伏击,几乎是全军覆没,但也听说有人逃了出去,却并不知道逃出去的人是谁。
暗卫头领得到了这样的情报,连忙将此报告用信鸽传给了远在长安的李恪。
其实摄政王李恪早一步就通过东宫里的眼线得知了李治他们遇袭的消息,虽心急如焚,但也束手无策,毕竟现在李治出门在外,这个事情他也不能处理,也帮不上什么太大的忙,除了担心之外,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李恪只能吩咐暗卫跟踪刺客来找寻失踪的九皇子和千户长徐成。
暗卫们跟踪太子李承乾从青门关派出的第三路人马,但当这路刺客和往返搜寻的刺客碰头时,也没有从中得到半点儿消息,但终是知道逃脱的人是李治,两个人暂时还没有被太子的人马找到,没有什么坏消息也算是个好消息了吧。
其他那两路碰头的人马奉命往苏州的大宝寺守株待兔去了,暗卫此时也就只能分兵两路,一路继续跟踪刺客,以防九皇子两人点子邪撞到这帮人,他们也好及时救援,而另一路则沿着路线继续搜寻,看看能不能先于太子他们找到李治俩人的下落。
当他们到达那个被屠城的小镇的时候,全都震惊了,应该说不只是用震惊这个词来概括,简直应该说是惨不忍睹。连见惯了杀人手段的暗卫们都不由得暗暗咂舌,这些刺客的杀人手法简直是令人有些发指,是真的可怕。
因为南方气温回升,腐败加快了,能看见的到处都是已经发黑发臭了的尸体,空气里飘散的尸体腐败气息也熏的人不禁恶心干呕,不知是这惨象刺激了这群平日里少有感情流露的汉子们,还是恶臭熏的,他们都流泪了,心头也有些暗暗发麻。
长安城的李恪得到暗卫的这个线报的时候,心下的震惊也是无以言表,将拳头攥的紧紧的,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吩咐下人不得来打扰他,半天都没有出来,期间连一口水都没有用过。
太子李承乾的残暴再一次挑战了他的神经,这完全是滥杀无辜,简直是“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狠毒。
如果大唐落入这等残暴不仁的人手里,隋的覆亡教训可能又要重演了。
看来,父皇常常教导众皇子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是半句都没有听进去的。
此时,他越来越懂得了丹阳为何一向不待见这个一母同胞的哥哥了,为何支持他李恪去争夺那皇位了。
丹阳,虽为女子,这为国为民的胸襟却是许多丈夫不能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是多么的善良而又美丽。
当然,东宫里的太子李承乾在得到九皇子李治和徐成从精心设伏的包围圈冲出去的时候,气的连一直受宠的姬妾暖衾都踹了一脚,那模样简直是气到了极点,恨不得自己是当时在场,好将那些人全部都屠杀殆尽。
当时,青门关守卫通过右军统领刘泰说什么“万事具备,只差李治一行人来送死了”,他当时还千叮咛万嘱咐过,让他们务必一击而中,直接送病秧子下地狱,千万不要做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不要让他们逃出青门关,否则将会是后患无穷。
哪知道,真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群人邀功邀早了,话说的那么言之凿凿,连半点儿事情也没有做好,实在是太令他失望了,真是一点儿用也没有,全部都是些废物。
在长孙无忌的安抚下,他没有太过呵斥苛责刘泰,但这阵子得宠的刘泰妹妹刘良娣却又重新失宠了,再没有得到太子李承乾的招宠。
病秧子李治和重伤的千户徐成就像空气一般的凭空消失,这就让长孙无忌也感到很困惑。
他看着地图,琢磨了良久,眉头也深深的皱着,忽然,他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从水路逃了。
是的,那三路人马似梳子式的地毯搜索是绝对不会有疏漏的,那么,他们只能是另辟蹊径走水路了。
只怪固定思维,一直觉得北方人不爱坐船,李治受不得水汽,就一定不会走水路。
可现在,即便知道了李治他们的消息,派人从水路去追,那也是来不及了。从大运河顺流而行,估摸着这时候差不多也到苏州地界了,只是不知道李治他们是钻在哪个耗子洞里藏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