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江南之行
第254章江南之行
李治理解的是:不破不立,挤掉熟透了的脓疮,清除腐化的烂肉,让它重新长出新肉。即太子李承乾不成器,多次做下那等人神共愤的忤逆之事,简直就是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次他们一定要找出铁证来废太子,重新另立明君。 但李恪的理解就截然相反了,疮哪怕恶化了,也只能挑破了挤一挤,不能治本剔除烂肉,让其重生。即太子李承乾就算是再不成器,那也是储君,就必须树立起他的威仪,他们该做的就是替他清理掉坏掉的组织,让他恢复生机,父皇最终的意思,还是不愿意动那个给予了厚望的儿子。
一种预料之中的失望笼罩了李恪的心,他真的没有想到,这一天他要经历多次这种不被父亲所深爱的心伤,奈何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嫡长子,而他却是一个身份尴尬的前朝公主的儿子,这或许也是一种早已经注定了的结局吧。
于是,李治最后欣然答应了父皇李世民的要求,而李恪却一直都保持着沉默,没有说话,但看到李治答应了,他也只能跟着跪下磕头领旨。
至于皇帝究竟是何种意图,估计与他朝夕相处的高公公也不一定能琢磨透,毕竟帝王之心最是难猜,根本就猜也猜不透。
出了皇帝的别院门,李治是一脸的欣喜,李恪则是垂头丧气的,脸上一片哀凄之色。
而东宫的太子李承乾在得到小报告时,也是不知所以然。果然是天下之主,父皇太让人难以捉摸了,居然让病秧子李治在这等天气下千里迢迢的去请经,难不成真是因为他对母后情根深种?
不过也多亏了他会投胎,是从长孙皇后的肚子里爬出来的,不然还真得不到这一世的荣华富贵!
太子李承乾一边感激着自己的母后,一边想那病秧子最好是死在那如画的江南烟雨中才好,这一切简直真是天在助他,看来上天这是都站在他这边的!
想到这里,他突然像是开窍了一般,这老太爷收不收那病秧子未可知,但他却可以收的。只要李治出了这长安城,那随处都是他的葬身之地,哪块黄土不埋人?那他就帮他的好九弟找一个立身之地,也算是尽了兄弟的情分。
而且,若是九弟出事的消息传来了,还可以顺便刺激一下那个老头子,最好也一口气不上来就这么去了。毕竟这病秧子和丹阳在他心目中占的分量,估计是所有皇子加起来都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
太子李承乾越想越觉得兴奋,仿佛脑子里的画面都变成了现实,他已经黄袍加身,坐到了那个九五至尊的位上,统筹着整个大唐的天下,以前那些瞧不起他的人都会匍匐在他的脚下,看他的脸色过日子……
等宠姬暖衾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一个人咧着嘴笑的正带劲儿,虽然不知道他在笑些什么,但他脸上那狰狞的神情还是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美人儿,你来啦,快过来朕的身边,以后就跟着朕享福,就等着看朕的大好江山吧!”太子李承乾口出狂言,脸上还挂着一丝志在必得的笑容。
暖衾被李承乾拉到了他的身边坐下,听完这话,顿时被吓了一跳。这太子好死不死的称“朕”,是活腻歪了吧?她心中虽这样想,但也并没有出言扫兴,坐在李承乾大腿上就是各种发嗲,卖弄风骚。
虽说是青天白日的,但心情极度愉快的李承乾才不管言官们会不会喷口水说他白日宣淫,由着性子和宠姬温存了一番后,就去着手安排了。
出了宫门的李治看着李恪满脸的惆怅,以为李恪是在担忧他此去江南这一路的艰险,心中也很是感动。
这南下之路确实是困难重重,早在他们商议的时候,李治就知道这一路注定了不会是风平浪静。先不论自己这副身子能否吃的消,再是太子那边,也是绝对不会白白放弃这种下手的好机会。何况他在外又是天高皇帝远的,肯定会有一拨又一波的刺客等着他,想要取他这条薄命。
如果不幸那群凶徒真是太子培育出来的,那他这次南下就将直面遇上那群凶徒。所以说,他不仅需要抗击这种恶劣的天气,更重要的是抗击险恶的人心,以及其他的各种艰难险阻,一路上都是危难重重,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
“三哥放心,九弟一定能保全自我,再尽力查出太子的罪证,替无辜的人讨回公道,也让他受到应有的惩治。”李恪脸上深深的落寞被李治理解为他发自肺腑为自己的担忧,不由得开口安慰道,心中也更加的坚定起来。
被李治的话语打破了沉思的李恪才仿佛灵魂归位一般反过神来,随即回过头来看了看李治,笑了笑后才说道:“太子即便不知你南下的真实目的,但他一定也会派人去狙杀你。”
现在的太子已经完全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来理解,似乎多死一个皇子和皇女,他的储君之位就越发牢固一般,他残害手足都已经快要上瘾了,自然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李治。
李治上了马车,难得李恪也不骑马,跟着他一起进入车厢。自从瑜然和程昆仑一起协助这案子以来,他们兄弟两人已经很久都没有这样独处的时间了。
趁着现在无外人,车夫又是聋哑人,李恪又将他揣测太子李承乾私造官银的事儿给李治说了一遍。
李治听完,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看起来是万分的惊讶,这官银也能私造?他真的是闻所未闻,简直也不敢相信!
李恪也知道李治的心思,于是又拿出了从客栈里兑换的两锭银子,给了李治一锭。李治将银子翻来覆去看了十多遍,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不得不作罢,但也知道肯定是这个银子有问题。
“既然兵器是在江南所铸造的,那么,我怀疑这私造官银或许也跟江南有着莫大的关系。”李恪在已知线索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