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茯苓
第136章茯苓
父皇看着我,手摩挲着我的脸颊,却没有说话,我知道的,我一直都知道的,父皇不仅仅是一个父亲,他还是这个大唐的国君。 我的心渐渐沉到谷底,低着头不再说话,父皇叹口气说到:“你不必如此自责,”他的气力有些不寄继续说道“我从恪儿那里听到了许多事,我一直以为你与太子之间不过是兄妹之间的斗嘴,不曾想到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你,咳咳,你告诉我,他是不是曾经想杀了你。”
我的眼泪落个不停,我看到被面上的水渍,一颗一颗滚出沟壑,我不知道该如何告诉父皇,告诉他他的儿子曾经试图杀了自己的亲妹妹。
我的沉默反而让父皇坐实了他的猜想,他放在我脸上的手抖起来,声音哽咽到:“这个畜生,这个畜生,都怪我,都怪我啊。”
此时此刻,在我面前的不再是什么大唐帝国的主宰者,只是一个伤害了自己儿女的父亲,他在我面前流泪,我却觉得心痛。
心痛他做一个父亲,却没有得到儿女的真心敬爱,这天家哪里有什么血肉亲情可言。
心痛他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曾经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今天这个模样,甚至变得如此可怕。
我靠在父皇的床边,就像小时候一样,父皇和母后坐在床上,李承乾坐在不远处的书桌边,看着手里的书,我坐在地上,挥舞着手里的娃娃。
那时候父皇还不是皇帝,李承乾还是哥哥,母后还是娘,我还有家。
我靠在父皇的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等到我再醒过来时,才发现自己睡在脚踏上,父皇躺在床上,呼吸平稳。
我起身将身上盖着的被子轻手轻脚的放在一旁的胡床上,走出门去。
大监守在门外,看到我出来正要向我行礼,我示意他不要发出声音,他点点头。
大监为我披上斗篷,我穿着朝屋外走去,大监轻声说:“皇上在公主睡下不久就睡啦,太医说那药有安神的效果,所以不用担心。”
我点点头,走到了外面,不知不觉已经接近榜晚,中午我忙着过来看父皇,没有来得及用膳,现在肚子咕咕叫,我跟大监说:“等到父皇醒来,就让厨房上点儿燕窝粥,不要让父皇胡来,想吃什么吃什么,你们要是拦不住就来紫轩殿找我,仔细看着点儿皇上,晚上都给我惊醒点儿,要是有什么意外,我摘了你们的脑袋。”
大监在我说话的时候就跪下来,等到我说要,口中称“诺”,我点点头,转身离开。
今天发生的这一切让我筋疲力尽,看到父皇的样子,又让我想到我和三个,原本我一直乐观,现在却不敢再这么想,让他知道自己的女儿爱上了自己的儿子,他大概会受不了吧。
我回去的路上雪又大了,原本回去的路不用路过御花园,我看着天上的大雪,突然起了兴致,带着一群人穿过御花园,那雪飘飘洒洒的落在我们身上,落在地上,四周很快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伞上面的牡丹花在白雪的映衬下,越发的娇艳,我看着这鹅毛大雪,长出一口气,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姑且先这样吧。
冬天,整个世界都是雪白一片,我呼出一口浊气,站在玄武门的城墙上。
太子一事之后,朝中局势风起云涌,不过多还是三哥受益,我能帮上三哥的忙,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父皇的病也渐渐有了起色,今天甚至还起来上了早朝。这大概给那些心里焦躁的臣子有了点安慰,父皇病重,太子锒铛入狱,现在还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这个时候要是父皇出点什么意外,大概这大唐的江山就要迎来新的主人了。
这样的话有些大逆不道,但自从我开始学这些权谋,才发现原来的自己是如此的浅薄无知,天真的看着人间伤害自己最重要的人却无能为力。
学习着睁着眼睛看世界,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我不愿意看到那些坏处的时候它们就是不存在的,我现在不敢去想那些到了最后我会失去的东西。
我的骄傲不允许我低下头,我在这之前也很难想象自己所处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到现在我才真的看得清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生短短数十年,如果不是为了自己所爱而去做一件事情,那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
鼓声响起,朝臣们下朝了。
我站在玄武门上,看着那些黑点在远处移动,一步一步越走越近。
这些人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国之重臣,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这些人呢?他们是以什么心态跟在不同人的后面?他们会不会记得自己一开始许下的诺言。
为民请命也好,一方父母也好,是不是真的做到呢?
我突然想通了,就像天上拨开云雾的青天。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执着于眼前的迷障,得不到的想要得到,已经失去的想要拿回来,没人能说的清为什么,大约人生七大苦,总要吃个遍才能叫人生吧。
贪嗔痴恨爱别离恨不得。
我们争夺这个江山,为的真的是权势?地位吗?
总会有人忘记最初的初心,我们一开始是为什么努力,为什么想要成为更优秀的人,想要帮助别人,我想起母后常对我说的话:生而高贵,其责更甚。因为你的一举一动代表的不再是你个人,甚至牵扯到周围许多人的性命,未来,所以做什么决定的时候都要好好思考清楚,而不是一味地感情用事。
我终于明白,?皇家只为了那高位,笔触之间全是骨肉相残,兄弟相杀。
但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他们要争夺着最高职位,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最高位对人的诱惑不仅仅是从权势,地位,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满足。
试想一下,不论你走到哪里,人们都对你顶礼膜拜,不论你,坐在哪里人们都把你坐过的地方,当作天赐的礼物对待,是个人都会觉得这样的待遇很不错。
这大概也是久居高位的李承乾变成如此原因的最大最大凶手了吧,身居高位没人会提醒你,你做的是对是错,你不能行差踏错一步,时时刻刻要警醒自己。
一旦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会被人放大十倍百倍来看待,是个人都会被逼疯了,何况李承乾在太子之位,一坐就是二十年。
我望着远方,皑皑白雪盖住了房顶,只有袅袅炊烟从烟囱里飘散出来,那些下了早朝的大臣已经离开了玄武门,我看着马车一辆从玄武门前驶过,在路上拖出长长的痕迹,一直到远方。
冬季使人倦怠的,到了冬天我一点也不想出去室外,室外太冷了,在房间里还有暖炉,还有手炉,到了室外就只有一个斗篷,一个手炉了。所以我不喜欢冬天出门走,冬天我也不愿意出门,特别是现在整天飘雪,气温更低,滴水成冰,我就更不愿意出去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年节将近,宫中没有主事之人,大总管无奈之下,只好奏请父皇,让我我出来主持宫中各种适宜,父皇对此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我只好接下这个辛苦的差事,说辛苦其实也不辛苦,对比平常来说,只不过是多了个圈圈点点的伙计,我只需要找一些适合在年节摆放的东西,告诉他们怎么布置就可以了,万事都要我亲自动手,不然还要底下人来干什么。
我只是不乐意在冬天出门,所以才会觉得在冬天做事很是辛苦,但对于这些奴婢们来说,不管上位者怎么想,要怎么做,他们总是要出去待在室外或者去做活儿的。
所以我只好在做出决定时选择更快捷,便捷的方法来布置,以此来节省奴婢们在室外待着的时间,还让御膳房全天供应姜汤,不让奴婢们在冬天天雪地里不知完东西,还风寒。
年节越来越近,太子李承乾在这个时候被父皇在一个早朝上,与众臣商议后放了出来。
原因是长孙无忌在大牢里上了一本奏折,言谈之间谈及皇后娘娘,我的母亲。
说皇后娘娘早年间的贤德圣明,太子太年轻受人蛊惑,行为方式一时之间偏离了正道,但也不不能挽回,所以请皇上网开一面,父皇大概是心软了吧,毕竟是他从小带到大的太子。
虽然太子这一次做的事情真的很过分,但明显父皇打算放他一马。年节将近,我也不想多节外生支,李承乾再怎么样都是我的哥哥,我也很愿意他在外面过节,而不是在冰冷的牢房里。
李承乾在离开牢狱那一天我远远的坐着马车,看他离开牢狱,上了太子宫前来接他的马车。
我在太子宫里安插的的小监来信说太子回去之后,太子良人早早就为他准备好了柚子叶熬好的水,用来洗去晦气,太子也没有任何排斥的样子,太子后来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就来宫里为跟父皇请安了,太子来父皇宫里时我刚好在父皇跟前,我正端着一碗药,父皇笑呵呵就是不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