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瓜子庙
吴三省连忙咳嗽两声,然后给了张九一个不要声张的眼神,随后不着痕迹的点头。
张九松了口气,没想到这吴老板还挺好说话,这意思是,只要他干掉吴斜,那他逃跑这事就既往不咎了?
吴三省笑容灿烂:小哥还是靠谱的,还记得两人的约定,会保护好他大侄子。
吴斜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疑惑的看向张九,又回头看了看自家三叔,也不知道两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吴三省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解释:“你听错了,小哥说的是蝴蝶,刚刚有只蝴蝶落刚飞过去,别说,还怪好看的。”
吴斜虽然天真,但又不是傻子,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俩人一人若无其事,一人一脸淡然看天,这俩人肯定有事瞒着他!
张九对于吴三省的反应也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干掉吴斜这事,不能说?又或者吴老板在忌讳这个小青年?所以才故意带偏了话题?
看来吴老板和小年轻应该不是一个派系的!
此时,店铺的老板心中也很是忐忑,吴三省在道上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能让他这么和颜悦色说话的,眼前这位小哥也肯定不是一般人。
他飞快的在脑海中回忆着,自己和伙计之前是否做过得罪对方的举动。
确定没有后,才开口小心的问:“三爷,恕小的眼拙,这位爷是......?”
吴三省看了一眼张九,见对方没有反应后,没有搭茬的意思,这才一脸严肃的道:“姓张,你叫张爷就行,其他的不该问的别问,这是我们需要的装备,你看看当地能不能找到,价钱好商量。”
店铺老板接过单子看了一眼,就知道吴三省这是要做一个大活,也不敢怠慢。
店铺老板刚要走,就听吴三省问:“小哥,这次进山,你需要什么装备吗?可以让他们一并采买了。”
张九一听要进山,也不知道对方进山要干什么,吴三省准备的装备很全,张九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两样。
一个强效敌敌畏杀虫剂,听说大山里面,各种蚊虫特别猖獗。
还有一个辣椒防狼喷雾,按照张九的想法,进山后,一旦吴三省翻脸,他可以用来自保,然后跑路。
老板接过一张单子,没再说一句废话,一个多小时后,装备全部置办齐全,不得不说,这位老板的效率那不是一般的高。
四人中,一个军人模样的汉子,开始从原来的装备中挑挑拣拣,更新迭代。
张九看了半天,也没发现替换出来的和之前的有什么区别。
这些装备,有些张九认得,但不知道有什么用。
比如矿灯、铲子、绷带、尼龙绳。
有些他根本见都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
汉子打开店铺老板递过来的最后一个包裹,这一次,里面的东西张九都认识,军刀,还有两把双管猎枪,俗称:撅把子!
好在张九被狗系统练出了一张面瘫脸,否则现在他肯定先尖叫一声,然后去路上找个路人借手机拨打110。
这店铺老板果然也是混黑社会的,不然哪弄来的枪?
军人汉子熟练的拆枪,检查了一下,一看就是个用枪的行家。
“款式老了点,勉强能用,好在威力大,保养的不错,十米内,一头狼都能被打成筛子。”
吴三省似乎很满意,给老板刷了卡,老板先是客气的婉拒,见吴三省坚持,也就收下了。
一切整装完毕,所有装备加在一起,塞了整整四个半人高的大背包。
张九注意到,那个有枪的背包,是军人汉子负责背着,这汉子警惕性极强,身上散发着戾气,张九猜测,对方也许杀过人,甚至可能上过战场!
此人被张九列为跑路过程中,最危险的一颗绊脚石。
“三爷,如今装备齐了,我们什么时候出发?”说话的是另一个保镖模样的人,不过这人虽然膀大腰圆,但看着有点憨。
吴三省看了看天色:“现在就走,争取天黑前,到达平邑县。”
这一路很顺利,平邑是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几人装作旅游客,买了张旅游地图,可对照后吴三省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三爷,怎么了?”军人汉子担忧的问。
吴三省指着地图:“这地图太新了,和我们要去的地方对不上啊!潘子,你现在去找个当地的向导,咱们先进山再说。”
潘子的动作很快,没一会就带了个向导回来。
向导说话带着点口音。
“老板,您要去的那几个村子,在抗日的时候,都被小鬼子烧光了,现在没什么人了,就是一片大荒地,不过我知道那边附近有个瓜子庙,你们可以去那里看看。”
向导带着五人,赶上了最后一趟进山的土巴士,到了山东瓜子庙,天色彻底黑了下来。
张九感叹,哎,一下午,几人形影不离,真是一点逃跑的机会都不给他。
到了瓜子庙天色已经彻底黑了,因为吴三省给了导游五张红票子,于是,尽职的导游还附赠给众人找了个当地的小旅店。
看了一眼旅店房间的价格,又无意中发现导游正在给店主抛媚眼眉,张九肯定,这位吴老板让人宰了,不过吴三省也不在意,反而打听起来这瓜子庙的来历。
导游介绍。
传闻,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位大将凯旋归来,他缴获了很多珍宝,到了瓜子庙这个地方后,发生了马瘟,战马死的太多,珍宝就没办法全部带走。
于是那位大将便开窑熔金,把那些宝贝都铸成金瓜子形状的金片抛入当地的河水中,并下令不得捞取。
可当时村民一看金子哪里忍得住,半夜偷偷下水,当大将军知道这件事后,直接屠了整个村子。
再加上大将军战绩过人,威信极高,后来也就没人敢去打捞了,渐渐的,去河里捞金子就成了这里的禁忌,代代相传,就变成了一旦有人捞上来金子,全村人都要遭灾。
金瓜子逐渐被河沙掩埋,一直到了改朝换代,有人听到这个传说,来打捞金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