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秀女之事 - 白狐报恩之,高冷殿下破防 - 一片琉璃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21章秀女之事

“父皇,儿臣看您龙体康健,并无大碍,还是送您回行宫安心颐养天年吧!”

景琰眉头轻皱,语气里透着几分不耐,实在不愿再与父皇周旋于分封嫔妃这等琐事。

“阿琰呐,”太上皇目光沉静,不疾不徐地开口,

“在你尚未册立后宫嫔妃之前,父皇便在这偏殿住下了,回行宫之事,就不要再提。”

说完,抬手轻轻拍了拍景琰的肩膀,稳步走出御书房,留下景琰一人面色阴沉。

太上皇虽态度坚决,可景琰心中并无惧意。他心想,那先耗着,等父皇耐心消磨殆尽,想必便不会再插手此事。

景琰沉着脸,漫不经心地翻开桌上堆积如山的折子,这一看,顿时气极反笑。

未曾料到,仅仅离朝半个月,朝中那帮大臣还要将家中适龄女子纷纷送进秀女之列。

而如今这桌上堆积如山的折子,大半皆是恳请他为这些新进宫的秀女们册封名号。

大臣们的心思无非是想借女儿攀龙附凤,扩张自家势力,当真是用心叵测,令他心生厌烦。

忆起过往,景琰不由感慨,做这帝王竟还不如当初身为毅亲王时自在随性。

思绪飘远,他不禁想起白莺莺,心下明白她为何不愿踏入这皇宫。

这众人向往的皇位,虽赋予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尽财富,却也如同一座无形的牢笼,将他困于其中,失了自由。

如今以他的功力,若想随心所欲,即便将那些忤逆他的人尽皆铲除也不是难事。

可身为帝王,肩负江山社稷,他又怎能肆意妄为?

遥想当年,他满心都只有是个人恩怨情仇,一心只为复仇而活。

这次江南之行目睹的民间疾苦,尤其是见到白莺莺与白慕景身为普通百姓,无依无靠被欺凌的无奈,不也是其他百姓的写照。

这次一行让他更坚定要守护这一方山河平安的信念。

也只因,这是她所期许的生活——太平盛世。

看这些折子时,都是在为他开枝散叶的事担忧,景国好像已是太平盛世,

然而,清水镇的私造兵器,官职买卖,在这些折子中悄声匿迹。

薛县令口中“他上头有人”,这折子是不是也就是“上头人”所写?

景国的冬夜,寒意凛冽刺骨,景琰浑然不觉时光流逝,就这般枯坐到上朝时分。

“皇上,您熬了整整一夜,龙体要紧,要不今日早朝就暂且歇息吧。”

小顺子同样守了一夜,眼眶四周暗沉乌青,神色间满是担忧,轻声劝道。

“替朕更衣,许久未上朝了,也该去听听那帮臣子的满腹牢骚。”

景琰边说边伸开双臂,由着小顺子为他换上朝服,心里却想着:“那躲在暗处的人,是不是也站在朝堂之中?”

当再次坐于太和殿的龙椅之上,景琰心头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觉。

往昔,坐上这皇位是为复仇成功后的肆意畅快;

如今,却只觉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压在肩头。

“诸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景琰神色平静地开口问道。

礼部尚书张大人上前一步,恭敬地禀奏道:“陛下,云州国此番有意臣服我景国,还特意派遣了使团前来觐见,不知陛下对此事作何打算?”

“哼,”景琰心里不禁犯起嘀咕,“这云州国与我景国交战十数载,从没有过臣服之心,如今这般,定是有所图谋,绝不能掉以轻心。”

但嘴上仍说道:“既然他们有心归降臣服,我景国作为堂堂礼仪之邦,自然当以礼相待,不可失了气度风范。”

“陛下圣明,那云州国使团定于新年之际前来,想与我朝共度佳节,共贺新岁。”张大人接着说道。

“准了。”景琰淡淡地应了一声,目光深邃地望着殿下,心里却在思索着云州国到底有什么阴谋?

“陛下,另有一事,前些时日进宫的秀女……”

“一律退回!”张大人话未说完,景琰便直接打断,语气不容置疑。

他心中厌烦不已:“这些大臣,整日就想着往宫里塞人,以为朕不知他们的心思吗?朕可不会任由他们摆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下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面露焦急之色,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要知道,这些秀女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亲生女儿,被退回去这还了得?

“这可如何是好啊?哪有秀女进宫还被退回的道理?”

“这传出去,还以为我们景国皇上真的有什么特别喜好!”

“皇后娘娘失踪这么多年,皇上还是放不下啊!”

“张大人,您快劝劝皇上吧,皇上膝下子嗣单薄,这添丁进口也是关乎国运的大事啊!”

张大人见众人都把目光投向自己,不由得硬着头皮又往前一步,劝说道:“皇上,各位朝臣所言不无道理,绵延子嗣本就是帝王的职责所在。

“只有后宫充盈,才能保我景国千秋万代,繁荣昌盛。”

景琰听着这些话,心中暗自恼怒:“他们倒是会说,子嗣之事怎就成了他们逼迫朕的理由!”

若当真对大臣们的谏言全然不顾,朝堂之上恐怕会心生怨怼,人心浮动,于社稷稳定无益。

况且,这些秀女进宫,有可能是有些大臣埋下的眼线与棋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