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到达知青点
一阵拖拉机的轰鸣声从远处处传来,
“来了来了,大队长他们回来了。”
。。。。
这边经过这一路的颠簸和泥土的照拂,靳岚她们终于到了。
靳岚看了看手表,从县里的公社到华阳大队坐拖拉机大概花了大半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样子,这土路的话如果单靠两条腿走路的话可能得两个小时才行,走的快些的话也得一个半小时。
而且这还算离公社比较近的大队,东北比起南方这些地方算得上是地广人稀,这个近也只是相对而已,尤其是在缺少交通工具的七零年代。
这拖拉机的颠簸可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这边车刚停下,女知青里除了靳岚,其他人都大吐特吐,男知青这边也是脸色苍白;而靳岚除了没睡好精神有点萎靡之外啥事没有。
眼见拖拉机到了村口的大队部,村口的老大娘们纷纷围上来搭话。
“大队长,这就是今年来的知青嘛?看着身体状况真不行,瞧瞧这一个个的坐会车都吐成这样。”
“诶,桂花,不是说只有七个嘛,我咋数着还多了一个?”
“大队长,你今年咋尽挑些看着就不中用的,除了那两男知青壮实一点,其他的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人。”
大队长:“去去去,乱说些什么,别围在这了,人都到这了,有的是机会看,先让我把人领知青点去。”
等靳岚这边的知青缓过神来,大队长这才带着一行人往知青点走去,村里人不太待见知青,所以知青点安排在后山,从村口到知青点相当于穿过整个村。
靳岚和其他知青一路看过来,华阳大队的条件还真是不错,虽说大部分也都还是那种土砖房,但是这边地广人稀的,每家每户的院子都围的大,院子外面的自留地也比其他地方的大的多,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打理得不错,至少看起来不至于饿肚子。
尤其是在大队旁边的养猪场那叫一个大,听着里面不止两三头的猪的叫声,就能料想到年底分猪肉的大场面。
靳岚她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队员们都正在田里上工。
九月底的东北,已经和南方的早秋差不多了,微风不燥的天气,干起地里的活来也要轻松不少,干活的氛围也要轻松些。
这不,靳岚她们从任务田旁边经过,村里的每个人都把他们当动物园的猴看。
有那含蓄的是和旁边的队员窃窃私语,有那大嗓门的婶子隔着老远都听到了谈论的声音。
这大嗓门的婶子正是刘会计的媳妇儿谢大脚,“哟,大队长今天领了这么多知青回来,不过看起来没几个能干活的,也就打头那俩男知青看着身板还行。”
旁边的婶子也搭话说道:“这大队长咋尽挑些长得好看的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像知青点的于知青一样,干点活都天天让别人帮忙。”
“那谁叫她打扮的好看,咱们村里这些没见过世面的这些大小伙子就稀罕这城里来的狐狸精。”
谢大脚有些看不惯的回怼道:“我说,吴寡妇你也别说这酸话,谁不知道你儿子也喜欢这于知青,这上赶着的不是买卖,你怕不是管不住你儿子就在这诋毁人家知青吧。”
接着说道:“不过这回的知青长得好看的还真不少,队里的大姑娘小伙子们看见了怕是又得春心萌动了。”
他们这边视若无人的聊着天,这边路过的大队长终于有些看不惯了,“大家看看热闹就行了,不准再聊了。这工还上不上了,要是今天的任务没做完,我待会叫刘会计挨着扣你们工分。”
听见要扣工分众人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里,不过看他们的样子嘴还是没停过,不过他们在蛐蛐些什么,靳岚她们就不知道了。
也幸好从村口到知青点并不算太远,走了大概十分钟就到了,不用一直社死。
刚到知青点门口,门开着。
大队长明显火气未消,直接就是嗷的一嗓子,对着里面喊:“方知青、陈知青出来接人了。”
“来了,来了马上来。”
话音刚落,从门里出来了一男一女,男知青穿着一件洗的一点发黄的白衬衫,带着一副眼镜,眼神沉稳,散发着一股温和的气息。女知青则身穿一件打着补丁的蓝色衣裳,扎着一头利落的麻花辫,气质爽朗大气。
见人出来了,大队长对着众人交代道:“他俩就是这知青点的负责人,有什么不知道的不懂的,可以去问他们。”
“至于你们的口粮,你们今年刚下乡没有工分,上面给你们拨了粮食补贴,一人30斤粗粮十斤细粮,待会收拾好自己来大队部领粮食。至于你们咋开火,是自己吃还是一起吃,这个你们自己商量我们不管。”说完就准备起身离开。
刘会计:“方知青、陈知青你们好好给她们安排一下,今天让她们适应一下,明天放她们一天假,后天就得上工了,上工的事情也给她们说说,有啥事来大队部找我们,我就跟大队长先走了。”说完就准备跟着大队长一起走了。
方远连忙答道:“诶,你和大队长先去忙,这边我和陈知青已经收拾好了。”
待大队长走远,这边方远和陈红领着新来的知青进了知青点。
知青点后山这个房子,据说是以前这片的一个大地主家的院子,都是青砖大瓦房。当时划分成分斗地主的时候,这房子被打砸得厉害,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这房子之所以能到能轮到他们住,还是因为村里人谁都不肯让别人家占便宜,所以就一直空在那。
到后来,政策支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村里要安排这么多知青,又不想拿国家给的补贴给她们修房子,就投票决定把这个房子稍微修缮一下留给知青住,钱分给村民。
一个是能看见的钱,一个是不能住的房子,毫无例外,这个房子就成了现在的知青点。
进门就是一个大堂屋,应该是以前地主会客的大客厅,现在放了一个超大的圆桌,应该是方便知青们吃饭的。
两人热情的招呼着新来的知青们先把行李放下后,就领着他们参观起了知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