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大队分粮 - 魂穿七零暴力美人下乡称霸啦 - 梧桐三月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94章大队分粮

不过经过了这事,姚倩此时并不想和之前一样和陆向东走的太近,毕竟说到底柳青青会想要害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陆向东。

三人回知青点的时候,刚好在门口遇上了从村里绕了一大圈回来的李杰。

姚倩看见李杰都还没说什么,气愤的陆向东则是直接欺身上前,之前两脚踢在了李杰的肚子上,再两拳打在了李杰的脸上,李杰的脸瞬间变得肿胀了起来。

旁边的方远见陆向东下手有些太重了,便把人给拦下了,“够了,陆知青,别打了。”

李杰见陆向东被方远牵制住,不怒反笑,“怎么了,陆少爷,这是哪看不惯我,要这么招呼我。”

陆向东听到了李杰的挑衅,更加的暴动,“你这混蛋,你居然找人去欺负姚倩。”

“哟,陆大少爷,怎么还直接喊人姚知青的名字,这是喜欢上了?”

“哟哟哟,陆大少爷也拳头一直攥着,是想继续捶我嘛?来呀来呀,你继续打啊,我的脸给你打。”

“不过,你可要,想清楚,随便打人可是犯法的,你打完还得和我道歉,对了还得赔钱呢。”

说着就要把自己的脸凑过去。

一旁的陆向东听到了李杰拱火的话,恨不得手上的拳头再在李杰身上挥舞,不过方远还是有理智的,一直四死死的拉住了陆向东。

“瞧你这话说的,我哪里找人欺负姚倩了,你有证据嘛?没有证据的话可不能乱说。”

“你说是吧,姚知青。”说着看了姚倩一眼。

姚倩当然也知道这是李杰的挑衅,李杰就仗着她没有证据,这会她确实是没有证据,不过这可不代表她后面会轻易放过李杰和柳青青两个。

姚倩没有理会李杰的挑衅,冷冷的看了一眼,就转身回去了。

陆向东见姚倩都已经回去了,这才收敛了脸上的怒气,对着李杰放狠话,

“李杰,别以为,没有证据我就拿你没有办法,你等着,你最好不要被我逮住,不然我到时候肯定打死你。”

说完这才跟着姚倩一起转身进了后院。

-------------------------------------

转眼间一周过去,到了村里分粮食的这天。

姚倩和靳岚她们也跟着前院的知青们一起,准备去大队部领今年的粮食。

走在去大队部的路上,路上的每个人也都是一脸的喜气,不过这也正常,一年才能分一次的口粮,这可关系到来年能不能吃饱,

想到这,分粮再怎么高兴都不为过,连村子里平常不怎么说话老实的庄稼汉子些,这会走在路上也是昂着头傻笑着。

这可是他们一年到头最是争气的一天,这干的认真的,分的粮食也就多,这粮食分的多可是全村人都会夸奖的程度,

这分完粮食的这几天,就连家里的母老虎看在家里分到了这么多的粮食,都会温顺体贴好几天。

这路上的村民们也都是饶有兴致的打趣着对方,

像有的村里人看见了某些平时低着头不怎么说话的老实汉子,今天抬起头直傻笑,

便开口打趣道:“哟陈老大,平常你都低着头不说话,今天这么开心,这都傻笑了一路了。”

“我看也是,陈老大今天还真是不一样霍,这怕不是今天有啥好事。”

陈老大显然也不是什么爱说话的性子,只是腼腆的回道:“今天分粮食,我高兴。”说完继续傻笑着。

旁边的人听到了也都善意的调侃道:

“今天分粮食确实也是件好事,这陈老大平常干活那么卖力,这不得分好多粮食,难怪这平常不咋说话的人,今天都咧着嘴直笑。”

“怕不只是因为这个吧,这今天老陈分的粮食多,那他家的母老虎大花说不定都对他要温柔点,这老陈也算是翻身做主人了。”说着带着些不可描述的笑声看着陈老大。

大家听到这话也都笑了,而他们嘴里的母老虎大花婶子,在前面走了半天,发现那口子陈老大还没跟上,回头一看,她家老陈被好几个队里的人夹在中间一直没动,

有些不耐烦对着几人站的方向,大声的喊道:

“你们围着我家老陈干嘛,是想欺负人吗?还不快点让开。”

“还有你,陈老大,干什么呢,还不快到跟上。”

刘大花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泼辣,没出嫁之前脾气就有些火爆,当时村里的大部分小伙子也都不想娶个这么厉害的老婆,

没想到没人要的刘大花,转头嫁给了老实话少的陈老大,陈老大长得一般加上有些结巴,一般姑娘也都看不上,没想到这两人最后在一起了。

不过陈老大脾气好,没啥主见,大花脾气爆,主意大,两人这就互补上了,婚后竟然过得也还算和谐。

村里人一般都奉行男主外女主内,自然看不惯在家剽悍的大花,便都说她是母老虎,说陈老大窝囊,做不了主。

不过之前说过闲话的刘大花都找上门去收拾过好几家人,久而久之大家也只敢背后说说,不敢当着大花的面说她的母老虎的事。

村里人也都不敢招惹刘大花,这会见刘大花发话了也是不敢再围着陈老大。

本就面对众人的取笑有些不知所措的陈老大,这会听到了自家媳妇的喊声,也算是找到了机会可以走了。

连忙对着几人有些结巴的说道:“俺媳妇。。。大花,叫我了,我。。我得走了。”

村里的几人见刚刚闹着玩的人都走了,倒是也没有再继续说,一行人也有说有笑的往大队部走去。

知青点的知青们脸上也是满脸的兴奋,知青们说起来甚至比村里人更缺这笔粮食,知青们都是城里来的,干活本就比不上村里人,这每年分到的粮食更是捉襟见肘。

村里的村民家好歹一家子有好几个壮劳力,再怎么不济这一年不偷懒干下来,挣一家子一年的口粮还是够的,

甚至家里的婶子些精打细算会过日子一点的,这家里每年的粮食还能有的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