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几天过去,楚恒和张多清点陆续送回来的棉衣,打包装起来。楚雄跑进来:“大哥,爷爷来了。”
楚恒与张多对望一眼,都有些疑惑,老爷子怎么来了?放下手里的衣服,走去堂屋,看见爷爷手里正翻看着什么。
楚老爷子听到动静,抬头看过来,见是他们两个,摆手招呼:“过来,看看捐献的账本。都已经统计完了,村长他们正收集粮食,银子已经收完,我给拿过来了。”
老爷子指着账本说:“除了我捐献十万斤粮食,还有一万两银子。你族长爷爷和村长也各捐献十万斤粮食,还有两千两银子。其余跟着我们买黑土地的人家,各捐献两万斤粮食和二百两银子。一共是二百四十六户,其中有贫困户三十八家。”
“唉。”老爷子拍拍腿说:“那三十八家贫困户,我们劝说让少捐献些,捐一半就可以,就是个心意。毕竟以后也不一定能找到种大棚这么赚钱的好事了,今年的大棚菜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可他们说,一直受村里照顾,现在有钱有粮怎么也不能落后。而且没恒小子,他们也赚不到这么多钱,也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就算以后大棚再也赚不到钱,有这些地也够他们生活了,更何况现在家家手里有粮有钱,一辈子可以说无忧了。”
楚恒感叹:“唉,都是淳朴善良的人,能舍得拿出这些,真是没想到。这些钱粮足够他们生活很多年了,特别是那些贫困户,就是现在赚了那么多钱,也一样不舍得吃喝,还是那么俭朴。”
老爷子笑呵呵的说:“其实说白了,他们都是感谢你,想为你做些事。都说恒小子良善,他做什么我们得支持。要不是他心善帮衬,就算全村都种菜赚钱,也轮不到他们这些贫困户发家。虽然没村里人赚的多,但现在每家至少还有几百两银子,还有十来万斤粮食。”
老爷子高兴的直拍腿:“你知道吗?那些贫困户有的人丁少,还有的老弱病残,有几户都是两家合伙种一个大棚,一家也就赚一千多两银子。可这几户哪个都没落下,买地都是两百亩,比村里那些赚钱多的人家买的还多。就是表明态度支持你,哪怕别人嘲笑讽刺说赔了,也都不在乎,存着报答你的心。现在说捐粮他们马上就来了,都排在前面,不但是粮,银子也捐。这些钱粮都是他们报的数,我估计后面那些跟着的也是没办法。就是想少捐也没法说出口,难道他们日子比这些贫困户还差,连贫困户都比不过。”
“呵呵。”楚恒听爷爷说的有意思,不觉笑了:“难为他们有心,我想爷爷说的对。不一定都想捐或是捐这么多,只是不好开口,也没人愿意带这个头。毕竟是露脸的事,难道还能嫌弃捐多了,他想少捐些去丢这个脸?”
“哼。”老爷子无所谓:“别管那么多,一切自愿谁也怨不着。没那些小气吧咧的,我们还不捐了。给就拿着不用客气,毕竟他们都得了实惠,我们楚家可没管他们要报酬。我们做什么也没藏着掖着,他们跟着学,我们也是尽心尽力的教,还想怎么样?难道什么也不用他们做,把钱财送他们手里去?”
张多在一旁一直看账本,算出来总数无误。粮食是五百二十二万斤,银子是六万三千二百两。拿过银票数了一下,对楚老爷子说:“爷爷,数目都对,银票也查过了,都没问题。”
“嗯,村长和你堂爷爷他们收粮呢,我现在去看看。”楚老爷子站起身刚要走,就看见大儿子家的二孙子楚信呼哧带喘的跑来。
老爷子一愣,这二孙子在县衙做文书,怎么这么着急跑回来了。急忙问:“信小子,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跑的这么急?”
楚信平稳下气息,满脸笑容微微带喘的说:“爷爷,中了。楚文中了举人,第二名亚元。楚阳也中了秀才,第五名是禀生。堂爷爷家的楚铭中了秀才第一名,是案首。二爷爷和三爷爷家的楚律和楚政也中了,楚律中了秀才第十六名,楚政中了秀才第十九名,他们五个全都中了。”
“好好好。”楚老爷子激动的直抹眼泪:“没想到啊!楚文一次就中了举,还是亚元第二名。我们楚家就是整个上青村都有几代没出举人了,楚铭那孩子更出息,小小年纪就是案首啊。都中了,五个全中了。”
楚恒和张多看爷爷老泪纵横,心里颇不是滋味。楚恒扶住老爷子:“爷爷,你该高兴才是,文哥他们都考中了,以后更会有出息,我们该高兴才是。”
“哎哎,高兴高兴。”楚老爷子拉着楚恒的手说:“孩子,多亏了你,把他们送去京城,要不除了楚铭那孩子,楚文他们几个不一定能中,我们都没抱希望。”
“爷爷,你怎么总说这话?不是说了吗?我们一家人就该守望互助,他们能考中也是苦读上进,否则就算是送到哪都是白搭。”楚恒装作不高兴的模样。
“哈哈,是爷爷的错。我现在就去告诉你堂爷爷去。”说完转身就走,那腿脚利索的跟个壮年似的。
“唉。”楚信叹口气:“爷爷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跟去看看,有时间你们过去坐坐。”
“嗯,一会儿我们就过去。”楚恒也高兴,满口答应。这么大的喜事,定要庆贺。
一连好些天,上青村都洋溢着欢声笑语。不要说出了个几辈没人考中的举人,就是考个秀才都是一个村的大喜事,而且这次还有个案首。
这一年多,上青村在周围几个镇,还有附近的村子越来越出名。全村发了财不说,现在又是案首又是举人,一连五个人考中,简直成了耀眼之星。
全村都盼望楚文他们回来,好举村摆宴庆祝。却在这时接到了楚文的信,信上说为了参加明年会试,要继续上京苦读,暂时不返乡。
又说楚铭几个也想早日中举,也不返乡继续进京入读,等明年中举之后再返乡。家里不用担心,他们一路都有人跟随照顾,一切安排妥帖。都是楚恒同袍们帮忙,他们一点心力没费。
接到信之后,楚家和村里都安静下来。都为这几个孩子骄傲,小小年纪离开家,府城离这也就几天路程,也没回来探家。要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只是身具家人和族人、村人的希望,努力争取早日出人头地。
今年村里孩子入学读书的人很多,家家都望子成龙。看到楚文几人考中,还继续离家苦读,可以说为了学有所成而过门不入。
每家都拿楚文他们做榜样,教育家里孩子上进。现在村里几乎见不到入学的孩子出来玩,路过每家都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张多问楚雄他们是否考功名,楚雄低头想想:“我想考个举人,但是不想当官,留在村里和兄弟们一起挺好,不想与家里人分开。”
楚风则是说:“我要入军营,当大将军。大哥说了,要想当大将军,要文武双全。他那四品将军根本不上数,要当就当个掌管一军的大将军。我要文武双全,一定要超过大哥,不给他丢脸。”
楚雨看着他说:“你志向太小了,应该成为一方统帅才是。想着偷懒了是不,看你这出息。”
“嘿嘿。”楚风挠挠头:“当统帅太难,咱就不做了。大将军就行,到时你给我当军师,一定战无不胜。”
“哼。”楚雨撇撇嘴:“你不当,我来当。我要文能入相,武能统领一方。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
楚雨的话没人敢接,楚雨别看小身板文弱,平时又闷不吭声。但聪慧无比,而又身具练武天赋。在几兄弟中,不出手便罢,出手没人能赢他。
短短学了一年,学堂的夫子就扬言他可以参加童生试。过目不忘,思维敏捷,一点即通。夫子爱惜的了不得,私下没少教导。
张多看看楚恒,又转向最小的兄弟小六:“小六,你长大想做什么?有什么志向吗?你看哥哥志向多么远大。”
小六抬眼看了张多一眼,又看看其他几兄弟:“给你们养老。”说完打个哈气:“我困了,睡去了。”
走到楚雄身旁,楚雄站起身说:“我先领他睡去了,小六总是睡不够,要早些休息。”
楚风看他们走了,低声和张多他们说:“小六最鬼,谁都糊弄不住。就是太懒,回家什么都不学,都是三哥惯的,我看他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呆家里享福呢。”
楚雨笑眯眯的拍拍楚风:“我都不敢小看小六,你倒敢说他?就是三哥你都要小心点,别哪天又被教训了。我也休息一会儿去,你慢慢展望未来,当大将军吧!”
楚风被他说蔫了,小声嘟囔:“一个个满肚坏水,没人是好的,都蔫坏儿蔫坏儿的。每天就知道作弄我,有本事弄别人去。”
张多和楚恒忍不住笑,楚毅也笑呵呵的说:“这么作弄你,你还没学聪明呢。我看他们还要好好训练训练你,吃一亏长一智,以后你会比他们厉害。”
楚风白了他一眼:“还说我?我看二柱哥整天被你作弄,也没变聪明。反而更傻了,被作弄了还高兴,傻乎乎的。”
说完怕挨揍,转身就跑了。楚毅叹气:“都这么又笨又傻的可怎么办,真让人操心。”
张多笑着说他:“本来还不太傻,被你一这么作弄,我看二柱更傻了。楚风也是,现在被楚雄他们训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了。每天跟在他们后面学文练武,忙的团团转。”
“不这样哪行啊?在家里傻点就算了,在外面还不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楚毅摇头说着,有些发愁。
楚恒看他这样说:“楚风不傻,就是性格掩饰了。在家里也不用有所顾忌,自然就显不出来。二柱你也不用担心,我昨天遇见他爹,我们聊了一会儿。有些事情他都不知道,听到他媳妇儿出去败坏二柱名声,感到很震惊。匆忙就走了,估计回去问去了。二柱爹没那么糊涂,可能有些误会二柱,才到今天这个地步。”
楚毅冷笑一声:“二柱他娘看他赚了那么多银子,可能后悔了。放出风声,说二柱要是道歉,就让他回家。我看是想二柱回去她好要钱,最少也要交七成不是。美死她了,还上这来算计,谁稀罕她那破家啊?”
张多奇怪的问楚毅:“什么时候的事?我和你哥出去遇见二柱大哥,他说没事别让二柱往村里走,都是些长舌妇,别听她们嚼舌根,什么事也别当真。难道就是指的这事?他当时没说清楚,就含糊说了那么几句。”
“那是他娘,又一心向着他,他能怎么说。是三柱告诉我的,还说他大哥和他娘闹的不愉快,连亲事大柱都没应。”楚毅不屑的撇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