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不谋而合
虽然施青青对自己单干非常上心,吴道在表面上也答应了她,但实际上吴道在内心深处还是排斥这件事的。 面对施青青的步步进逼,吴道没有办法,他就以吴亦生还小为借口一直拖着,说等到吴亦生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再出来单干。
施青青知道,没有吴道的支持,她是办不成辅导学校的,也就只好勉强同意。
吴道曾经觉得吴亦生上幼儿园还是很久远的事情,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吴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长到了三岁,也就是上幼儿园的年龄。
吴亦生是四月十五日的生日,按阴历则是二月底。但是按照传统习俗,不需要等到过生日的那一天,只要过一个春节,就是长大了一岁,而且说的年龄是虚岁,而不是周岁。
吴亦生出生后的第三个春节,吴家人纷纷改口对吴亦生说:
“亦生,你四岁了。”
尽管吴亦生要到九月初才能到方州学院附属幼儿园去上学,但一进入三月,施青青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打算从杨在行那里辞职。
她还想让吴道和她一起辞职,吴道觉得杨在行对自己不错,张不开嘴说自己不干了。
施青青又打算在吴亦生过三岁生日时把杨在行和林畅请到家里,在那一天把事情说开。
当时,是施青青的母亲在吴道家中照看吴亦生,她对施青青的想法非常支持。吴道知道事情想再拖下去,也拖不了几天了,就也不再反对。
吴亦生生日到来之前,施青青提前对杨在行和林畅说了过生日的事情。到了过生日的那天,施青青请了一下午的假,和母亲一起准备晚上的宴席。
吴道带着吴亦生去了蛋糕店,让吴亦生挑选蛋糕样式,订做了一个蛋糕。
晚上,杨在行、林畅一家三口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吴道家中。因为是孩子的生日宴会,林畅又怀上了二胎,宴席上就没有上酒。
没有酒的宴席进展往往会很快,人们很快就吃完了饭,又都吃了一小块儿蛋糕。之后,两个孩子到了一边去玩玩具,五个大人一起收拾了餐桌。
施青青母亲去了厨房里洗碗,其余四人回到客厅聊天。施青青趁机把她和吴道要离开辅导学校的事情对杨在行说了,但没有说他们要自己办辅导学校。
吴道自觉心中有愧,不敢看杨在行和林畅,就看着墙角的两个孩子。他本以为杨在行和林畅会生气,却没想到后者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
杨在行对施青青和吴道说:
“哥、嫂子,其实我也有事正想和你们说。我打算不干辅导学校了。原来还想着找到了下家,再和你们说,你们要是还想继续干,就继续干,不想干了,就换一家。没想到,你们已经想好了要离开,这样我就没什么顾虑了。”
吴道感到非常诧异,看了看杨在行。施青青也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对杨在行说:“你不是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的。你们想好以后干什么了吗,嫂子是要在家里专门带孩子吗?”杨在行说。
“不是带孩子,我们想自己办辅导学校。”施青青说。
“你为什么不想干了?”吴道对杨在行说。
“咱们齐城县这几年发展很快,城区向外扩张,开发区也扩建,很多村子都拆掉了,建设集中住宅楼,还要铺设新的道路。这里面有不计其数的工程,每个工程都可以挣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的钱。
我爸不是村支部书记嘛,可以找关系承包工程,他原来也干过包工头,但他是干部,有很多事情不方便做。过年的时候,我爸和我说了,想让我成立一个建筑公司,回去接工程。
我和林畅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应该回去。哥、嫂子,你们想找地方办辅导学校,我想把地方转出去,还不如就转给你们好了。”杨在行说。
“你们这是要去挣大钱了啊。你们两个人都要回齐城县吗?”施青青说。
“在行一个人回去,我还在方州市教育局上班,孩子也在这里上学。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我们两个人又都有车,方州和齐城又不远,来回很方便。等生了二胎,我妈和我婆婆会过来帮忙带孩子。”林畅说。
“有车就是方便,我和吴道都不会开车,真应该去学一个驾驶证,也买一辆车,再出门的时候也方便。”施青青说。
吴道对杨在行和林畅家的事情很清楚,他们家本来有一辆汽车,林畅生完孩子重新上班之后不久,就也买了一辆车,上下班的时候开,后来又接送孩子,因而杨在行和林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车。但是,吴道关心的并不是这个,他对杨在行说:
“在行,成立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得有很多经费才行,你的钱够了吗?”
“我和林畅有一些存款,再把辅导学校转出去,还不够的话,向荣村不是沉淀了很多资金吗,拿出一些来先用着。工程垫付资金都不多,后续主要靠贷款。”杨在行说。
“向荣村的资金是公款啊,挪用能行吗?”吴道说。
“你忘了,向荣村承包出去五百亩地,一次收入了上千万,每年的利息也有几十万呢,只挪用几百万本金,再加上之前存下的利息也就够了。就算不还,再过几年,新的利息也能把窟窿填上。”杨在行说。
“真是个好办法,神不知鬼不觉的。你们打算辅导学校多少钱转出去?”施青青对杨在行和林畅说。
“辅导学校,房子都是租的,租金一年一交。再有也就是装修和买桌椅板凳花了些钱。租金一年是八万,现在四月,还剩下八个月,就按半年算,就四万吧,装修没花多少钱,桌椅板凳什么的,也不值钱。
要转给别人的话,我至少要十万,咱们都是亲戚,就要六万块钱吧。”杨在行看了看林畅说,“你说呢?”
“我看可以。”林畅又对施青青、吴道说,“六万块钱已经很低了,你们就是自己去找地方,也找不着更便宜的了。再者,辅导学校里有现成的老师和学生,你们直接接手就行,可以省下很多事。”
施青青对杨在行的辅导学校了如指掌,知道他们说的是实情,她对六万块钱的转让费是非常满意的,但不敢自己做主,毕竟吴道才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她对吴道说:
“你觉得怎么样?”
吴道不关心价格的事情,因为他根本就不想自己办辅导学校,但想到施青青已经铁了心要办,如果自己再去重新找地方,再装修、买东西、招生……事情还多着呢,还不如就接下杨在行的学校,也省下了很多麻烦。想到这里,他对施青青说:
“我觉得可以。”
“那就这么定下来吧。改天,我们去办一下交接,以后那里就交给你们了。”杨在行说。
施青青、杨在行、林畅都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吴道虽然表面上也是高兴的样子,但内心里却很苦闷,觉得自己像是被绑架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会是这个样子。
吴道本来的设想是:施青青头脑简单,而且做事没有耐心,她从杨在行那里辞职之后,自己去找地方,办手续,肯定会处处碰壁,也许用不了几天就会主动放弃办辅导学校。
谁能想到,杨在行竟然要把辅导学校转让出去,这对施青青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让她省去了所有的中间环节,一步就走到了终点,中途无壁可碰。
几天之后,吴道、施青青把钱交给了杨在行,双方随即办理了交接手续,施青青成了辅导学校新的法人。施青青、吴道与辅导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原本就很熟悉,交接之后,一切照常运转。
施青青做的唯一的改动就是把学校名称由“在行教育”改成了“施道教育”。施道教育就这样开办了起来,校长是施青青,吴道是名誉副校长。
施青青虽然是法人和校长,但是她也知道自己没有文化,一到了台上就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在辅导学校改名挂牌的那一天,她甘当绿叶,让吴道当红花。
那一天,施青青让吴道穿上西装,到学校里做了演讲。吴道当然不能说反对的话,只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假话,但他并没有觉得不自然,因为他在杨在行的辅导学校里常常说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