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辩论大赛
第72章辩论大赛
这次考题以“治国”二字为中心,叶昭雪的文章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家思想。 对于这一点上,轩辕初云还是很佩服沈慕言的,他的确有真才实学,也敢直言不讳,指出儒家学派的不足,从而用完全相反的法家去对抗现在老一派的大臣。
然而叶昭雪拿到的是假考卷,所以她一开口,便露了馅:“我们出云国向来以礼治国,我也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先帝曾说民贵君轻,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点我也十分认同。”
“她在说什么?”
“她的文章明明是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更是大胆的以法家大乘韩圣人的话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儒两家,一个是君贵民轻,一个是民贵君轻,完全相反的主张,她怎么连自己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这文章真的是她写的吗?”
讨论的人众多,叶昭雪只听到“翁嗡嗡”的声音,她以为是自己的发言得到了一致认可,更加骄傲道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般,以六艺为法,以礼治国,以德服人,贵族与平民都要进行同等的教育,我相信在皇上如此的法度之下,假以时日,出云国到处都会是道德高尚的人。?”
周所周知的是,法家治国讲一个“法”字,儒家治国讲一个“仁”字,叶昭雪的文章里,是绝对不可能认同儒家的。
“等等!”
轩辕初云打断她的长篇大论:“昭雪郡主的文章似乎只提了儒家这一门学说,我与你不同,认为法家在治国之道上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不知你对法家可有看法?”
什么这个家那个家的,叶昭雪根本不知道,她只是按着别人教她的说,所以当轩辕初云问出这个问题时,她下意识的看向长公主。
长公主全神贯注的注意她们,也忽略了身边的质疑声:“公主殿下做自己的辩论即可,昭雪不主张法家,当然不理解他们的学说。”
“哦?”
轩辕初云终于听到了想听的话,呵笑了一声:“治国之道本是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若是只去了解其中一种,对其他学说却一问三不知,何以治国?何以解决百姓们真实存在的问题?儒家虽好,却有利有弊,天下一致而百虑,才能同归而殊途。”
“啪啪啪啪……”
城楼之上和城楼之下,皆因她的一番话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在叶昭雪的沉默里,她缓缓起身,走向城楼边,双手朝着城楼下的百姓打开,气势凌人道:“易经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我们出云国重礼教,轻农商,导致百姓们整天孜孜以求不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官为上的观念,读书人嘲笑商田人,商田人自卑其出身,觉得低人一等,长久下去,还有谁愿意为商为农,那所谓高贵的读书人,你们吃什么?用什么?”
“公主殿下说得对,我们种地的不比读书人低贱,读书人也不比我们种田人了不起,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饭,哪有高低贵贱之分?”
又是一阵久久没有消散的掌声,连木兰和宁不为、洛无缺等人都高声喊着:“说得好!”
有些老臣思想本就比较迂腐,听了她的话,难免有些不开心。
但轩辕初云又转过身安抚道:“当然,儒家流传至今仍是治国不可缺少的思想,一个人尚且要审时度势的做出改变,更不说一个国家的制度,而我认为儒家的德化民;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信赏必罚;墨家的兼爱尚同;名家的去尊偃兵,都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均衡、全面发展的。”
只有一方较长,则国家不能全面发展,若想成为强国,必须取百家之所长,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荆棘之路。
城楼下的百姓,多有诸子百家的学生,他们赞许的点了点头,都开始反思,是不是真的要学着去认同其他几家做得优秀的地方?
而除儒家之外的其他几大学术的学者,似乎能够看到,如果按照公主殿下所言,他们也将迎来他们的时代。
轩辕大帝目光如炬的看着轩辕初云,眼中有惊异的神色闪烁,高阳的对治理国家的觉悟,好像都在他之上。
这太令他感到不可思议了。
他激动的对安德海招了招手:“快把公主殿下的考卷拿给朕看看。”
他国事繁忙,说是说他来定文试第一,其实往年太学院的考试都是翰林院直接定好了名次,他只要盖章即可。
所以今年的试卷,他还没来得及看,等他看完轩辕初云的治国论,更是啧啧称奇,对洛皇后露出惊艳的神色道:“皇后,你真是教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女儿。”
洛皇后也惊讶于自家女儿的雄心壮志,她甚至还来不及去称赞,只是感叹:“皇上谬赞了,高阳是像极了皇上才有这般心胸。”
她的女儿,就像是刚刚展翅的雄鹰,在所有人面前展现她的无限风华。
她眼中灼灼其华,炙热滚烫,洛皇后突然又觉得,高阳并不是雄鹰,她分明是一只遮天蔽日的大鹏,这广阔的天地,都已困不住她了。
“娘……”
叶昭雪怯弱的退回到长公主身边,只觉得轩辕初云身上的光芒太盛,令她不敢直视。
只是输了一场辩论,除了有些丢脸,长公主并不觉得有什么。
“那么昭雪郡主现在是不是给我们一个解释?”
翰林院的刘大学士起身,全场安静,只见他手拿着那篇他一开始觉得经惊艳绝伦的文章质问道:“为何你考试时写的治国论,与你方才辩论的,完全是两个方向?这篇文章,到底是谁给郡主代写的?”
他有些被欺骗的愤怒,初时他觉得叶昭雪竟有这般文采和学识,很是佩服,可是听过公主殿下的辩论,他才知高阳公主并非胡言乱语,她才是真正的大家。
叶昭雪的文虽然优秀,但与公主殿下一比,不免有些偏激激进了。
这会儿他意识到,叶昭雪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更加看不起她来。
百姓们也鄙夷的看着她,这昭雪郡主辩论的内容和自己考试的文章根本就对不上,显然作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