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会爬回来的
第180章会爬回来的 土地分配制中的屯田制完善后,普通百姓与贵族之间找到了平衡点,金陵城闹哄哄的局势也暂时缓和了许多。
轩辕初筱在桃花园中的一席话,引起了轩辕初云的怀疑,她派人盯紧了沈慕言,果不其然,在盯了没两日后,从沈府传出了一封密信。
太子与赵无庸的计划正在实行效果,她绝不允许有人从中作梗。
夜深人静时,街道上除了更夫打更的声音,就只剩几家狗吠,大理寺衙差将沈府团团包围。
半夜,沈家附近的住户听到响动,纷纷亮起了灯,在自家紧闭的大门上开了一条缝,一看沈家的围墙外站满了士兵,都吓得噤若寒蝉。
直到沈慕言被大理寺少卿木驺用木枷锁套在脖子上,推推搡搡的进了宫,众人这才闹开了。
“怎么回事?沈郡马怎么被套进宫了?”
“他这是犯了什么事啊?我看他最近都住在沈府,连公主府都不去了。”
“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听人说,昭雪郡主早就跟他和离了。”
“不会吧!当年昭雪郡主为了上位,不是还逼死了人家的正妻吗?”
诸如此类的猜测,在第二日一早就真相大白了。
原来“土地分配制”根本就不是他写的,而是汇文馆中另一位叫赵无庸的墨家学子。
他与沈慕言本是十年的同窗好友,所以十分信任他,每每在改革的问题上有什么新的想法,都会告诉沈慕言,与他一同相商。
没想到这信任,招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赵无庸刚研究出土地分配制,沈慕言就将他的成果盗取了来,并买凶杀他。
或许是他命不该绝,被太子殿下所救,太子殿下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与他又共同写出“新土地分配制”,进一步完善加强了之前不足的地方。
沈慕言的实行中途被迫阻断,新制度却被推行,他怀恨在心,竟然深夜写了一封密信给江南的湘南王。
告诉他皇帝打算削藩,第一个就要拿湘南王开刀,让他想活命的就阻止太子的计划,不要让新制度在河南顺利进行。
这简直就是在唆使湘南王谋反了。
皇帝大怒,大笔一挥,没收沈慕言的状元封号,收回御赐的家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命他们举家迁往河南许县,世代为农,沈家儿郎再也不许参加科举。
这对沈慕言、沈老夫人、沈清清三人来说,真的是晴天霹雳。
特别是沈老夫人,她本就是一个农妇,含辛茹苦的把沈慕言拉扯大,并费尽心机的让他进金陵赶考,就是为了让她有个锦绣前程。
现在说什么,又让他们回到最初,当农民的时候,这怎么可能?
最让众人意外的是,昭雪郡主并非和离,而是她单方面休夫。
菜市口的布告栏里已经贴了,从今以后男女双方嫁娶随意,各不相干。
不论沈老夫人怎样的哭天抢地,天刚刚亮,就被塞进了一辆不怎么豪华,甚至有些过份朴素的马车里。
沈慕言死死抓着车框的手,微微泛白,他的眼睛盯着城墙上的某一处,他知道……那个女人一定就站在那里,嘲笑他的自不量力。
“你等着,我沈慕言就是爬……也要一点点爬回来,让你害怕、让你颤抖、让你求我饶了你。”
“啪!”
狠狠地甩下车帘,他大喝着,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马儿吃痛,飞快的撒开了马蹄子扬长而去,留下一阵滚滚的黄烟?
“公主……”
绿蘅附在她耳边:“沈清清被九公主留下了,皇上应允了。”
本来这种事情,和沈清清也没有关系,就算她在私底下给沈慕言出了坏主意,旁人也没有证据。
九公主又声泪俱下,说自己只有沈清清一个玩伴,希望父皇能让她留下。
不过一个小女子而已,留下就留下了,轩辕大帝想,用一个沈清清,如果能让小九儿重开笑颜,也是值得的。
相信高阳不会那么小气,去跟一个小姑娘计较。
“在本宫的意料之中。”
轩辕初云波澜不惊的点点头:“这次她们损失惨重,想必这段时间都出不了什么幺蛾子了,明日我要去钱庄提钱,你们在家里好好看着。”
采回来那么多桃花,都可以把整个朝阳宫的院子埋满了,这几个丫头接下来还有得忙。
解决了沈慕言这个心腹大患,轩辕初云便开始研究起屯田制的利弊来。
照赵无庸所说,现在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朝廷分成。
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日,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首先屯田制对出云国的现状是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的。
按照民间商人们的说法,建安屯田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因早年间出云国与楚国和周边小国战火不断,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出云国的真实写照。
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一方面大片荒地无人开垦,而屯田制则可以把这些劳动力安置在国有土地上从事生产,从而充分利用了既定的生产资源。
再者,建安屯田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
军队积极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实行屯田制度,不但粮草供应有了保障,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运粮的沉重劳役负担。
以前的出云国,重文学、轻农商,如今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间百姓都以分到田地而自豪。